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30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4:0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仁”结合最紧的是“义”,人们总是将“仁义”合在一起说。如果泛泛地去谈,“仁”就是“义”,“义”就是“仁”,不过,如果细分起来,“仁”与“义”还是有所不同的。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义”是从“仁”的品德出发所遵循的办事原则。
仁义礼智”共同构筑了伦理道德的根本。孔子讲“义”,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义”的含义与精神主要还是孟子进行全面阐述的。
孔子讲“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讲“舍‘生’而取‘义’”,孔子的侧重点在“仁”,孟子则将“仁”与“义”广泛地联系起来,共同成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在指出 “仁”的源头是恻隐之心的同时,孟子也指出:羞耻之心,是“义”的源头。“仁”是由人性本善自然得出,“义”也是由“仁”自然得出的。
扩展资料:
孔子、孟子以及后世的儒家,总是重“义”轻“利”。孔子就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即:见到利益时,首先要想到是不是合乎“义”,如果不合理、不“义”的利益,再多也不能取。
“义”还分“小义”和“大义”,就像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一样,合乎集体利益的可类比为“小义”,合乎国家利益的可类比为“大义”,当“小义”与就“大义”冲突时,“小义”应服从“大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仁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5:19
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真正含义
1、儒家:仁义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指见到应当做的事而不去做,是怯懦的表现。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是指对自己以及别人做不应当做的事(不正义)感到羞耻和憎恶。人有正义感,便会努力实现种种可达到平等的社会理想,甚至以牺牲生命来表现仁义。
2、墨家:仁义(道义)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认为爱人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之间要互相爱护。但孔子的仁爱是对他人的关心爱护同情理解尊重,爱人要以亲亲为出发点,主要是处理宗法家族关系内部的亲戚关系,而且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及国际关系。
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后期墨家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中”。“义”的内涵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涉及到“志”与“功”的问题。其实“仁”为“爱”,“义”为“利”,“爱”和“利”都属是价值行为主体的行为结果,即为“功”。所以墨家主张在外功的基础上实行“志”与“功”的统一。
1、中国华夏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
2、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3、最早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羊”表示祭祀品。本义:正义;我的威仪;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有义德之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义(古代哲学概念)、百度百科-义(汉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6:53
义 义 #yì
义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释义】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见义勇为。②情意:义气|信义|情义|无情无义。③意思:意义|含义|字义|定义。④抚养或拜认的亲属关系:义子|义父|义母。⑤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⑥姓。
【义不容辞】 #yì bù róng cí 道义上不容许推辞。
〖例句〗关心爱护残疾人是社会各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填:充满。膺:胸膛。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胸膛。
〖例句〗因为听信虚假广告的治疗方法,她那双原本美丽的眼睛失明了,听到这件事情,人们无不义愤填膺。
【义无反顾】 #yì wú fǎn gù 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头观望或退缩。
〖例句〗学成回国后,他义无反顾的来到偏远山区,他说:“ 这里的人们需要我。 ”
【义务】 #yìwù ①应尽的责任。②不要报酬的。
〖例句〗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义演】 #yìyǎn 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筹款而举行演出。
〖例句〗为援助受灾地区的人民,文艺界”为前提。他们把“义”他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组织了多场义演。
【义正辞严】 #yì zhèng cí yán 理由正当充分,措词严正有力。
〖例句〗他在文章中义正辞严地批驳了反动文人的丑恶行径。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义 <名>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情谊
义(义)yì
⒈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正~。~愤填膺。~正辞严。见~勇为。多行不~,必自毙。
⒉意思,含意:意~。字~。释~。望文生~。
⒊情谊:有情有~。
⒋认作亲属的:~父。~女。〈引〉人工制造的(人体的一部分):~齿(镶上的假牙)。~肢(装配上的假肢)。
⒌
①应尽的责任:尽~务。
②不拿报酬的:~务劳动。
义yí 1.仪容;状貌。 2.仪制;法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8:45
牵强的把孔子孟子的解读牵涉进这个文字,我们可能都错了。
义的繁体从羊从我,甲骨文写作羛,其本意是指不善之善即为义‘’
羛是由羊和弗组成,羊的本体在这里是指善,弗是指不,即否定或者矫正。即不善之善即为义,可以理解为不追求善的善,或者说义的本义是指我们不为名不为利所作的善就是义,直白的说,不为所求做善事就是义,这和佛家的不起心动念的善有着极其相似的寓意。
譬如今天常说的词语义演,义诊,义务,义卖等都可以从义的本字这里找到答案。
恰如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羛字,恰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之妙。
相类似的字如“武”,武字同样耐人寻味,止戈即为武,拥有罢兵的能力才是武,而不是攻伐杀生妄动干戈。恰如今时的某些大国动不动就妄生事端,其实并不懂得武字的玄妙。
会意字是汉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甚至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文字本身就涵盖了哲学和宗教,而有的汉字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民族认同!
