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贻贝上的“麻绳”,倒真的是贻贝自己身上的组成部分,按照学术的说法,它被称为“足丝”。
足丝并非人工养殖所用的绳索,而是贻贝自己分泌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凝胶。在贻贝的足——也就是它那个大舌头——上边,有一个小孔,叫做足丝腺,在幼年的时候,贻贝随着水流漂泊,当它漂流到合适的环境中时——比如海岸边的礁石上,足丝腺就会开始分泌蛋白质凝胶,这种凝胶遇到弱碱性的海水就会边的坚韧,而在每一根足丝的尖端,足有许多特殊的、富有黏性的蛋白质,正是它们把足丝和石头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为了更稳固的把自己锚定在石头上,贻贝的足丝会朝着各个不同的方向伸展,这样,它就可以抵消不同方向水流所带来的冲刷里,让贻贝牢靠的固定在礁石上,除非发生意外情况,否则这枚贻贝的一生,就会定居在此。
为什么贻贝要把自己固定住呢?这与它的觅食习惯有关。贻贝是一种典型的滤食性生物,通过吞咽海水并过滤其中的藻类生活,水流越湍急的地方,水中所裹挟的藻类也就更多。在岸边的潮间带上,随着潮汐活动带来的海流冲刷带来了大量食物,这显然是最适合的觅食场所。但同样的,这里的流速快,也就要求栖息在此的生物有足够的本领来将自身固定,足丝,正是贻贝为了应对这种环境所演化出来的法宝。
当然,生活在潮间带上的生物,也并非只有贻贝这一种,相应的应对办法也并非只有足丝。另一种潮间带贝类——牡蛎,采取的办法更为极端,它干脆把自己的壳体粘黏在石头上,甚至随着石头表面的起伏不平而改变了壳体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