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16:17
班规在执行过程中应确保执行人和监督者是班级全体成员而非只是教师。班规的执行过程应坚持的原则是:充分尊重规则,充分尊重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一执行原则体现在处理下列几组关系中。
一、法治和人治
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霍里厄克说过的一句话,哈佛大学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大学,这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加安全有效。在班规的执行中,班主任要坚持用规则就事论事,尽量规避用教师的情绪去针对学生个人。班级管理事务繁杂,学生个体千差万别,班规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理性约定的产物,用以提示班级全体成员行为的方向。一旦班规经由全体班级成员讨论制定,我们就应该将这一班规视作是班级成员的共同约定。我们要尊重这一公约,在这一公约下实现班级成员的平等原则。这样,我们在需要执行班规时就会就事论事,针对学生的行为本身加以规范,就可以规避教师由于主观情绪所导致的管理尺度不一,或学生对教师管理的误解。因此,合理的班规在其执行过程中一定是教师管理教育的有利工具,也是学生行为对照的范本。因为对规则的充分尊重,不仅是对师生行为的提醒,也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最好渠道。
二、刚性和弹性
班规是具有规则属性的,需要全体成员的尊重和遵守,这是其刚性的一面。但执行班规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班规是教师教育引导和学生自我教育的工具,这和法律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要把握操作上的“度”,面对个体差异,进行适度调整,要以人为本、教育为本。
由于班规的公约性质,因此当我们谈如何弹性地执行班规时,不仅是在提醒班主任在班规的具体执行中不能铁板一块,要有适度的弹性;更重要的是也要让学生明白并认可这一点,否则学生就会对此心生疑虑,不知何去何从。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具体班规无法解释、执行遇到问题或者执行需要调整时,试着引导学生去理解班规具体内容的上位概念,也就是说帮学生去理解和回顾班规存在的意义和内容制定的初衷,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这个思维框架下理解和执行班规——让班规成为有法可依的规则的同时,理解这一规范本身在于帮助每个人更好的成长。
三、集体和个体
班规是面向集体的,是班级成员的公约,是为所有人的利益服务的。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以集体为由*和牺牲个体,要允许在不能妨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求同存异。
这一执行原则的前提是,我们在制定班规之初,就要把握更为宏观和本质的教育规律,而非以单向度的获得来规定学生成长的标准,无论这一标准的对象是集体还是个体。例如,如果在班规制定时就以“争做年级学习排名第一位”为目标,甚至将“每周都要拿到卫生流动红旗”这种具体的竞争性目标列为班规内容,就肯定会导致在执行过程中的功利性,而功利性之下牺牲的一定是个体利益,有违学生个体成长规律。班级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符合所有人的成长需要的,在包括班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内的班集体生活中,如果有违某个个体成长需要一定是错误的,必须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