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32
楠溪江100多公里曲折的江流,清澈澄碧,有36湾72滩,滩湾风光四时晨昏变幻多姿,保持着田园式自然生态风光。沿岸还有古建筑和大若岩等著名景点
1:迎灶神:在永嘉楠溪江两岸,则在正月初一清晨迎灶。俗称灶神爷十二月廿四夜上天,正月初一早晨,从天上回来。每户人家把新的灶神爷像贴在神龛里,再点上香烛,泡一盏茶,祭拜神像。
2:唐朝诗人李岑和家眷搬到了楠溪江中游地区的苍墩村(也就是以后的苍坡村)。
苍坡村的始祖名叫李岑,他是李唐王朝的后裔,按照苍坡李氏宗谱上的话来说,就是“迁唐宗室之苗裔,金枝玉叶之贵胄也”。当年,唐宁宗封他的儿子为长沙王,后来,其子孙迁居到福建长溪县的赤岸镇。那时候,赤岸是一个海边小镇,因为有红色的山石和海岸而得名。唐贞观十二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就是在这里登陆的。
在唐末的那场混战中,李岑和他另外4个兄弟(大哥李超,三弟李越,四弟李仑,五弟李昆)开始背井离乡,去寻找一个可以避开战乱的幸福家园。
公元909年,李氏5兄弟从海边出发,一路朝着浙江温州那边的深山中走去。过了温州,跨过滔滔的瓯江,就是永嘉县了。这里自古以来被称为“东南邹鲁”、“溪山邹鲁”,是一个人文蔚起的地方。另外,北雁荡山的绵绵青山成为她的天然屏障,清澈的楠溪江是她赖以生存的血脉。对于厌倦了漂泊的人们来说,这里无疑是一片可以长治久安的乐土。
那时的楠溪江远没有现在热闹,生活在楠溪江畔的居民并不是很多。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平静的山水中,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五代十国的混战打破了中国原来的*格局,也打破了楠溪江特有的宁静。一时间,外来人口纷纷涌入,在群山脚下的那些田野上,出现了许多陌生人家。这些人里,就包括从福建长溪来的李氏兄弟。
没有人知道这兄弟5人为什么到达楠溪江之后分散开来了。人们只知道,他们各自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其中,李超到了枫林镇附近的汤岙,李岑到了当时被称为利仁里的埭上,李仑到了离苍坡(那时还叫苍墩)不远的港头村,李昆到了楠溪江上游的蓬溪村。而他们的三弟李越则沿着楠溪江一直往前走,将自己的居住地安排在台州黄岩的李家山。一直到现在,这5个村庄的人相遇时,还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毕竟在很早以前,他们曾经是一家人啊。
到了后周显德二年,李岑带着自己的家眷搬到了楠溪江中游地区的苍墩村(也就是以后的苍坡村)。
作品: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
内容:
鹊印庆仍传,鱼轩宠莫先。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
龙是双归日,鸾非独舞年。哀荣今共尽,凄怆杜陵田。
李岑作品: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内容:
皇纲归有道,帝系祖玄元。运表南山祚,神通北极尊。
大同齐日月,兴废应乾坤。圣后趋庭礼,宗臣稽首言。
千官欣肆觐,万国贺深恩。锡宴云天接,飞声雷地喧。
祥光浮紫阁,喜气绕皇轩。未预承天命,空勤望帝门。
作品:东峰亭各赋一物得栖烟鸟
内容:
从来养毛羽,昔日曾飞迁。变转对朝阳,差池栖夕烟。
遇此枝叶覆,夙举冀冲天。
3:
南朝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鼻祖,也是永嘉山水的发现者。
他出身东晋世家,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他性喜山水,与陶渊明同时代诗坛双壁。陶渊明看透官场的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绶去职”;他呢,入宋降爵为侯,*失意,“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遍历诸县,动经旬朔。”公元422年秋,他到永嘉郡做太守,发现永嘉山水奇物幽美。一年中,他到处漫游,写下山水诗二十余首。
查永嘉沿革,当时的版图相当于今天温州全市,是个大永嘉。那么,谢灵运写楠溪江的诗究竟有多少呢?他的原有诗集早已散佚。据《永嘉县志》可稽查的,即有《过白岸亭》、《登石门最高顶》、《夜宿石门》、《登永嘉绿嶂山》,以及公元423年秋离开永嘉时写的《北亭与吏民别》等五首。
