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森的身后事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3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7:42

“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 日军占据车站,大肆焚掠,叶玉森在晚上逃离寓所躲避。这时气候严寒,仓皇之间,没有来得及穿厚衣,乃至受寒而得病。一病10多天,竟然瘖不能语。吴清庠为他重新找了一处房子,且发电报叫叶玉森在安徽的小老婆坐船来服侍。医生检查后断为肺病,从此叶玉森日见消瘦,医药不见效。当时*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暂迁上海梵王渡小万柳堂,专任研究员、甲骨文专家董作宾曾专门来拜访他,商量筹建“中国契学会”,谈笑甚欢,可叶玉森哪有精力奔走呢!叶玉森的原配夫人崔氏,也从镇江赶来照顾,卒无起色。1933年3月的一天,叶玉森在贫病交迫中逝世,享年54岁。所有丧葬费用,由上海交通银行负担。留下二子———以粹、以文。他在临终前,面对可以料知的凄凉后事,对上大学的儿子叶以粹(字粟如)说:“你搞学术教育有希望,千万不要学我误入仕途,宦海沉浮,为北洋军阀工作,悔恨莫及。”
关于叶玉森的死另有一说:叶玉森50岁以后,生活困窘,家庭负担较重,一度托安徽大学校长程演生(1888~1955,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外交部特派员)介绍,试图向*研究院出售家藏甲骨未果。日本驻芜湖领事馆代理领事藤村愿以巨金购买,叶玉森坚决拒绝。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叶玉森担心他的爱物毁于战火,因把所余甲骨1100片寄存当时住在租界内的吴庠之处。战事结束后他去取时,不料吴竟说东西不知哪里去了!他又气又急,痛心疾首,以至得病去世。不久,即有人向上海某博物馆卖了一批甲骨。后又转售给在上海市立图书馆任职的周连宽(1905—1998),现还收藏在上海博物馆。
另外,叶玉森去世前完成的最重要着作《殷墟书契前编集释》,经秦更年(扬州人,上海中南银行总银文书主任、总务课长)、吴静庵(镇江人,名定,吴庠之四弟)等人组成的“叶荭渔遗着整理同仁会”的帮助,于次年10月由上海大东书局石印面世。遗憾的是,叶玉森《殷墟书契后编集释》亦已脱稿,被仆人刘麻子把书稿偷卖到扬州书肆,至今不知下落。
叶玉森遗书数万卷,被他的小儿媳论斤卖给家乡镇江的省立图书馆。至今,镇江市图书馆古籍部还收藏有叶氏的几十种着作手稿,是国内收藏叶玉森文献最多的机构。叶的《天衣集》被南京图书馆收藏。
叶玉森逝世后,蒋彝写了一首《哭葓渔叶玉森文》,曰:“扬雄已死无奇字,杜牧当年有《罪言》。门外海涛三万里,秋风何处哭诗魂。”该诗非常切合当时国家离乱的现实和叶玉森凄凉的身份,对叶玉森的文学才华、学术成就评价很高,情真意切,感人肺腑。1934年11月9日大东书局石印本《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到了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手中,董披览遗着,缅怀盛年早逝的故人,在扉页上题记:“葓渔于契文多创获,贡献功伟,余所夙佩,廿二年春,史言所(注:国立*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沪,得与往还,相交日深,葓渔且有邀集同人创设契学会之议,余方联络故旧,从事组织,而是年秋(认为当为“春”)葓渔遽以瘵殁,会亦中辍。悲夫!今披览遗稿,犹不禁为之扼腕太息也。”可见,董作宾对叶玉森的死,是深表悲痛的。叶玉森的一些遗稿由他的同道陆续发表。1933年5月28日、29日上海《晶报》连续发表他对郭沫若《卜辞通纂》“续有评骘”的文章。1939年卫聚贤主持的《说文月刊》(实为叶玉森弟子金祖同所编辑)第一期刊发叶玉森遗诗《梦颉庵咏事乐府》7首,以至于学术界有人以为此时叶玉森还在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