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反复把油烧到三四成熟油会造成油中营养物质的破坏,并产生有害物质,在食用后对人体由一定的伤害。
反复加热过的油,就是所谓的“老油”。诸如炸油条、炸薯条的油锅里的油,如果不及时更换,那就成了酱油般颜色的老油。老油不宜食用,那是因为食用油在反复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产生了许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
食用油的化学成分,主要就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水解后变成甘油(约10%)和脂肪酸(约90%)。在油炸时,食用油的温度升到180-200℃,在高温之下,食用油就会发生“劣变”。产生许多挥发性物质。包括饱和与不饱和醛酮类、多环芳烃等,其中很多是挥发性有毒物质。
食用油反复加热的风险
食用油高温加热后,营养价值就会降低,其原因是高温加热可使油中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被破坏。同时,因氧化还使脂肪酸受到破坏。
经高温加热的油,其供热量只有未经高温加热油的1/3左右,而且不易被肌体吸收,并妨碍同时进食的其他食物的吸收。当然,一般做菜的时候,油的加热温度都不是很高,而且时间又短,所以油的营养价值损失不会很大,但是如果食用油经过反复高温加热营养价值损失就比较大了。
尤其是反复高温加热食用油,不仅降低营养价值,而且这种油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因为高温加热会使油中的脂肪酸聚合,反复高温加热食用油,产生很多脂肪酸聚合物。这种物质能使肌体生长停滞,肝脏肿大,肝功能受损,甚至有致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