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8:09
康德提出物自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的只是现象,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是以现象为基础,至于物自体那不是我们人类认知的范畴。不知道叔本华、尼采、萨特等人是否在这个意义上认为世界从本质上就是虚无,人关于这个实际上一无所知,我们只是用我们的意识来虚构一个世界,犹如盲人摸象一般。麦克白讲,世界充满了喧哗与*动,却没有意义。
康德几乎是现代虚无主义的先知。虽然他本想给我们划定一块领域来确保我们认识的可行性,以此来对抗休谟的怀疑主义。怀疑主义把我们从经验中得来的知识打碎,哲学面临着一个这个的挑战者,几乎 全面崩溃。康德提出了先验哲学,用人的先验知性、先验理性、先验判断力来为人类的知识做辩护。先验是指超越于我们的感性,并且在我们的经验之前就已经具备的。康德认为人类的知识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人由一些先验的能力作为原则。
先验判断力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判断力,和美关系比较密切的是反思判断力。反思判断力是把一种具体事物归摄到普遍的能力。世界纷繁杂多,人类了解世界的*需要这种能力 ,并且人也在经常使用这种能力,所以康德假定这种能力是存在的,虽然我们看不到它。康德把这种能力作为一种先天的原则来规定。我们发现康德的很多前提都是假设型的,或者反证法。邓小芒认为康德是个伟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这点是很正确的,它所有的哲学实际上是围绕着人类的需要而展开。审美判断力作为反思判断力的一种,康德认为这种能力也是先天的,是先天地而立法的的。一般的判断力都要把具体事物连接到一个概念上,但是康德认为这个美这个概念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有抽象的形式。只要事物符合这种形式,就可以给人带来情感的愉快。美学教材上经常提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我觉得就是在讲事物不是因为它有用,而被认为是美,也就是无目的。目的总是伴随着某种符合人的功用色彩。中国人说羊大为美,是从祭祀或者饮食的角度来讲的,所以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美学,从表面上看是同一个能指,但实际上所指不同。合目的性,这个目的是先天的,也就是审美判断力中对于形式的关注,这是先天的,是人们的经验层面无法认识的。贝尔后来提了一个观点叫,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我觉得他的观点很好,继承了康德关于形式方面的强调。不过康德始终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谈美的,他没有直接谈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