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0 05:56
答:我们就从什么是冥想开始来讲这个话题,“冥想”这个词实际上最终意味着你跟内在中心的合一,你跟灵魂中心彻底的合一,或者说跟你意识中心、意识源头彻底合一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冥想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奉爱的方式,最主要就是这2个类型的方式。一个是通过爱,一个是通过觉知、智能。冥想的方式倾向于智能的方式、觉知的方式,或者更形象的说就是《心经》里面的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里最关键的字“照”,照镜子的“照”,仅仅是看着,他没有做除了看以外的任何动作,他仅仅是看,看着这个“蕴”,“蕴”也就是眼、耳、鼻、舌、身,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5个方面是指主体的方面。那么还存在着客体的方面,你眼睛看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香味,舌头尝到的酸甜苦辣,身体上的触觉,然后是思想上自动展现在你脑海里的那些片段、画面,也就是你自发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意念,所有的这6个客体包括5个主体,都在你“照”的前提下,也就是你在静静的观照着这6个方面,你什么也没有做,你只是照着,你作为一个彻底的觉知,彻底的旁观者,仅仅是这么看着。153.问:跟“观想”有什么区别?答:“观想”实际上加了一个“想”,也就是除了“照”着,你还加了一个动作,密宗里经常有关于观想的一些方式,他们有意在你的脑海里观想出一个活菩萨的形象,有意创造、想象出这么一个形象,但是最后这个被你想象出来的形象必须再一次的去除掉,只剩下“观”,或者说只剩下“照”,你仅仅是看,什么也没有做,完全是看,当你看着的时候,无论被看到的任何东西都迟早渐渐地流过去、渐渐地消退。154.问:那怎么“照”呢?怎么样“看”呢?答:你能不能现在开始,你看着你自己的身体坐在电脑面前,当然这个看并不是要你转过脸来看见自己的脸,而只是觉知到,觉知到就是所谓的“照”。你用你的意识,意识到你现在正坐在这儿,它并不是坐在那儿什么都不想,你即使什么都不想,对你来说是没有帮助的。一棵树、一块石头它也坐在那儿什么都不想,但它并不是冥想,冥想是指你什么都不想以后只有一个状态“看着,旁观地看着”。当你旁观地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能够看到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你非但能够看到你的身体坐在这儿,而且能看到你的身体某方面开始有些热量,你的腹部有一些热量,开始能够清晰的觉知到心脏的跳动,原来没有注意到的一些方面现在变得鲜明,非但你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你甚至能感觉到你只是看着自己坐在这儿的时候,神奇地感受到你思想里有一些念头在漂过。这都是在你完全没有任何行为、任何动作的前提下,你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这么看着产生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最初的现象,最表面的现象,仅仅是肉体的现象。等你渐渐的、抽离的、超然的看变得更加稳定、更加的深以后,你就会发现你能够看到更精细的东西,也就是你开始看到思想的流动,你有些思想在你脑海里漂过去,你有些回忆在你脑海里漂过去,渐渐地,你开始感受到有某些感觉比思想更细腻,也开始被你看到了。那种感觉也许是一个快乐的感觉,有时候也许是一个忽然间莫名的忧伤的感觉,没有任何理由的那个感觉就来了,你莫名地感受到某种忧伤、忧郁从你脑海里漂过去,你仍然保持是一个超然的觉知者。你没有丝毫地伸出手去要碰它,你只是让它存在,让它自己漂过去。如果你能够这样做到,做到完全地超然地看,你渐渐地发现,开始有一些神秘的经验产生出来,那个神秘的经验产生的次第,永远是在你能够感受你的思想内的情感以后才会产生,在你没有能够对你的情感、对你的情绪产生超然觉知的情况下,你很难产生真正的内在经验,那个内在经验的起点必须是你对你的情绪产生超然觉知以后才会有。