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3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4:33
是一种毒草
钩吻
种中文名:钩吻
种拉丁名:Gelsemium elegans (Gardn. et Champ.) Benth.
种别名 :胡蔓藤、大茶药、断肠草
属中文名:钩吻属
属拉丁名:Gelsemium
科中文名:马钱科
科拉丁名:Loganiaceae
中国植物志:61:251
英文植物志:15:329
【形态特征】
缠绕常绿藤本,枝光滑。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花冠漏斗状,内有淡红色斑点。蒴果卵形。种子有膜质的翅。花期8-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
【生 境】
生于丘陵、疏林或灌丛中。
【毒 性】
全株有剧毒,根、嫩叶尤毒。本植物在我国历代本草中均列为*,剧毒,并可迅速致死。一般不作药用,但有些地区仍用来治疗风湿痹痛等难症。极少量叶混入蔬菜而误食或药用过量以及服毒自杀等情况往往造成死亡t3—o。内服钩吻茎叶10g(2—12叶)或根2—8g或嫩芽10—38个即能引起中毒。偶有用根3克或嫩芽7个煎水内服或咽下而死亡者[34]。还有报道食人其茎、叶的液汁约30滴,在1小时内发生死亡[A-77]。据采掘过钩吻根的人介绍:鲜根初闻似乎有芳香之味,继之则有令人昏迷之感,再闻则有非退避片刻不可之惧。云南某一中毒事例中,有4人分别服用茎1—38后出现睁不开眼,视物模糊,全身无力而沉睡2—3日[A-25]。钩吻花粉亦有剧毒,人食用含有花粉的蜂蜜亦可发生严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35,36]。钩吻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很强,主要症状有眩晕、言语含糊、肌肉松弛无力、吞咽困难、呼吸肌麻痹、共济失调、昏迷,还可见复视、散瞳、眼睑下垂等,甚至出现沉睡。其次,消化系统症状:口腔、咽喉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等。循环和呼吸系统症状:面红、早期心跳缓慢,呼呼快而深,继之心搏加快、呼吸慢而浅、不规则,渐至呼吸困难和麻痹,体温及血压下降、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虚脱,最终呼吸麻痹而死亡。上述中毒症状出现的快慢程度与服入方法有关,但与服用剂量的关系不明显,根煎水服或食新鲜嫩芽,多数立即出现症状,在1—8小时内死亡。我国民间解毒方法用新鲜羊血趁热灌服疗效甚佳,已得到临床验证[36,41]。不少农村用以杀灭害虫。猪、羊食其叶不但无毒,而且还有令其毛泽光润、增肥和防瘟之效。《本草纲目》曾谓:“断肠草”人误食其叶者致死,而羊食其则大肥[A-23],但羊血中是否含对抗或中和钩吻毒的化学物质尚需进,步研究。据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时, 就是品到了断肠草而被毒死.
【化学成分】
全株主要含生物碱,为其重要的有毒成分。从此植物中已分离到16种生物碱(见表51—1),其中确定结构的有钩吻素甲(51—1)、N—甲氧基钩吻素甲(51-12)、六钩吻素丙(51-13)、丁(51—14);戊(51—15)、子(51-16)、己(51-2_)、钩吻定(51—17)、钩吻绿碱(51-20)和胡蔓藤碱丙(51—18)等10种。在植物内以上各种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可因产地不同而略有差异。广东产的钩吻根中曾分离得到钩吻素子、卯、丁和戊;由福建产的得到过钩吻素甲、于、卯、丁;而从广西所产钩吻根、茎中分离得到10种以上生物碱,如钩吻素甲、N1—甲氧基钩吻素甲乙钩吻素丁、子、戊、卯、钩吻素己、钩吻素庚以及胡蔓藤碱乙、丙、丁和钩吻绿碱等。这些成分的毒性和中毒症状基本相似,见(表51—2)。除N1—甲氧基钩吻素甲能使小鼠活动增加外,其它都使动物活动减少、静伏或共济失调,在给药后可迅速出现中毒症状,一般在10分钟左右,伴有呼吸抑制,大部分动物在1小时左右发生阵发性惊厥甚至死亡。几种主要生物碱的化学和毒理:钩吻素甲T.G.Wormley在1870年首次全面研究了美洲钩吻中的活性成分,并分离得到了无定形状的钩吻素甲。1883年A.W.Gcrrard得到了它的结晶[47]。以后有不少人试图用化学降解的方法来阐明其结构,但一直没有成功[17]。1959年Lovell等人[48]通过X—衍射、Conro[49]等人利用核磁共振谱才最后确定了其复杂的结构。钩吻素甲是神经性痉挛毒物,对心脏也有作用。大剂量时还有降压作用。兔子皮下注射的MLD是0.5mg/kR,也有报道为0.1mg/kg,静脉注射剂量是0.8mg/kg[50,51]。