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辨治阴虚湿热致痛经

2023-07-15 来源:独旅网

阴虚湿热致痛经属虚实挟杂症重难治,虽滋阴药易恋湿,一般为治湿法违忌,但近代不少中医学认为滋阴药与化湿药相伍,乃相辅相成。具体方剂如下。

该病多为水乡低洼地区青少年女性所得,且都有经期不慎卫生涉湖河游泳、捕捞或水里作业、野外淋雨等经历。发病时病人腹部胀紧坚硬灼热疼痛,热敷更痛。也有的得热敷痛缓之寒凝胞宫型;有较多附着粘液的色黑血块、有别于气血滞瘀型之胀多痛少,血块不多且色较红;又区别于有片状排汇物之膜样痛经。该病实为寒邪水湿侵袭经期胞宫,久之寒湿邪毒热化瘀结斫伤胞宫引起之痛经,故病情复杂,虚实相挟、病重痛剧。

一、病因病机浅析

水湿邪浊本为阴寒邪淫、性粘滞、遏气机、病易绵结缠绕。初伤阳、久之寒湿化热毒而伤及阴分。女子经期子宫内膜脱落以排旧血,此时宫壁伤口型开露未愈合,水湿邪浊之毒直冲伤口,胞宫极易受害。温暖之经水突遇寒凉之水湿,胞脉必骤凝不行,此为痛经一因。常有妇人在行经期吃冷饮或腹部受凉而得痛经,可证实胞脉遇寒凝结不行能引为痛经。

按现代医学观点:江河湖滨之水不只寒凉不洁,且常常有多种致病菌。经期子宫伤口未合,一旦接触此疫水,子宫常受细菌侵袭而酿成炎症。现代医学称为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引起之腹痛,皆认为与经期涉水或不洁沐浴、夫妻生活有关。

  有炎症则常有病理分泌物,中医归于痰浊瘀血一类。病程一长,胞宫内必是寒湿邪浊积腐,蕴化为湿热盘结为害。

  胞脉见寒则滞,又经湿热熏蒸,瘀结日重,于是寒热交作,气血相搏、湿热邪毒逼攻,终使胞脉壅遏不行,日久必作俗称血块之症瘕。当行经时胞脉因血块横断去路、经血受阻,“不通则痛”;又子宫组织因行经受阻、供血不足常因缺氧,于是子宫肌必强烈收缩,使败血瘀块拥挤伤口开露之胞宫,故其痛甚剧。

  病人因痛剧而打滚、脸色青白、出冷汗,甚至昏厥。三四天大痛,患者如大病一场,有数日卧床不起的,需半月才复元,不久又将来经腹痛。如此反复,气血大伤,也必伤及冲任元气,耗损肝肾之阴,久之必导致阴虚内热。内热与热毒湿浊相煎,使胞脉加上阴虚热结血瘀之害,而使经脉更阻,从而使排经艰难不净,必留下败血为害。

古训:“肾气盛,冲脉流通”。如肾气不盛,冲任流不畅必引为痛经。叶天土先生指出:“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阴不足,相火上燔莫制根本先亏也,急养肝肾之阴、不失为追兵之计。”

  近代不少医家认为,贫血(包括阴虚)可使妇女血瘀而产生痛经。上海妇科专家蔡老师说:“至于痛经的虚实比例,张景岳曰‘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此言确有至理。但病至此时,已如同干河行舟船必伤,病人不只腹痛剧重,且已进入虚实挟杂、正虚邪盛、病重复杂难愈的地步了。

二、辩证施治

湿热水邪浊毒盘结胞宫、胞脉瘀结不行作痛,久之冲任受损。乙癸源枯、肝肾阴虚必生内热,胞脉阴塞更甚、终成虚实挟杂、病重症杂难治之痛经重病。当用滋阴化湿清热解毒逐瘀法。

急投救滋肝肾之阴,以防焚干乙癸源泽,充养耗伤之冲任血海。清化去除子宫湿浊热毒、疏通阻塞瘀积之胞脉,修复湿热毒邪损蚀之胞宫,以恢复其正常行经功能。

拟定基础方剂

大生地30-60g北沙参20-30g生白芍30-45g生甘果9g。

土牛夕20g蜀羊泉20g泽兰叶10g败酱草20g。

泽泻10g佩兰叶10g忍冬藤30-50g丹参15-20g。

川栋子6g元胡6-10g益母草20g血竭粉2g(冲服)。

薏仁米30g白头翁10g。

加减:肝肾亏加兔丝子、苁蓉、女贞子;湿热重加红藤、虎仗根、小青草(爵床);气血亏乏加熟地、党参。

三、体会

该病虚实挟杂症重难治,总是阴虚湿邪热毒瘀结为害。自拟基本方重用生地、生白芍、北沙参峻滋肝肾之阴,充养血海、胞脉之源。化湿之品易伤阴,重用滋阴药势在必行,以防虚实更耗肝肾之阴。虽滋阴药易恋湿,一般为治湿法违忌,但近代不少中医学认为滋阴药与化湿药相伍,乃相辅相成。

  着名中医专家善于处理滋阴化湿一法,以治阴虚湿热诸症。肝肾之阴得充,更利于清热化湿,逐瘀诸品发挥疗效,使湿去热除毒瘀散。加快疾病痊愈。大剂量生白芍配伍甘草,更有解痉止痛功能。川栋、元胡相配为伍为传统名方金铃子散,善止诸痛而功胜失笑散。且无腥臭败胃之虑。血竭、白头翁、丹参、泽兰、蜀羊泉诸药相合增强化瘀止痛功效。

其中,白头翁是近代发现的善治妇科瘀热症瘕疼痛的良药。蜀羊泉(白毛藤)不只有较强清热解毒作用,更有止痛奇效。着名中医药专家创用仙鹤草配蜀羊泉,以镇癌症剧痛。血竭不只行瘀止痛、且有生肌之力,投之能修复损伤之胞宫。土茯苓、土牛夕、忍冬藤、败酱草得佩兰、薏仁为一队强有力的清热化湿散结组方,湿去热清瘀散,乙癸之源得洁净滋生,新血昌生,正气渐复、痛经自会得愈。

自拟方较适合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用以临床收效较佳。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