在某一个白天或者某一个晚上,当你只是安静的看着自己各种各样的思想在流过,看着自己各种各样的相互矛盾、毫无头绪的情绪一个一个的漂过,突然地、当你完全没有经意地情况下,你也许会觉得你已经在身体外面了,或者这样讲并不恰当,你突然的完整的看到你整个人坐在那儿,而且是以分离的方式看,换句话说,由于你内在达到了绝对的归于中心、归于你觉知中心、归于你的看的中心,以至于你的以太体一个一个的漂过,身体自动的达到了某种协调,当你的以太身达到了真正的协调以后,在你不经意的情况下,它有可能在情不自禁的情况下已经在身体外面了。或者这样讲,漂离你的身体,当然只是暂时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强调你突然的、完整的看到了。为什么那些经常有打坐经验的人会有整个人坐起来,会有一个神奇的经验,而且是以分离的方式看。换句话说,就是当你打坐坐到特别舒适的时候,舒适到某种程度,由于你内在感觉到肉身存在的情况下,你突然觉得你漂起来,我不知道在坐的有没有人有这样的体验?也许很多人到了绝对的终点。有人有类似的经验吗?毫无理由你觉得身体变轻了,在向上漂,然后你突然间震惊了,睁开眼睛一看,还在身体里。这种情况就是你的以太身达到最和谐的情况下,他能够自动的漂离你的肉身。你的以太体只有在能量饱满的情况下,能够从肉身漂出来。在能量没有饱满的情况下,在脊椎骨的能量没有上升的情况下,以太体是无法离开身体的。只有在你脊椎的能量绝对的饱和并且向上升起的时候,它会自动的携带着以太体一起向上升,也许就会立刻有一个从头顶漂出来的经验。这个经验很多人把它叫作出体的经验,但是这种出体实际上在你打坐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偶然的发生,这个类似出体的经验其实是最最浅的一层,它非常浅,只要在你的肉身达到一定协调的情况下就会自动的产生出来。有人讲听不明白,它不是一个你能够靠听就能明白的事,你必须实践。我讲得都是实际的情况,实际的经验。你可以渐渐地从打坐冥想开始,渐渐地将会有些实际的经验。这个时候你才会真的明白冥想到底是什么,然后才会真的明白,我提到的那些在以后的冥想深入以后会发生的经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可以从最简单的以太冥想开始,我刚才提到的以太身离开身体的经验,它最初的一步就是从以太冥想意守你的丹田开始,我们在10点以后会直接引领大家引导大家进入以太身的冥想,所以到时候你可以体验一下。在你的以太身丹田的中心积累了足够的能量以后,它开始向脊椎骨上升,如果那个上升的力量是出于一个饱和的力量,而不是纯粹出于一个引导的力量,而是出于一个自然饱和的力量,也就是你丹田的能量已经达到极大的饱和度,百分之百的饱和度。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它只会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因为达到百分之九十几它就已经上冲了。相对饱和的情况下,这个能量开始向脊椎骨上冲。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整个肉身处于绝对的协调、绝对的放松的情况下,你将无法感知到肉身的存在。因为肉身非常舒适了,就好象古人讲,当鞋子合脚的时候,你就无法感受到脚的存在。 而这个时候,当你的内在能量饱和的时候,你的整个身体也会自然地处在最最舒适的状态,非常舒适的状态,以至于舒适到你无法感觉到你肉身是否坐在这。坐在这儿时间长了以后,你就发现你甚至无法感知到手与脚在哪,太舒服了!在这种情况下,在你能够浑然忘我的情况下,你的以太中心能量,丹田的能量在达到一个饱和点的时候,就会自动地从脊椎骨升上来,在满足了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一旦以太能量从脊椎骨升上来,它就会自动带动整个以太身向上提升,也就是你会有一个类似的漂起来的经验。往往这个经验第一次感觉都是向上升的,不太可能是从身体旁边向左边漂或向右力漂,一般情况下都是向上漂。因为它是随着脊椎骨向上升。当你的以太体,如果没有打扰它上漂的进程话,它突然一下子就会觉得已经在身体外边了,毫无理由的。然后你莫名地就会看到一个人跟你长的一样,类似这样的经验属于美赫巴巴提到的七个层面经验里面的第一个层面:以太的层面。 这个层面实际上是最低的一个层面。当然它比我们物质世界要高,但是在非物质世界里面它是最低的一个层面,属于第一个层面。一旦你能够使你的以太身离开身体,就象克里希那穆提30岁的时候,他有一次昆达里尼上升以后,疼痛难忍,到了头部,到了整个肩颈部,非常疼痛。他甚至在头颈的后侧疼到长了一个包,如此的疼鼓了一个包出来,一直到了头部以后都非常非常疼。这个能量在头部进行了大量的运动,以至于他无法忍受任何轻微的声音,即使空气当中的灰尘都会让他感觉到煎熬。他住的地方是俄亥,当时是环境很好的山林,空气非常清新,但是即使这么清新的空气,他都能感觉到空气当中极其细微的灰尘的颗粒,他的敏锐度已经达到极高的程度。一旦你的内在能量沿着脊椎骨上升,你的敏感度会自动地大大提高,极大的提高。 