在静脉注射4mg/kg以上剂量,狗产生心动徐缓,而小剂量时却降低迷走神经的张力并产生心动过速,在60mg/kg剂量下能出现阵发性惊厥[52]。对平滑肌等小剂量时呈兴奋,而大剂量时为抑制作用[10]。钩吻素甲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它还有很弱的5—羟色胺样的作用,能抑制神经细胞组织及血浆中的胆碱酯酶。对描的脊髓有弱的士的宁样作用。电泳下给药,可以减轻甘氨酸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减轻r—氨基丁酸对脊髓神经和雪旺氏细胞的抑制作用。它没有箭毒样的作用,也没有神经节的阻断作用,对巴比妥无协同作用。对心脏无拟交感神经样作用,也没有拮抗副交感神经药物的作用[19,53-56]。钩吻素甲在英国曾作药用,口服或腹腔注射钩吻素甲,在远低于毒性剂量下有显著的止痛作用[57],钩吻素甲0.5—2mg与阿司匹林300—500mg混合组成一种镇痛剂,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偏头痛,但使用时要注意它对呼吸的抑制[19,55,58,59]。钩吻素丙钩吻素丙是在1915年首次从美洲钩吻中分离得到的,Stevenson和Sayre将它命名为“sempervirine”[60],后来赵承嘏也从这种植物中分离出一种命名为“sempervine”的生物碱,后经证明它们为同一种物质[8]。1959年Janot等人又从中国钩吻中得到,统一称为“sempervirine”[61]。1949年确定了它的结构并用合成的方法作了进一步证明,它存在着两种互变异构体,较为稳定的是(B)[6]。钩吻素丙的毒理作用相似于土的宁。中毒兔出现呼吸减慢,尖叫和肌肉抽搐,产生士的宁样惊厥。3—5mg/kg剂量对兔子有轻微的催眠作用。无扩瞳作用,但能造成流泪和眼球充血。0.15mg/kg可使蛙安静,呼吸困难,四肢麻痹并在4小时内死亡[8]。最近国外报道了它的抗肿瘤活性[62]。钩吻素丁最初由赵承嘏从美洲钩吻提取得到,取名为“koumicine”,1961年刘铸晋等从中国钩吻中也得到了它,最近由金浩容等确定了其结构,实为已知化合物阿枯米定(9kuammidi—ne)[8,44,45]。给兔子静脉注射钩吻素丁盐酸盐0.5mg/kg,出现安静,发抖和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呼吸慢而有间歇,最后可恢复正常。0.7mg/kg上述症状加重,可在50分钟内由于呼吸抑制而死亡[8]。钩吻素子钩吻素于是中国钩吻中含量最高的成分,虽然它有一定的毒性,但却不足以代表原植物的毒性。,,小鼠皮下注射钩吻素子盐酸盐0.3—0.7mg/kg,在10分钟内烦躁不安,随即出现全身性剧烈地强直性惊厥,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后可见心脏仍有纤颤。静脉注射5.9mg/kg盐酸盐,兔安静、垂头、四肢外展、呼吸变慢;当给兔注射数倍的上述剂量时,可立即产生强直性惊厥,在1分钟内呼吸衰竭死亡。在各种剂量下均无扩瞳和缩瞳作用。给蛙的淋巴束内注射其盐酸盐0.3—0.5mg/kg,产生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继而反射亢进、后肢僵硬,最后因呼吸抑制而死亡[8]。钩吻素寅1931年赵承嘏从中国钩吻中分离得到一种不纯的无定形产物,定名为钩吻素寅。它是钩吻中活性较强的有毒成分,由它所产生的中毒症状基本上和原植物的毒性相似。兔静脉注射钩吻素寅盐酸盐0.7mg/kg,在10分钟内产生缓慢的阵发性呼吸、头部颤动,继而出现角弓反张式的强直性惊厥,同时伴有嘶叫、呼吸困难、耳发绀和瞳孔散大等症,在50分钟后死于呼吸衰竭。在0.26mg/kg剂量下能产生和上述相同的中毒症状,但可在40分钟内恢复。于蛙的淋巴束内注射其盐酸盐0.14mg/kg,逐渐出现中枢抑制症状,呼吸变慢,在20分钟内头部及四肢震颤。中毒初期对各种反射的敏感性逐渐增强,而后又慢慢减弱,3小时后全身麻痹。对动物的运动神经末梢有箭毒样作用。钩吻素辰它是一种水溶性的生物碱,结构尚未查清。小鼠腹腔注射钩吻素辰盐.酸盐150-250mg/kg,在10-25分钟后出现肌肉虚弱无力,对呼吸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超过250mg/kg,小鼠呈兴奋、竖尾、四肢外展等症状,30分钟内因呼吸抑制而死亡。钩吻素辰无箭毒样作用[8]。同属植物美洲钩吻,又名黄素馨,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它也具一定毒性。人的中毒症状有复视、瞳孔散大并失去调节能力、下颚下垂、脉搏和呼吸变慢、体温下降。上述中毒症状通常都在半小时内出现,有的甚至是立刻发生,一般均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它的根和茎在当地作解痉和镇痛药物使用。