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在唐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1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22:43

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玄宗故事、月饼。

来历: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习俗:传统习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和玩花灯。

扩展资料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22:44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22:44

首先,在唐代,中秋、八月十五已经成为专名。

中秋也称仲秋,本来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并非专指。八月十五日,在许多唐代人那里,中秋已经专指八月十五了。白居易、许昼、唐彦谦、裴夷直、元稹等诗人都有针对八月十五月或八月十五情感而作的诗文,但题目径直为“中秋”或“中秋夜” 如何如何,说明此时,这个日子在当时已经有了广泛的认同感。

其次,在中秋节所在的八月十五日已有众人参与的约定俗成的玩月活动。

根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在《全唐诗》中关于“八月十五中秋”的诗有111 首,出自65 个诗人之手。这100 余首诗,最核心的主题就是玩月。依据这些载有丰富信息的文学作品,辅以其他记载,可以揭示唐代人对八月十五玩月活动的普遍参与。

第三,唐代流传着一些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虽然很早以前中国就流传了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最熟悉的就是嫦娥本月了。在唐代,这样的传说依然流传。不过,唐代新生成了若干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其中又多与唐玄宗有关。“嵩山嫁女”亦是其中之一。在这则传说里,唐玄宗名列仙班,有自己的职掌范围,称为“李君”。他出现在嵩山神仙会现场时,“驾黄龙,戴黄旗,道以笙歌,从以嫔嫡”。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22:45

孙机《中秋节·千秋镜·月宫镜》一文提出了中秋节源于唐玄宗的诞节千秋节的观点, 他认为千秋节的节令物品千秋镜中有大量的月宫图案, 从而使人们的兴趣由镜而月, 而且由于唐代流传的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故事, 人们更加热衷中秋赏月, 最终, 北宋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完颜绍元编著的《中国风俗之谜》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学界的数种观点, 例如, 在唐宋野史笔记中, 盛行中秋节起源于唐玄宗游月宫的传说;现代民俗学界认为中秋节源于先秦的“中秋迎寒”习俗, 北宋时定为节日;有学者据唐代日本留学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记载, 认为中秋节是唐代从朝鲜传入中国的;敦煌学者高国藩先生推测盛唐后唐诗中出现的望月习俗似乎受到印度婆罗门望月习俗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 此书最终认为这些观点, 各有证据, 但中秋节的由来仍是一个悬案, 并未给出中秋节来历的明确答案。巫瑞书在《南方传统节日与楚文化》一书认为唐代才盛行中秋节赏月、玩月习俗, 并提出异说: 秋季祀月、嫦娥奔月、万家赏月是中秋节形成的三大要素, 这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楚文化因素, 因而楚文化因子在中秋节的形成过程中占重要位置。杨琳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则认为唐代已有中秋节, 宋代更盛, 中秋节是在古代秋分祭月礼俗的基础上形成的。
综观各家论说, 关于中秋节产生的时间, 主要有两种观点:唐代说和宋代说。围绕中秋节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五种观点:节日转移说、神话说、民俗说、外来说和祭祀说。学者们各持己见, 各种说法都似有一定道理, 迄无定论 。
笔者经过爬梳整理史料后认为, 尽管早在先秦时期, 民间已有祭月、 拜月等活动, 但却是随意的、局部的, 并不能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节日概念。现代中秋节肇始于唐, 形成于宋, 与唐代特别是玄宗统治时期道教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唐玄宗千秋节对中秋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安史之乱后人民渴盼团圆是另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中秋节形成的宗教、*与社会学考察, 可以看出唐代有三因素来影响中秋节的形成。代以前文献还没有发现有关中秋节的记载。唐代相对其他朝代, 史料翔实一些, 但关于中秋的史料也是踪迹皆无。《唐会要》中收集唐代资料非常丰富, 其中, 关于节日, 提到了寒食、上巳、端午、重阳、中和节等节日与千秋节 (天长节) 、天平地成节、庆成节、庆阳节、寿昌节、嘉会节、乾和节等诸帝诞节, 但没有记载中秋节。
考诸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等, 均未发现有中秋节的相关记载。但是, 在唐代诗文中留下了大量吟咏中秋或八月十五的名词佳句, 远远超出唐之前各朝。这些诗篇的写作背景是:自盛唐始, 中秋玩月之风日盛。例如, “苏颋与李乂对掌文诰, 玄宗顾念之深也。八月十五日夜, 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 备文字之酒宴。时长天无云, 月色如画, 苏曰:‘清光可爱, 何用灯烛!’遂使撤去。”卷下, 玄宗也喜欢中秋赏月, 天宝中,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 与贵妃临太液池, 凭栏望月, 不尽, 帝意不快, 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加筑百尺高台, 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可见不是偶一为之。 但当时玩月仅局限于宫廷与文人学士, 是一种风雅之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22:46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