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平凉路1751弄是一片石库门房子,夏衍笔下“上海屋檐下”的典型风貌。最近,这片有70多年历史的老弄堂(河间路南块)开始动迁。虽然不是市政项目,但动迁速度快得惊人。在短短一个月的酝酿期里,签约率就高达67%!4月12日来到河间路南块基地,发现奥秘就在“就近安置”上。
新居就在百米外
“没想到能搬得这么近!”惠民中学退休教师陆惠英在46号的前客堂和天井住了几十年,最大的心愿是早日扔掉马桶。现在,她不仅盼到了动迁,而且还有就近安置的方案让她选择。新房就在河间路688弄,离老房子仅100米远!由于签约早,她还挑到了7楼一套二室一厅的住房,62平方米,面积虽不大,但厨房、卫生间、阳台,一样也不少。
新房就在内环高架边上,附近有大卖场、医院、学校,还有沪东工人文化宫,交通方便,生活环境都是最熟悉的,住在一起的还有老邻居。陆惠英真是做梦也要笑出声来。
近年来,上海不断推进旧区改造,不过,大部分动迁配套房都建在郊区,大人工作、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能不能让老百姓享受到“原拆原还”的便利?去年,杨浦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拆除重建”试点,将已收购储备的工业用地*二级以下旧里,开建保障型住房,用于动迁就近安置(本报去年7月20日头版作过报道),平凉路1751弄就位于这一“拆除重建”区域内。
最近,上海启动旧区改造新机制,分别是事前征询、“数砖头加套型保底”、增加就近安置。这三个新机制在河间路南块都得到了体现。去年,大桥街道就动迁意愿、“数砖头”方式等征求居*见,同意的都占90%以上。
补偿不拉“橡皮筋”
就近安置具体怎么操作?杨浦区房地局副*、区住房保障中心主任吴岩告诉记者:不计人头,只数砖头加套型保底。根据市*今年出台的规定,“数砖头”即以被拆除房屋原有面积为补偿依据,按被拆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单价再加25%的价格补贴;套型保底是指每产(注:“每产”即每张私有住房产权证或公有住房租赁凭证核定的房产)增加15平方米的居住功能保障,也就是增加独用的厨房、卫生间的面积。
无论居民原住房,还是安置房源,都以市场评估折算价值,安置房源给予居民适当优惠和购房补贴,但规定每产只能购买一套,5年内不能转让。
走进基地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公示栏贴得满满的:杨浦区拆迁五项制度、房屋评估均价、被拆除房屋面积认定、配套商品房售房流程……最令人惊讶的是,已签约居民的安置结果也都公开了,补偿安置协议及经费发放清单全部在公示栏内以原始凭据的形式公开,补偿金额精确至元、角、分!“我们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接受居民监督,真正体现‘阳光动迁’。”吴岩说。
负责动迁的百群动拆迁公司工作人员也说,因为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安置补偿没有“橡皮筋”可拉,所以这次的动迁工作变得简单了。
河间路基地还首创“集体奖”,即以拆迁房屋的门牌、整幢及整基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以前整体签约奖励。目前已有16个门牌的居民集体签约拿到了集体奖,每产1万元,占总门牌的30%。
刚性*人性服务
*是刚性的,服务却是人性化的。为了做好试点基地的工作,大桥*事处50%以上机关干部下班后会走进动迁居民家,为他们解释“数砖头”“就近安置”等*,分析利弊,选择最合适的安置方式,并承诺动迁*前后一致。
街道党工委*陈红光碰到了一户住房特困家庭。60多岁的老张是回沪知青,和他挤在一间后楼的两个儿子都是30来岁,还没结婚。陈红光告诉他,除了就近安置,还有货币安置和异地安置两种方式。如果他愿意选择异地安置,按照他的情况,*会给予居住困难保障。最后,老张选择了南汇康桥动迁配套小区的两套住房,高高兴兴地签约了。
就这样,自2月18日到3月17日,在28天的酝酿期内,签约居民共计131产、144户,占总数的67%。其中,60.8%的居民选择就近安置,选择货币安置的约占30%,异地安置的约占9.2%。已签约的居民没有一户对方案提出任何调整要求。
热心网友
一楼的别乱帖了,以后就直接给个连接得了,看完多累啊,别人又不会选你当最佳答案浪费大家时间不算,还浪费国家能源,浪费你家里的电费,损人不利己的家伙,打了那么多字等于什么也没说
那*是活的,给一个框框等于放屁什么也没说。
不过我知道他们做标牌是在江浦路上,在杨洲路和盐山路中间的一家店打印的(那里就一家店)我昨天晚上去打印的时候看见的,要不你去那店里问问,他们有没有打印稿留底在他们的店的电脑里,不一定会有什么明细,但是可以看见他们想做什么
PS,如果你家算平凉西块动迁计划的话。。。
热心网友
看 上海新闻 里面 都有介绍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