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因划分土山型和石山型地区的依据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5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1 13:10

苗族文化。目前我县传承保护较好的苗族文化主要有苗族语言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婚俗文化和祭祀文化等。

1、苗族语言文化。我县苗族根据语言不同而分为一土语、二土语、三土语,贵阳次方言,洛伯河次方言五支苗族,因没有文字,苗语传承靠口口相传,目前除洛伯河次方言语系苗语失传外,其他几支苗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二土语、三土语基本相通,其他各不相同。这几支语系苗族同胞苗汉语言双通,平时主要用汉语交流,苗语仅在相对聚居村寨中年以上妇女交流及丧葬、祭祀活动中使用较多。

2、苗族服饰文化。因苗族没有文字,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载体,被称为“无字天书”,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通常我们又以服饰不同而将我县各支苗族称之为大花苗族(一土语)、小花苗族(二土语)、川苗族(三土语)和青苗族(贵阳次方言),洛伯河次方言苗族民族服饰已失传,所以仍的语言分类称之。各民族服饰分为男式和女式。男式区别不大,均以内搭短衫长裤,外罩蓝色或黑色斜襟盘扣长衫,脚穿千层底布鞋,腰系素雅花腰带为主。女式服饰则区别明显,不管是从服装款式、刺绣工艺、色彩搭配、头饰及配饰等方面均不相同。女式服装又有简装和古装之分,简装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同胞为了劳作方便,结合汉族服装款式演变而来的款式简单,配以彰显民族刺绣特色文化的服装,主要以短上衣配长裤为主,刺绣主要绣在袖口及领口。古装则主要是指各支苗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服饰风格,各支苗族都以衣裙配搭为主,各苗族文化,主要体现在刺绣工艺及色彩搭配上。

3、苗族节庆文化。我县苗族节庆活动目前传承较好的是苗族“四月八”和“二月跳花厂”活动。苗族“四月八”活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努发展而来的。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努”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在农历四月八这天,亚努不幸战死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努的业绩,祭奠其英魂。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银饰,穿戴新衣,从四面八方向喷水池聚集,这一天要举行唱山歌,吹唢呐,吹木叶、吹芦笙,吹箫筒等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和盛大隆重的一系列纪念活动。青山苗族“四月八”于2010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活动主要内容有开幕式文艺演出(主要是民族歌舞表演)、唱山歌比赛、斗牛、斗鸡、斗鸟等民俗活动比赛等,其中以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1 13:10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我国苗族分布很广,主要居住在贵州全省、云南、湖南,其余分布在广西、四川等地,还有少数在广东、海南岛、湖北西南部以及散居于北京市,*、新鏖、内蒙古以及东北、华北、华东各省。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扩展资料:

苗族居住地区地理环境可分土山型和石山型。贵州东南部、湖南西部、广西东部等属土山型,其间虽有高山深谷,崇山峻岭,但青山绿水,木材资源丰富。有大小田坝,层层梯田沿山而上。

出产水稻、玉米、谷子、麦、薯、棉、豆、烤烟、花生、油菜、油桐等,地下埋藏着许多矿藏。清水江、都柳江、沅江、澧水等通行驳船以作水上运输,陆路黔东南及广西东部取肩挑,湘西取背背方式为主。

石山型是高寒山区,贵州西北部、滇东北、桂北等属此类型。这些地区水源缺乏,石头遍布,石多土少田更少,种植玉米、土豆、荞麦等农作物。运输主要是背背和马驮。不论土山型或石山型地区,现在乡乡基本都通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1 13:11

应该是在贵州那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