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51
堂吉诃德吧,他就是个怪胎
《堂吉诃德》一书全名是《拉曼却的机敏堂·吉诃德传》,共两部,第一部出版于1605年,第二部出版于1615年。
小说的情节非常奇持:拉曼却地方一个乡村的小绅士叫吉桑诺,将近五十岁,身段颀长,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马,还有—支长矛.一面旧盾,家中有—个四十来岁的女管家,一个二十来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帮工,一般生活可以维持,但并不大富裕。他有—个嗜好是喜读骑士小说,读得入迷了,不打猎,不管家事,后来竟然把土地卖了去买这类书,并见人就与人议论书中的义理。从黑夜到白天,从白天到黑夜,他每天这样谈,以致脑汁渐渐枯竭下去,终于失掉了理性。他脑子里满是魔法、战车、决斗、挑战、受伤、漫游、恋爱、风波以及书中种种荒唐无理的事,凡是书中所写的他都信以为真。于是发生奇想,为了增进自己的声名利谋求公众的福利,他要去做游侠骑士,把书中见到的都实行起来,去解救苦难,去亲历危险,去建立功业。他于是结马起了名为罗齐南脱,意为从前劳役的马,找出矛和盾,把一个乡间女子臆想为身为骑士的自己的夫人,便出了村子去行侠仗义,游走天下。
在客店里,他把店主认作堡主,硬叫他封了自己,然后第一件遇到的不平事是一个富农拷打—个小牧童,是因为牧童放羊时丢了羊,堂吉诃德见状不平,他不仅叫富农放了牧童,还叫富农把欠下的九个月的工资照致发给放羊的孩子。那个财主叫郝屠多,当时虽然答应下来了,可是当吉何德一走,又把小牧童安德列斯绑起来打了一顿,他的仗义毫无结果。后来,他回家来了,约见了他的邻居———个老实的农民桑丘·播萨,约请其为侍从,答应将来叫他做海岛总督。于是怀着梦想的桑丘,骑着小毛驴,作为侍从与他一起“建功立业”去了。在两次外出游侠冒险中,闹了无数的笑话,傻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苦役犯当作*害的骑士,把皮囊当作巨人的头颅等等。他有百折不屈的精神,愈挫愈奋,最后是同村的加尔拉斯果学士,装做—个骑士把他*了,令他回家隐居一年,堂吉诃德这才履行诺言,回到了家。之后又外出冒险游侠,以善良愿望做了许多荒诞之事。最后在垂危中理智醒来,发现过去自己的荒唐,死前立下三条遗嘱,一是过去付给桑丘的一笔钱,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给他用,因为这个人心地纯良,做事忠实;二是遗产全部归甥女,但如果嫁人时,那个人要读过骑士文学,就不要嫁给这样的人,遗产全部收回,拨给宗教充做宣传费用;三是向以他为题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写出了这部荒唐的书,自己为此有良心负担。最后,这位骑士便安心地死去了。[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51
王阳明,明朝那些事你第一牛人,自己一个人搞定宁王叛乱。后背负皇命去山中平叛,还没到地方呢,叛军闻风而降。创立心学,独领*,为我国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追问明朝那些事看过,还会去再看一遍
追答哈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52
滚滚红尘之中,自有那超然世俗、恪守“节超”、独守内心安详的“物外”之人,他们以其独特的个性“横行”于当世。他们不慕权贵、不入流俗,以“自我”的精神,“笑”看人生,“笑”对社会,独守着自己内心的宁静,他们的特立独行警醒着世代千秋。历历几千年,屈指算来,不过寥寥,只此四位。(按生卒年代排序)
第一位:庄子 参悟生死 “逍遥”人生
庄子妻死却“鼓盆而歌”,在他看来,人之生本为聚天地之气而成,生老病死就如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人死是复归自然,哭哭啼啼是不明白生命的真谛。他临死前嘱托弟子们不要厚葬他,扔到旷野交归天地自然就行了。天地就是棺材,日月星辰就是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就是送他的礼物。
庄子认为人生于自然,就得活的潇洒“逍遥”自由,摆脱是非、得失、祸福、生死等等一切矛盾的困扰,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要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以求精神的安宁;人生要“逍遥游”就得“无恃”,要能做到不为功名利禄、生老病死所困,不能患得患失、心有所忌;人要“乘物以游心”“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拒官不出,贫穷而超然,以著书自娱。
