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
原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扩展资料:
诗人以灵动奔放笔调,表现行舟三峡的快速,创造出一个极其轻快美妙的意境。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写清晨离别白帝城的情境。表现了白帝城的高峻入云,暗示是据高放舟顺流而下,一开篇便给人一种速度感。而彩云萦绕的光明气象,又透露出自己意外遇赦的喜悦。
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用极远的空间(“千里”)和极短的时间(“一日”)对照,表现舟行的快速。“还”字用得亲切,把下江陵写得有如还乡,洋溢出欢快之情。
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写沿江景物一闪而过,看不真切,但闻山中猿声不绝于耳,连成一片。用听觉的连续巧妙地衬托出舟行之速。
第四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视觉的移动:就在连续不断的猿声中,轻舟已穿越了万重青山。“轻”字极妙,使人产生舟楫如飞的幻觉,把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坦途的轻快情绪全盘托出。全诗笔墨飞动,一气呵成。第三句借猿声作一转折,然后又一泻而下。这样轻快的意境,在唐诗中并不多见。
热心网友
从白帝城到江陵。
一、原文:
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三、注释:
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赏析: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早发白帝城
热心网友
时间;早晨。
地点;白帝城。
目的地;江陵。
朝:早晨。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热心网友
是从白帝城到江陵,时间是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