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怎么扫?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清明节扫墓,上坟祭奠先人,这是中华民族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祭祀先人,源于古代寒食节。按历法计算,寒食应在清明节前两日,第三日才是清明。晋朝陆拥的《邺中记》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重耳国外十余年,得介之推辅佐,才得以回国掌权。介之推回国后不愿当官,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宁愿抱木而死也不愿出来。重耳哀之,便在介之推死难之日禁烟寒食以纪念他。后来,人们纪念自己的祖先也在这一天进行。 扫墓不是寄托哀思对先人尊重的一种方式,更是与先人“沟通信息”的时候。通过正确的拜墓是可以达到开运效果的。

1、因为坟墓既不是石头也不是物品,所以一定要把他当做人或神来加以参拜。换句话说,无论拜墓时或早晚在家中的神桉前烧香拜拜时,都要呼叫他的名字,向他问候,这才是正确的供奉参拜法。

2、带子女一起拜墓时,主子孙昌隆。

3、拜墓时刻,以午前最好,下午三点以后,就要加以避免。

4、顺道来参拜,这是不好的。

5、灵骨寄存在寺庙的灵骨塔内时,一定要先进入正堂参拜众神,然后再祭祀祖先。 6、墓地的杂草要清除乾净(从周围向清除)。

7、清扫完毕之后,就要按照该地的风俗或宗教习惯来加以膜拜。

8、经常把碗或容器等放置在墓碑前,属于凶相,应加以避免。

通过拜墓,子孙能与先人进行“信息沟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是有助于子孙开运法。 节日商机网

除以上拜墓开运事宜外,拜墓时也要安全祭祖,就是要注意野外防火。墓地大多在山坳或树林旁,且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风大物燥,上坟烧纸极易引起火灾。因此,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山林失火,是大家都应该特别注意的事项。

懂视网

1、需要准备的必要的祭祀用品:鲜花、香、烛、烟、酒、糖、果、元宝、纸钱等。

2、检查,到墓地后先检查一下墓碑、坟头以及附属设施有无开裂崩塌,检查墓地周边环境有无大的风水变化。

3、扫墓,将墓园坟地清扫干净,把墓碑擦拭干净,清除坟头上的野草落叶等,为坟头陪上新土。

4、上香,点燃三支香,跪拜。

5、摆供,根据先人爱好习惯,把带来的各类供品糖、果、烟、酒等供于墓碑前。

6、烧纸,焚化元宝纸钱等。

7、压纸,剩余一沓纸钱,用石头压在坟头上,让他人看到,知道此坟还有后人。

8、一般情况下在陵园周边,清明前后几天交通不会通畅,建议您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热心网友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

清明扫墓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古人会在祭拜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热心网友

扫墓,是指到墓地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习俗,一般在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对祖先的崇拜、返本归宗的意识特别浓厚,祭扫祖先的坟墓是对先人的特殊缅怀方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