已分得10种生物碱以及钩吻酸(gelsemicacid),这10种碱是钩吻素甲(51—1)、N1—甲氧基钩吻素甲(51—12)[42],钩吻素乙(51—19)[9,43]、14—羟基钩吻素乙(14—hydroxygelsemicine)[42]、钩吻绿碱(51-20)(油状)(51—20)、钩吻定(5l—17)[17]、钩吻素丁(51—14)、钩吻米定(gelsemidine)[16]、钩吻米宁(gelseminine)[18]和21—氧代钩吻素甲(21—oxogelsemine)[65]。在这些成分中毒性最强的是钩吻素乙,对动物的最小致死剂量是:大鼠0.1—0.12mg/kg(皮下注射),兔.0.05-0.06mg/kg(静脉注射),狗的最小致死剂量是0.05—0.10mg/kg(静脉注射)。主要中毒症状是呼吸抑制和惊厥,于1—2小时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死后心脏仍可持续跳动30—60秒。钩吻素乙能明显抑制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全身肌肉无力、眼睑下垂、垂头和肢无力。在大鼠、兔、猫、狗和猴等动物上用不同途径给药都可造成动物肌肉无力,如猴在0.01mg/kg剂量下就能产生垂头、眼睑下垂;O.03mg/kg剂量时运动失调;0.05mg/kg可见惊厥,2小时后恢复正常。它对迷走神经和末梢神经均无作用。它对循环系统也无显著作用,只在小剂量时增加脉率,大剂量时则主要因心脏抑制使血压下降和心室颤动。它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不是中枢性的,而是因抑制了支配呼吸肌的脊髓神经元所致[8,10]。
【毒 理】
全株主要含生物碱,为其重要的有毒成分。从此植物中已分离到16种生物碱(见表51—1),其中确定结构的有钩吻素甲(51—1)、N—甲氧基钩吻素甲(51-12)、六钩吻素丙(51-13)、丁(51—14);戊(51—15)、子(51-16)、己(51-2_)、钩吻定(51—17)、钩吻绿碱(51-20)和胡蔓藤碱丙(51—18)等10种。在植物内以上各种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可因产地不同而略有差异。广东产的钩吻根中曾分离得到钩吻素子、卯、丁和戊;由福建产的得到过钩吻素甲、于、卯、丁;而从广西所产钩吻根、茎中分离得到10种以上生物碱,如钩吻素甲、N1—甲氧基钩吻素甲乙钩吻素丁、子、戊、卯、钩吻素己、钩吻素庚以及胡蔓藤碱乙、丙、丁和钩吻绿碱等。
本科概述:约35属80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产9属约50种,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和西南,有毒种分布于下列3属:醉鱼草属(BuddletaL.)、胡蔓藤属(GelsemiumJuss.)和马钱属(StrychnosL.)。钩吻和引种栽培植物马钱是本科中最重要的剧毒植物。马钱科中有毒植物的剧烈毒性久已为人所知。我国历代本草及医书上对钩吻和马钱的毒性都有详细记载,如《唐本草》:“野葛生桂州以南,彼人通名钩吻,…蔓生,人或误食其叶者,皆致死,”;《本草纲目》称钩吻“辛、温、有大毒”;《梦溪笔谈》载:“此草人间至毒之物,不可药用。”清·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云:“胡蔓藤(即钩吻)合香,焚之,令人昏迷”,传说中的“梦香”既为此植物制成。钩吻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有毒植物,毒性很大,2—3片叶子就可引起人的中毒,主要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民间草医多作外用药,也有内服祛风、除湿、消肿和止痛,常发生中毒死[1,5]。马钱种子即《本草纲目》一书中“火失刻把都”,称有“大毒”。《本草原始》记载:“鸟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死,狗中其毒,刷苦痛断肠而毙,若误服之,令人四肢拘挛”。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毒马钱(StrychnostoxiferaSchomb.ExBenth.)制做毒箭来猎兽[6]。马钱属植物在我国集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和云南等热带、*带地区,可做药用,经泡制加工后内服治结核、偏瘫,外用消肿止痛,有的还是常用兽药,因毒性甚大,泡制不当易引起人和家畜中毒[7]。醉鱼草属、胡蔓藤属和马钱属的植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均有各自的特点和重要区别。醉鱼草属主要含鱼毒成分,已知为倍半萜和黄酮甙类化合物。