譬如国字的演变,最早是“或”,今时可以理解为有能力守护自己的邦国,可以称呼为邦,随着秦朝的统一,国字,表达的意思是邦国统一起来了。明白这个字,我们就容易理解,国家必须是统一的,国家必须是有武力的,明白一个国字,就很容易理解邓公说的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必须驻扎我们的军队!国字为什么要有框?因为寸土不可失!
国有美玉为国,在个人看来时汉字发展历程中的曲折、错误的简化。国人喜欢美玉就是国?这和重文抑武的宋朝何其相似?难道是要用一个国字来提醒一个民族,宋朝就是因为过分重视享受而灭亡的?玉,富裕了人才会有所追求的东西,以玉为重,莫不是要告诉今人,GDP就是国力?
没有武力空谈国力,岂不是笑话?
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们的入门教科书都不能很好的解读这个国字!
中国的很多汉字本身就有着宗教和文化,可能是我们在文化的传承中出现了断档或者误解。
汉字的本身就是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和思想的一部分,文字的简化过程中,文字渐渐成了符号,丢失了文字本身的含义。个人对文字演进过程有些歧义,文字的进化、简化、逐渐符号化是为了便于书写,但同时这种进化也让我们丢失了传统文化和思想,这可能是历史的倒车。
除了这个义字,我们还能找到很多这样文化断档的文字。比如爱,等等,不胜枚举。
--------------------------------------------
2019年12月9日,教育部否定中小学恢复繁体字识读
是以关于这个义字重新做了下补充,个人不反对汉字的简化,但反对汉字不知所以,只为了简化而简化,反对汉字丢失了汉字本义和真义的简化,有些汉字的简化的确是导致了文化和思想的断层!
很多汉字的本身就承担着文化和思想的传承,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不仅仅应该以便于书写为目的,不然很多读书人只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所当然!如果一定要汉字符号化,便于书写,为什么不要大多数人去学习草书或者速写?却偏要大多数人接受汉字的简化?孰轻孰重,孰伤孰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20:53
几千年前的文字含义,往往不是现在人所认为的意思,毕竟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流传。
义的古代字上面是“羊”,下面是“我”,有点类似那种把羊举在头上而奉献给别人的样子,也就是说好东西自己不吃,而是礼貌尊敬的让给别人去吃,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品质?对,是一种无私的、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品质,一个人如果能达到无私的境界了,那他必然就会同时流露出“大公”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
有的古字中,上面是“羊”,下面那个“我”写成了“弗”。弗代表什么?对,代表没有,也就是说没有了我,这更能体现出义的本意,那就是无私无我、大公、舍己为人!所以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大公无私、无我、舍己为人的境界是最高贵的,任何事都比不上他的,因为他几乎就是那种得道的至高境界了。
利,是自私的,而义是无私的,因此义和利往往是对立的,所以就有了“见利忘义”的说法。
(仅供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23:17
看了几楼了,你们说的真复杂。
义,说点文绉一点就是道理,说的通俗点说,就是公利,与私利相对。君子喻义,小人喻利。公可以是两人,所以有兄弟之义;公可以是整个民族,所以有民族大义;公可以是整个天下,所以有天下大义。仁而情,义而理,人家让某人去评理,谁对谁错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划分利益的结果。
仁、义、礼、智,仁是起点,义是终点,礼是客观过程,智是学习、总结、反思。这是儒家学说的总纲。举个例子,你要开车从A到B,你先要在主观意识里确定起点、终点,然后你才能在客观世界发车,开车的过程还得看看路线、路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你开车就是乱转,所以仁义不分家。仁、义、礼、智的排序是从主观理知逻辑的建立,再到客观实践的过程,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不是瞎排的。这里我没有把信放进去,信是汉儒董仲舒加进去的,并非孟子。儒家的理知是《易经》,仁义礼智对应的是元利亨贞,这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闭环,不知道董仲舒为何要加信进去。
儒家五大伦理道德:君臣有忠、父子有孝、兄弟有悌、夫妻有忍、朋友有信。这五大伦理道德是礼的精神,而礼是过程,它受制于仁、义、礼、智这个总纲,准确来说,受义这个终点掣肘,而我在上面说了,义是公利。君臣之间的忠是要让天下老百姓获利,而不是让臣下愚忠君主,父子之孝、兄弟之悌、夫妻之忍是为了家族成员都能获利,而非单方面的服从与压榨,所以孟子才说民贵君轻,才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但是宋明理学把五大伦理道德推到了崇高地位,甚至加以神圣化、真理化,脱离了孔孟儒家的总纲逻辑,五大伦理道德标准不再受义的掣肘,成了绝对正确的怪物般的道德标准。要说朱夫子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我是不信的,他本人也是个易经大家,可能他有别的想法,也可能是为了把儒家彻底推向*舞台,所以把儒家不利于皇权“义”给阉割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1:59
在儒家文化中是“仁义”的意思,内容核心是做合乎道德、伦理规范的事
后来发展的民间文化中,它又变成了“讲义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4:57
合乎天地伦理,对人心存仁爱不做出格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11
上百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