当时的永嘉,地处荒僻东夷。楠溪江草木蒙茸,在它的下游绿嶂山,也被葳蕤草木覆盖。“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这是他的《登绿嶂山》中的诗名,可想象当时古树蔽日,浓翳遮天,在林间竟闹不清月出日落谁东谁西,辨不明方向。故他每次外出,往往“裹粮策杖”,有时还往往带着一班人马在前边砍伐开道。
《登石门最高顶》一诗,是写距离永邑(今鹿城)十三里贤宰乡的北面石门,即今天永嘉县黄田镇境内。当时“长林罗户庭”、“密竹使径迷”,甚至“嗷嗷夜猿啼”,不仅山上林木苍翠,还有猿猴啼鸣。这种景象到今天不再复存。由于人类的繁衍,过于向自然索取,乱砍滥伐,这一带几乎再没有*人墨客登临游赏了。山下黄田镇小商品市场的人群,倒是川流不息。
谢灵运又是永嘉山水知已。他登山,还发明了一种“木屐”。为防止打滑,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世称“谢公屐”。贵为一方父母官,到楠溪游玩不用轿抬,实属难得,登山还特地发明这种木屐,更说明他热爱山水,尤其热爱永嘉楠溪江山水之情了。《石室山》是否写楠溪江大若岩,至今仍有争论。其焦点:大若岩是楠溪江腹地,道路艰难险阻,谢灵运去得了么?我看诗人如此醉心于山水,为登山还特制木屐,有这样的决心,为何不能去?诗中写道:“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他少年就喜欢游览,羡慕登仙的王子乔。“灵域久韬晦,为与心赏交”。这里的石室,可韬光养晦,可结交推心置腹的朋友。从诗中描绘的景状,酷似大若岩。他这首诗,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这篇描绘大若岩山水精品,如出一辙。谢灵运游山水,是一种神游。正如钱钟书所说:“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已’。”他与大自然结成朋友,才能写出真山真水真性灵的好诗篇。
无论绿嶂、石门,或北亭,地处楠溪江下游。如果把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比作一幅秀美山水画轴,谢灵运所发现仅是这画轴的一端,它的美尚且如此惊人了,那么这画轴的主体部分,其景色更可想而知了。
永嘉山水因谢灵运的发现而名扬天下,而谢灵运又因永嘉山水孕育的诗情,奠定他山水诗鼻祖的地位。在谢灵运之后,陶弘景、徐陵、张又新、孟浩然、王维、陆游、朱彝尊等著名诗人,因谢灵运慕名永嘉山水接踵而至,他们或徜徉楠溪江口,或深入楠溪风景区腹地,吟咏不绝,留下无数珍贵诗篇,影响溪山文化。
苏轼云:“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这应成为当今各地父母官们,效法谢灵运和苏轼,开发祖国风景名胜的座右铭吧!
4:黄岩最高峰--大寺基:5、大寺基(万富寺)——大寺尖:万富寺有好几处可以露营处,但是还是建议露营于大寺尖,因为上面有天然草坪,而且方便观星看日出。上大寺尖的路是在寺院前面池塘边的防火林隔离带,如果不放心,可以让寺里人帮你指出路口,上去就不会迷路,上山需要40分钟。
大寺尖——大寺基山庄:下山至公路时继续沿公路前进,一个小时以后会到叉路口,路口有一碑说明大寺基保护区的情况,直走是去仙居,在路的左侧有机耕路通向大寺基山庄,行路也需要1小时。
5:楠溪江香鱼] 瓯江八珍之一。生息分布在大小楠溪,上至巽宅,溪口,下至沙头,尤以大楠溪产最佳。年产约50吨。楠溪江香鱼头小吻尖,尾分叉,身上细圆鳞发光。除腹部为银白色外,全身呈淡*。一条100—150克重,体长为15严20厘米。肉味鲜美,素有“淡水鱼之王”美称,清炖、白烧、熏焙渠口村——叶氏聚居地
渠口村位于永嘉腹地,楠溪江的中游。南宋初年,叶氏宗族来此定居。渠口村三面青山,成环抱之势。虎屿山似屏风照壁,保住村中“风水”。
村里人口众多,屋宇连绵,房屋新旧混杂。街巷中时有家猪闲来跨步,旁若无人,或当街懒卧,酣然入睡,非常有趣。渠口村中有数条溪水由北山而来,穿村而过。溪水畔小桥头往往置一亭榭,或歇山顶四柱小亭或横长水榭,四面皆设吴王靠式长条凳。村人或蜊曲栏观鱼,或促膝谈心,更有慵懒乡人横卧小憩,一派田园景象。村中的叶氏大宗祠和宗祠前的精美木雕富有浓郁的浙南建筑风格。
咸宜。
6:渠口村——叶氏聚居地
渠口村位于永嘉腹地,楠溪江的中游。南宋初年,叶氏宗族来此定居。渠口村三面青山,成环抱之势。虎屿山似屏风照壁,保住村中“风水”。
村里人口众多,屋宇连绵,房屋新旧混杂。街巷中时有家猪闲来跨步,旁若无人,或当街懒卧,酣然入睡,非常有趣。渠口村中有数条溪水由北山而来,穿村而过。溪水畔小桥头往往置一亭榭,或歇山顶四柱小亭或横长水榭,四面皆设吴王靠式长条凳。村人或蜊曲栏观鱼,或促膝谈心,更有慵懒乡人横卧小憩,一派田园景象。村中的叶氏大宗祠和宗祠前的精美木雕富有浓郁的浙南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