胡蔓藤属和马钱属植物一般具强烈神经毒性,他们的有毒成分虽都属吲哚类生物碱,但化学结构类型也不完全相同。这些特点为植物化学分类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主要有毒成分有以下几类:一、氧吲哚生物碱氧吲哚生物碱(oxindolealkaloid)是一类具氧吲哚母核、有C—3螺环取代生物碱的统称,结构通式如下式。它们首先是从本科胡蔓藤属中得到的。早在三十年代,我国赵承嘏、陈克恢等人对中国钩吻和美洲钩吻(Gelsemiumsempervirens(L.)Ait.F.)进行了较多的化学和毒理研究。五十年代以后陆续确定了其中大部分的结构,有些重要有毒成分如钩吻素子、丁和己等近期才予查清。迄今为止,先后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出21种吲哚生物碱,其中有13种均属氧吲哚生物碱,如钩吻素甲(gelsemine)(51—1)、钩吻素己(ge-lsenicine)(51—2)等[8-15]。在天然界,除本科含有外,近年来在茜草科帽柱木属(Mitragy-naKorth.)和钩藤属(OuroupariaAubl.)、夹竹桃科萝芙木属(RauwolJoriaL.)等都发现了若干新的氧吲哚生物碱[16,17]。氧吲哚生物碱和其他未知结构的胡蔓藤属生物碱的毒理作用主要明显抑制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全身肌肉无力,呼吸抑制、共济失调和全身震颤,因呼吸衰竭而引起死亡。:有些生物碱还有土的宁样惊厥作用。在这一类化合物中,目前巳知活性最强的是美洲钩吻中的钩吻素乙(gelsemicine)(51—16)和新近从中国钩吻中得到的钩吻素己(51-2),后者的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0.185mg/kg[9,12]。二、士的宁类生物碱土的宁(strychnine)(51—3),又称番木鳖碱,是马钱属中代表性的有毒成分,是复杂结构的吲哚生物碱。在近200种本属植物分离得到的约230种以上的生物碱中,绝大多数具有与之相似的结构。土的宁(51—3)及其类似结构的生物碱是早巳知道的中‘枢神经惊厥剂,引起中枢和脊髓神经的强烈兴奋和惊厥,它们是脊髓中重要违质一甘氨酸的拮抗剂;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药和药物[19]。它们有很强的毒性,因此,含有它们的马钱属植物均有很高毒性。化学和生源关系的研究表明,士的宁类生物碱与双季胺双吲哚类生物碱如毒马钱碱(toxiferine)I和箭毒碱(curare-alkaloid)E(51-4)、G(51—5)等有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对本科植物,尤其是对作为箭毒来源的马钱属植物研究较多,从毒马钱等植物中已分出40种以上的双季胺双吲哚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大、最重要的如毒马钱碱I,箭毒碱E(51—4)、G(51—5)等,它们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神经阻断剂之一。毒马钱碱I对小鼠静脉注射LD100为23/Jg/kg,箭毒碱E和G的LD100分别是8tag/kg和12μg/kg,其活性为α—简箭毒的100倍以上[20]。三、倍半萜类化合物它们是醉鱼草属植物中的毒鱼成分,包括醉鱼草素(buddledin)A(51—6);B(51—7)、C(51—8)。现已知它们对鱼类有较强毒性,对其他动物的毒性未见报道。醉鱼萆素A(51—6)等是首次发现的具石竹烯骨架(caryophyllenes)的有毒化合物[21]。此外,胡蔓藤属植物中毒能产生催眠、沉睡或昏迷等现象,但用目前已知成分的毒理作用却不能完全加以解释。本科蓬莱葛属(GardneriaWail.)的某些植物亦富含吲哚生物碱,有的表现轻度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该属植物的成分和生理活性也是值得注意的[22—2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4:33
你朋友的意思我不清楚,按字面理解的话应该是某种带有毒性的花草.
钩吻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亦名断肠草,味辛、性温,全草有剧毒,根、嫩芽有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4:34
俗称——断肠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4:34
晕
我以为是接吻的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