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2:2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8 21:13
如何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如果一家人习惯晚睡或者妈妈由于工作需要只能晚睡,孩子的睡眠习惯就会被干扰。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早睡早起呢?
1、以安静的音乐为背景给孩子念童话书
妈妈为了让不想睡的孩子上床睡觉需要费很大劲,有时过度的劳累会影响妈妈的情绪。但是如果为了让孩子睡觉大声叫喊或者强硬地关灯,孩子就会觉得睡觉是一件很烦的事情。让孩子觉得睡觉是一件快乐舒心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打开微弱的壁灯,放一些安静的古典音乐,躺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念有趣的童话故事会让孩子恬静地入睡。
2、热水洗澡,喝牛奶
熟睡跟有规律的睡眠同样重要。睡得越熟生长激素分泌得越旺盛。孩子不能在晚上熟睡的原因有几种。比如,白天有让孩子兴奋的事情,下午3点以后睡过觉等。这种情况下最好让孩子从身体和精神上同时放松下来,可以给孩子洗个热水澡,倾听白天孩子经历的事情,给孩子喝一杯热牛奶等。
3、深呼吸消除紧张感
孩子不烦也不闹,但是就是睁着眼睛不能入睡,这时可以尝试做深呼吸。这是瑜伽的呼吸法,可以放松肌肉、平静内心。让孩子闭上眼睛,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再吐气。每次吸气时妈妈可以说“好的健康的气流吸入身体了”,呼气时可以说“身体里不好的不健康的气流呼出去了”。这样重复五次后说“现在我们的宝宝可以幸福地入睡了,做个好梦吧!”让孩子入睡。
幸福感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句老话道“万病之根源于心”。不要以为孩子就没有担心的事情和心理压力。虽然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的时候也会受到跟大人们一样的竞争压力,而且父母们过高的要求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孩子欲求得不到满足时也会引发心理压力。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如果受到压力就会影响情绪,出现散漫、脾气暴躁、不耐烦等现象,还有可能影响肢体活动,会出现皱鼻子、眨眼睛、或者咬手指甲等举动。而且心理压力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阻碍正常成长。即使摄取了足够的均衡的营养,如果受到的精神压力过大,吃得再多也没有用。孩子只有在幸福的时候才能分泌内啡肽,才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8 22:31
到了时间,你跟他说要宝宝要上床了,然后送到他房间,让他上床,不过小孩子肯家不愿意的,你一定态度坚持真理的说,时间到了一定要睡觉,然后关门离开。话说这样刚开始孩子不愿意你要做他哭的思想准备,也可以这个这前买些绘本给他看,跟他说要早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9 00:06
1.榜样示范法 19世纪*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束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妙的故事: 18岁的少年海格里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时,他遇见了两位女神,一个叫“恶德”,一个叫“美德”。恶德女神千方百计*他去追求能使人享乐一生、却有害他人的生活;美德女神则劝导他走为人除害造福的道路。最后,海德里斯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呼唤,拒绝了恶德女神*的*,选择了始终为同胞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来,海德里斯成长为希腊人千古传颂的英雄。
(1)身教胜于言教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对于习惯培养来说,身教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习惯大多是在琐碎小事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无声的习惯培养。《苏氏家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能然者,生而善教也”。孩子从呱呱坠地的第一时刻开始,看到的就是父母带个自己的世界景观。加上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自然特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认识和参照的对象。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采访过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三女儿陈秀云女士。在采访中,她深情地回忆起父亲曾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已经75岁的她说: 父亲总是说榜样是很重要的,他曾经在他的书中谈到过失败的教育。那时候,我的大哥才两岁多,有一次,父亲在阳台上吐了一口痰,被哥哥看见了,结果也跟着学吐痰的样子。后来,父亲就反思说,榜样的力量太大了,年龄小的孩子善恶观念比较薄弱,普通知识很肤浅,*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小孩子。他还说,父母要注意孩子所处的环境,使他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好的影响。 我父亲特别勤奋好学,他每天早晨特别早就会起来读书。不仅他自己如此,还要把我们也都叫起来读书。到现在为止,我们家里都没有人睡懒觉的。父亲还从来不打牌、打麻将。我父亲家本来是很富裕的,因为他的伯父特别爱*,把家里的财产都输光了,因此父亲发誓一定不赌不嫖,不吸烟不吃酒。就连他结婚的时候,别人敬酒给他他都不吃。我们家里没有人会打牌和麻将,我们也从来不玩,我们的娱乐就是看书、电视,或者工作。 (2)给孩子找个同龄榜样 在习惯培养中,父母的榜样是一方面,同龄人的榜样示范也不可缺少。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同龄群体对他们的影响往往超过了父母。这时,在各种习惯形成方面,同龄伙伴可能会给他超过父母的影响力。因此,帮孩子找个好的榜样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早期人格发展中,学习别人的言行和思维,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当孩子看到小伙伴把作业都写得干干净净、受到老师表扬时,他也会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伙伴学习;同样,当孩子看到小伙伴玩游戏机那么得意的神情,他也会手痒地想亲自试一试„„因此我们常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训练法
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在回忆父亲对他早期学习习惯的严格训练时说:“代数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可父亲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精神不得安宁,每个错误都必须纠正。他对我无意中犯的错误,第一次是警告,是一声尖锐而响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马上纠正,他会严厉地训斥我一顿,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个能干的人,可是他们到后来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人学习松懈,得不到严格纪律的约束。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正是这种严厉的纪律训练。”父亲严格的训练,终于使维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成为誉满全球的科学巨人。
