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8个回答
懂视网
1、雍正即位后,令十四爷胤禵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讳改为允禵。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才恢复了自由。
2、十四爷安然无恙,可惜在乾隆登基后,坐视内宫争斗,想看乾隆笑话,令乾隆大怒,派三朝元老李卫勘察十四爷,李卫为官多年,深明其道,找了个贪腐几百两的罪名,令十四爷大惊,拜谢,乾隆大怒,想免去李卫官职,太后却加以阻拦,说十四爷乃是皇亲长辈,加以警戒为好,不得轻易动之,李卫此举,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可是此事无疑加深了乾隆与李卫的不满,李卫看透一切,辞官归隐。
热心网友
清朝的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对那些曾经和他争夺太子之位的诸位皇子都进行了打压,其中最惨的应该就是十四爷和八爷了,这两个人都被雍正给圈禁了起来。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看清朝的古装剧,对于清朝”九子夺嫡“的戏码应该有所了解。
自从老大和老二两位皇子失败退出太子之位的争夺战之后,八阿哥和四阿哥成了两个派系的首领开始参与太子之位的争夺战,八阿哥得到了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人的支持,而四阿哥只有十三阿哥一位拥护者,从形势上来看四阿哥其实一直都没有竞争优势,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最后反而是雍正能够胜出夺得太子之位,这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之争结局真的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很显然,以八阿哥为首的派系对雍正的继位肯定还是心生不服,所以在雍正继位以后,仍然试图采用各种手段将雍正赶下皇位来,而雍正对八阿哥等人也并不放心,也在想方设法打压八阿哥等诸位皇子。从结果来看,很明显是雍正技高一筹,很快解决了对自己的皇权最有威胁的八阿哥势力。
八阿哥等人的势力被清除掉以后,雍正并没有对他们斩草除根,只是将八阿哥等诸位皇子贬为了庶人给圈禁了起来,可以看出雍正也并非绝情之人。不过可惜, 八阿哥的命不太好,在被圈禁之后不久,很快就抑郁而终,而十四阿哥却熬死了雍正,等来了乾隆帝的上位,乾隆登基以后,很快就将十四阿哥给释放了出来,虽然在这之后十四阿哥也一直在无所作为,但是仍然被乾隆赏赐了一个爵位,而且其乐融融的活了20来个年头,也算是有了一个善终的局面。
热心网友
八爷没等雍正死后就受到清算,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1726) 卒,46岁。十四子稍微好点,雍正即位后,令胤禵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讳改为允禵。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才恢复了自由。
热心网友
内容:
八爷没等雍正死后就受到清算,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
同年(1726) 卒,46岁。十四子稍微好点,雍正即位后,令胤禵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讳改为允禵。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才恢复了自由。
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其第四子弘历。
热心网友
雍正死后,十四王被乾隆释放,并封禄,寿终。
八王死在了雍正的前面,没有熬到雍正死。
热心网友
乾隆继位后,将十四爷其开释
八爷死于雍正之前
热心网友
十四爷,八爷不是都死了吗?雍正比他们活的久
热心网友
八爷九爷被削去爵位,赐名安琪拉、塞斯黑(猪、狗的意思)削去官职,死于刑部大牢,有一说是被雍正害死,也可能是自尽,也有可能是病死,史书中对这一段非常隐晦。后乾隆登基,一反雍正苛政,想做仁君念在宗室之亲,将此二人安琪拉、塞斯黑之名去掉,至于返没返爵位,未可知。
十四爷安然无恙,可惜在乾隆登基后,坐视内宫争斗,想看乾隆笑话,令乾隆大怒,派三朝元老李卫勘察十四爷,李卫为官多年,深明其道,找了个贪腐几百两的罪名,令十四爷大惊,拜谢,乾隆大怒,想免去李卫官职,太后却加以阻拦,说十四爷乃是皇亲长辈,加以警戒为好,不得轻易动之,李卫此举,不但无过,反而有功。可是此事无疑加深了乾隆与李卫的不满,李卫看透一切,辞官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