后来他连续疼了好几个晚上以后,有人建议他,让他到院子外面那颗树下面打坐。他就跑到那颗树下面坐着,没坐多久,他就开始感觉到漂起来,他来到自己头顶上方的树上,并且感受到了某些神圣的力量。 当然这个听上去非常悬,好象类似童话一样。其实也许在你打坐的经验当中就会有身体漂起来的经验,你也许并不一定会经验到某种神圣的力量。这个并不是必须的,但是在一开始你达到身体绝对协调的情况下,你的以太身有可能会有上漂的体验。即使你的以太身没有上漂的体验,也并没有任何妨碍,对你内在的成长、内在的上升,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妨碍的。你的以太身在你的身体里面就可以向内走,它不需要并不是必须在离开身体以后才能向内,它在你的身体以内就能够完成向内走的工作, 对于一个人如果更深的进入某种超然的觉知,它可以直接在身体内进入更深的经验,而那个更深的经验可能是非常奇怪的,在感觉上非常的奇怪。你有可能突然会达到更深的深度以后,开始觉得你的身体在自动的扩张,或者你会感觉你的身体会无限的巨大,你会觉得你的头顶几乎高出了房顶。或者有的人有相反的经验,他突然觉得自己身体变得无限的渺小,小到仅仅比一个乒乓球还要小。类似这样的经验都是以太身的反应。或者你在你的身上会感觉到莫名的灼烧感,在某一个区域有强烈的烧灼的经验,好象那个地方着火了一样。其实并不是着火了,只是你那个地方可能有一些气脉的问题,而能量大幅度凝聚在那个方向上。由于能量大幅凝聚在身体某一个区域,以至于你会觉得那个地方特别烫、非常烫,类似这样的经验都会在你的冥想过程当中,在你的以太身内部产生出来。那些经验实际上说到底,都是属于以太身,它们都不是特别深的经验,它们还是属于比较浅的经验。在以太身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第三个层面、第四个层面,我记得在以前的瑜珈经里面已经大概地讲过,你会在一、二、三、四层面经验各种各样的画面,尤其在第四个层面,你会经验非常活灵活现的视觉画面,那个视觉画面是如此地深动,以至于你很难分辨到底真的还是假的。你有可能在那个视觉画面里,直接看到一些你喜欢的人,或者你曾经被暗示过的一些画面。显现在你面前。也许是一个你非常喜欢的花园,一个场景,或者有你的亲人在里面,你都将会看到。而那个其实是很危险的,你如果被这个“爱丽丝圣境”迷住的话,你就迷进去了。无论你在禅定的经验里看到怎样的画面,你都应该让它流过去,不应该当真。你在禅定里有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画面,也许是过去的,属于回忆,也许是未来,属于想像范围的。所以在以太的一到四个层面,你会经验到各种各样离奇的事,但是你千万不要当真。因为这些事情只有在你闭上眼睛的时候才会显现,一旦你睁开眼睛,从你的冥想里退出来时,它们就完全没有了。它们的危险只存在于你闭上眼睛的时候。但是从第五个层面开始,情况会大不一样,一旦你有了第五个层面的经验,即使你睁开眼睛,它都不会消失,它会成为你生活的常态。在禅宗里面有很多人由于“参话头”领悟或者禅师的棒喝,猛然有了第五个层面的经验,它是属于心的经验,心灵的经验。其实大多数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一旦一个经验是属于心灵的,那么意味着普通人也多多少少曾经有。而一到四个层面的经验是属于头脑的,是属于潜意识的,所以大多数人只有在你熟睡的情况下,在你梦境里,才会经验到,在清醒的情况下你很难经验到。而第五个层面的经验是属于心灵,所以即使在你清醒的时候,你也曾经验到。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大家也许都有过出去旅游爬到山顶的经验,当你在山顶上的时候,你突然间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你突然有某种心胸大开的体验,你好像整个人,整个心轮彻底地敞开了,完全地敞开,好像有一种你的身体跟整个世界合一的经验,你情不自禁地跟整个山山水水合一了。这种经验实际上应该是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或多或少你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或者还有一个情况是在你听音乐的时候,当你听到某一个音乐的*,你突然间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你里面,那个*是如此地向上升,你都感觉你碰到了天空,碰到了银河,你有一种无限扩张的体验。这种无限扩张的经验就是第五层面的经验。