所以,习惯培养中,训练是特别重要的环节。有的儿童,因为年龄还小,他对一些事情甚至难以产生正确的认识。比如,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对他讲饮食均衡,他是听不懂的。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依然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时,我们就需要先对他们进行强制训练。如,很多幼儿园都有搭配合理的菜谱,孩子们每天根据幼儿园的安排,进食不同的食物,时间长了,他就习惯了各种饮食。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可是,父母在家庭中怎么训练孩子的行为呢?下面几点供父母们参考:
行为训练要从兴趣开始。养成习惯,就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苦的。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所以,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父母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坐得直;也可以通过游戏,谁先弯下背谁给对方敬个礼等方法来训练。总之,不能一味苦练,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些有趣的训练。
行为训练要严格。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做得好,父母看着也不顺眼;也有的父母反之,心情不好就不管孩子,心情好了就对孩子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
行为训练要坚持。人对事物的熟悉程度越高,相似的程度越大,反应速度或解决问题就越快,动作就越准确,行为就越自动化。这也许就是跳水、乒乓球、网球运动员为什么都要对各种动作模式进行日复一日的相似练习,以求达到高速反应的直觉能力的原因吧。可见没有艰苦的长期锻炼与培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出非凡的直觉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10]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并非是一帆风顺、轻松得来的,没有一定的坚持和巩固,正在形成的习惯就会流产。在此过程中,不仅伴随有对知识、能力、技巧、毅力的巨大考验,还要承受生活环境、活动模式发生的变化。只有明确这一点,才会为形成习惯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10]
行为训练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父母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父母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复现象,父母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父母的努力可以解决的。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抓住儿童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克服父母自身的懒惰情绪和畏难情绪,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相信您会有可喜的收获。
3.层次目标法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按步骤进行,习惯培养同样如此。所谓层次目标法,就是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按照层次将较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孩子便能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渐渐养成好习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研究员曾经指出:“习惯之间不能机械地用年龄划分开,比如几岁到几岁培养学习习惯,几岁到几岁培养做人习惯,只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要求、水平、层次上要有差异。” (1)分层次确定目标
张梅玲研究员曾经例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比如要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就要求他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到四年级至六年级,同样是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我们就要求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和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在初中年龄阶段,要求学生收集、选择、处理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同一个习惯,在内容、水平、要求上都有不同,越来越高。如果要求不合理,不符合年龄特点,孩子就做不到,那么想让他培养成相关的人格特征也是不可能的。 (2)目标分解要具体
有人做个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人随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个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1.2米,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第一组说:“你们能跳过1.35米。”而对第二组说:“你们能跳得更高。”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组由于有1.35米这样一个具体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跳得很高。而第二组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大多数人只跳了1.2米多一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跳过了1.35米。
两次在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夺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在比赛中,就运用了一种十分巧妙的目标分解法。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体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事体力和耐力结合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明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还是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揭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可见,父母在培养孩子养成习惯时,要懂得帮助孩子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把远目标变成近目标,把模糊的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