第二位:李白 藐视权贵 洒脱不羁
李白在那以“权”为本位的时代里,却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进行肆无忌惮地嘲笑,以大胆姿态的反抗,推进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
在早期,李白的主要表现是“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后来,李白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李白正是“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进行英雄的反抗。
第三位:顺治帝 钟情绝爱 不恋皇权
在顺治眼里,董鄂妃就是他的心。虽然两人不曾有过任何誓言,但是,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的确能感天地、泣鬼神。董鄂氏因病去世,顺治痛不欲生,其心也随之而去,为哀悼董鄂妃,他5天不理朝政。正如元稹所写的那样:“维将竟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他不仅辍朝5日,而且将她晋封为皇后。
不但不朝、封后,更是:“顺治帝经此惨事,亦看破世情,遂于次年正月,脱离尘世。”离家出走,秘密地出家做了和尚。
康熙亲政后,曾经以进香为借口,多次到五台山看望顺治,希望顺治能回到宫中,但是顺治不为所动。康熙帝有诗哀悼:“又到清凉境,岩卷复垂。芳心愧自省,瘦骨久鸣悲。膏语随芳节,寒霜惜大时。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语气十分悲恸。
史上为争夺皇权,父子相残,兄弟相烹,明*暗剑,血雨腥风。但顺治帝却因一女子弃皇权于不顾,实为难得。再说,在女人如“粪土”皇权下,顺之帝能做到这一步,更是无人能比。
第四位:鲁迅 文诛笔伐 “骂”尽天下
鲁迅一生,最有个性的就是他的骂人。
在那个年代里要骂人,难;想找个地方骂人,难;要骂得人狗血喷头又吐不出一个字,难;骂一般人不够,还要骂各界精英,骂*头头脑脑,更难。而鲁迅就正好处于这个年头,于是,来一个骂一个,骂“君子”,骂叭儿,骂祖宗,骂孔孟,骂长城,骂笔,骂字,骂封建礼教,骂奴性教育,骂的就是你中华民族千万年一点一滴积淀下来的劣根性
鲁迅骂的有技术,骂的有水平,骂得有毅力。笔名上百个,打一*换一个;文体多,大凡诗歌、散文、小说、杂文十八般武器都舞得呼呼作响。一篇比一篇骂得深刻,一集比一集骂得犀利。到了临终前,还说:“一个也不放过。”骂人骂得如此乐在其中、死而后已的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指名道姓“骂”过的有百人上下;与其论战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如此之多,在中国现代文坛和学界,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十分罕见的。
骂有“实骂”,针对具体的某人某事,就事论事,不及其余。比如,鲁迅与高长虹冲突中关于“太阳、月亮和夜”的问题,梁实秋的“硬译”问题,刘大杰的标点本的错误问题等等。骂有“虚骂”,抓住当时的某人某事,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乃在于借题发挥,生发开去。问题的本身不过是起了触发鲁迅灵感、引出话题的作用。鲁迅与引出的这类人并无直接冲突,所涉之事、亦无利害干系。这比较典型的例子应是梅兰芳、马寅初和杨荫榆的例子。鲁迅“骂”梅兰芳,是“骂”梅兰芳所象征的男扮女妆之类不男不女的“太监文化”,是骂“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的病态的社会人格。
骂是为了疗救,是为了解剖世界,觉悟人民,为了把“铁屋子中的人惊醒”来一起冲破铁屋子。
鲁迅为中国第一“骂”。他是以骂为武器的战士,骂出了一身正气,骂出了永不屈服的斗志。骂人使他永垂不朽,金刚不坏,精神不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53
堂吉诃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53
祢衡,这个你可以看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