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在听某个人的演讲,你到一个大礼堂,你听某一个人的演讲会,你突然间发现这个人令人感到很有魅力,他的气场似乎已经覆盖了整个的会场。你甚至能够在远距离的情况下,都能感受得到这个人*迸发的某种心灵的感觉。他在*迸发地讲,你似乎都能够感受到他的某种情感,实际上是因为这个演讲者扩张了,他扩张到整个会场,以至于所有会场当中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体验,都能有类似的感同身受。当他激动的时候,当他情感洋溢的时候,都可以把别人的情感激发出来。这样的经验实际上就是一个主动扩张的经验,在禅宗里把这样的经验称作“一心”的经验。因为你现在跟别人已经连体了,已经合一了。并不是两个心,现在你们之间,整个的范围内都是一个心,它被一个心所覆盖了。那种一心的经验甚至会覆盖到地平线,也就是整个地平线都会在他的覆盖范围内。达到这种一心经验的人,在禅宗范围内被称为“破初关”。第一道关口,破初关的人到现在为止都还有,应该说并不少见。所有达到意识扩张,能够覆盖整个地平线的时候,你就是达到了这个“一心”的经验。你如果仅仅是覆盖了一个会场,还没法算是禅宗的初关,还太小。你如果在房间里,有墙壁围绕的情况下,都能够顺利地扩张,扩张到墙壁以外,能够覆盖到整个地平线,这就是真正初关的经验。一个第五个层面的经验,一个彻底扩张的经验。也把它叫做客观的觉照,因为你的觉照是扩张性的。南怀瑾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经验,他一个学生叫做叶曼,现在九十几岁也有这样的经验。这个经验非常容易让你感觉到,你已经觉悟到一体了,因为它非常类似一个一体的经验。但这种“一体”它实际上是主体性的,不是客体性的。因为你是强制性扩张的,并不是整个世界淹没你,而是你覆盖了整个世界。换句话说你实际上是一种暴力,这种扩张有非常明显的微妙暴力在里面。你在膨胀,这种扩张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达到绝对膨胀的经验,它就是一个自我膨胀。而往往在这个经验里的人一般在生活中都会无法避免地受到来自存在的平衡,他一定会在方方面面受克,因为你是在膨胀。当你在膨胀,整个生命就自动压缩你,出于一种平衡的需要。现在西方那个李尔纳,张德芬推荐那个李尔纳,他在讲所谓当下的经验,我看过他的一个视频,他在视频里,他整个讲话的气氛就是扩张式的。而他讲到的那个“当下”其实就是一个扩张经验,它有覆盖性。你如果仔细看他的视频你会感觉到这个人的语言,包括这个人的感觉都有扩张性。李尔纳是达到这个扩张经验的人,但是艾克哈特. 托尔,《当下的力量》作者,他并不是扩张,你会看到艾克哈特.托尔的整个人都是收缩的,他有一个第六层面收缩的经验。而一个扩张的人,他就会给人感觉气场很强,因为他真的是向外扩张的。南怀瑾年轻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验,当他有这样的经验的时候,生命就自动给他一个平衡,他就在那段时间一直住在四川的山里。禅宗和印度教也有类似的说法,一个达到扩张经验的人不能在人群里。因为你在人群里意味着你将受到更大的冲克,有各种渠道,有各种各样的人可以做为工具来冲克你。所以一个达到扩张经验的人最好远离人群,到山里去,到没有人的地方去。这样一个是可以将冲克降低,第二个是山里是比较清苦的,那种清苦的生活本身会给你造成某种平衡。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南怀瑾在年轻有这种扩张经验的时候,他无意识就到山里去闭了一两年的关。虽然不是有意而为,但某种自然的平衡驱使他闭关去,他必须这样。而他在这个经验里实际上时间并不长久,你会发现整个南老师的面相是非常柔和的,而且是非常向内缩的。他以后自然达到内缩的平衡,他已经离开第五个层面的经验。而他的门徒,那个九十几岁的叶曼到现在为止还在第五个层面里,扩张经验里,她没能向内收缩。你从她的照片上,从她说话的方式上都能看出这她还是一个比较霸气的人,一个扩张的人会显得比较霸。这就是来自意识扩张以后自然的回应。但是有一点要提出,你不必非要经过第五个层面才能向上升。第五个层面实际上是应该避免的,这在禅宗里实际上是提到过的。禅宗有很多祖师拒绝评论三关就是这个原因。有很多祖师甚至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经过初关与重关,你直接可以绕过它。初关与重关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弯路。当然以某种方式前进的话,你必然会经历第五个层面。但是你可以换一个方式前进。你应该绕过心轮的那个扩张经验,这样对你来说将会更好。你应该直接的产生一个收缩的经验,而当你收缩了,你将产生主观的觉照,也就是第六个层面的觉照。你将彻底的溶入意识源头的光茫,而毫不扩张。禅宗里面的重关实际上并不是第六个层面,重关实际上就是一个扩张的经验,我的老师舍老曾经做过一个比喻,禅宗三关就好像二扇门,第一扇门走进去就叫初关,破初关。整个中间有一个长廊,这个长廊就叫重关,叫缓缓入重关。实际上整个重关并没有一个关口,整个重关就是你深入这个扩张的经验以后,渐渐地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深,以至于最后你那个地平线突然某一天破掉。那个边界,那个范围突然某一天破掉,一下子你就受不了。就像橡皮筋一样,它破掉。破掉了,整个橡皮筋一下子就回了源头,原点,一下子回到中心点的时候就是破劳关的经验,也就是第六个层面的经验。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重关。所以舍老曾经非常清楚的讲过这个三关。而一个人实际上可以绕过初关跟重关,而直接进入--过劳关,第三关的经验。你如果能够直接向内收缩,直接地经验到意识源头的明亮,意识源头的明灿。你将直接进入主观觉照的经验。它是一个主观的觉照,它是一个意识内的觉照。它甚至是没有具体位置,没有具体范围的觉照,它如此的深,如此的内化,如此的向内。所以它是彻底地第六层面的经验。我知道这样讲,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一定听的懂。不过没有关系,我这样讲仅仅是为了让你了解意识的这些大致的情况、大致的阶梯。免得你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认不出来,你知道一些大概的情况,你以后就能够认得出。某些人你就能够判断出他到底在哪,在什么位置上。或者你自己将来经验某个内在的体验,你将能够有能力大致地判断到底处于某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这样就避免了你走弯路。所以禅宗就提到第五个层面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你的意识一下子扩大到地平线以后,你会发现一个有这样的经验的人立刻会说山河大地都在我的里面。因为他的确包围了所有的场面,所有的这些山河。他会立刻表达说山河大地都在我的里面,其实这样的经验听起来很恢宏,很壮丽。但是一个听上去恢宏的经验其实是低的。而当一个人达到了第六个层面,彻底破第三关,破劳关以后,他的表达就完全不一样。所以禅宗把第三关的经验表达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切都回到了原来。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道州禅师甚至讲的更彻底,他说最终破劳关的经验就是平常心,完全的平常。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所以非常奇怪。一个更高层面的经验反而显得朴实无华,没有那种恢宏的气势,他反而变得朴实又降下来。所以南怀谨后来我怀疑他有一个内缩的经验。他的整个人从照片看上去变得非常的温和,非常的向内收,他开始真正进入了朴实。而那个达到初关经验的人,一个扩张经验的人,他是看上去气场很强的,看上去很有感觉的,很有压倒性的感觉的。但是往往这样的人是低的,而一个朴实的人,毫不起眼的人反而是高的。所以生命总是这样,你越高你外面就会越低。你内在达到了更高的层面你的外在反而会显得更平凡。永远是这样,一个像黄念祖这样的人,一个像夏莲居这样的人都是真正达到第六个层面过劳关的人,他们再次回到了朴实,也就是南传里面讲到的初果。一个真正达到初果的人,只要他能够奋力的,持续一生的安住在这个五观觉照的光明里,他就会越来越超越个人的所有习气,他迟早会进入更高的果位,二果、三果甚至四果。而一个达到四果的人才是真正地实现了第七个层面、真正的彻底完全的与神合一,与那个源头合一,或者与那个涅盘合一。所以第七层面的人是真正的圣人,类似美赫巴巴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圣人,类似像佛佗、像耶稣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圣人。所以禅宗讲一个破三关彻悟人还只是因地佛,而不是果地佛。还只处在第六个层面,他是因地,因地的凡夫啊,还是凡夫。真正证入圣位仍然需要时间。 好的,这就是大概的情况,一共是七个层面,你要了解这七个层面,可以看美赫巴巴的淘气的小鸡。在共享里也有,在我那个意识内化共享中心,千易中心里面你们都可以下载到关于淘气的小鸡这本书。大家可以去看,刚才讲的特别的专业,有的人也听不懂,但是可以了解一下。好,我来看一些有没有其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