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斗是什么工具是谁发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3 07:0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3 08:36

墨斗是中国古代木工行业的传统工具,在泥、石、瓦等行业中是不可缺少的,传说由行业祖师鲁班发明。墨斗主要是用来画长直线,其结构是后部为线轮槽,需安置手摇转动的线轮来缠墨线,前端有一个圆斗状的墨槽,里边放有丝绵,可倒入墨汁。墨线由木轮经墨槽细孔牵出,固定于一端,像弹琴弦一样将木线提起弹在要划线的地方,用后转动线轮将墨线缠回,因而古代又称墨斗为“线墨”。墨斗一般选用不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多由木匠自己制作并使用。据说旧时木工学徒期满时,必须自行设计一个墨斗,方能出师,因此墨斗装饰多样,是匠作工具中富有艺术审美性的一种。在宋代古瓷中存在用瓷器来制作匠作工具的做法,目前这种实物范例已多次面世。

笔者在拍摄民间收藏的西安城市基建所出古瓷标本时,在一藏友处拍摄到一件宋代耀州窑青瓷墨斗,残长10厘米左右,保存了安置绕线木轮的长方形线轮槽,墨槽为圆形,两槽间有出线孔连通,线轮槽两壁开有轴孔,轴孔处带有磨损痕迹,但是墨槽的牵出孔部分已经残失。当时笔者是第一次目睹宋代耀瓷中有这类青瓷制作的营造工具,惊奇不已。此后在河南郑州藏家冯志刚处,再次目睹一件宋代青瓷墨斗标本,据介绍该标本出自河南汝州大峪东沟窑,造型比西安面世的耀瓷墨斗稍完整一些,墨池为四出花瓣形,保留了墨线牵出口的一部分,在这件墨斗上还留有粘烧痕迹,说明烧造时产品装窑较密集。有意思的是,西安与河南的这两件青瓷墨斗虽然不是一窑烧造,造型却近似,在墨池两边各切削出一条斜棱,可能是为了方便手持。另据冯志刚介绍,他收藏的河南古瓷标本还有黑瓷与白瓷墨斗。从西安与河南都出土过同类青瓷墨斗来看,这类瓷质的匠作工具在历史上确有一定数量烧造。

笔者联想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耀州窑青釉吊锤,高14.3厘米,口径3厘米,腹径7.8厘米,为铜川市出土。造型作小口束颈、丰肩、鼓腹状,肩以下逐渐内收,尖底。腹部刻划有“阿厘”二字。胎质坚硬,呈青灰色。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尖底处一圈有支烧痕迹,说明很可能是尖端朝下、竖立着用环形带齿窑具支烧的。此器如同史前时期的仰韶文化尖底瓶缩小件,也被考证为宋代建筑用吊锤。

上述这些宋代匠作用瓷不但是特殊、珍贵的宋瓷研究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匠作器具的重要实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陶瓷文化的丰富多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3 09:54

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其用途有三个方面:
1、做长直线(在泥、石、瓦等行业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
2、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
3、画竖直线(当铅坠使用)。

墨仓:墨斗前端的一个圆斗,早期是用竹木做成的,前后有一小孔,墨线从中穿过,墨仓内填有蚕丝,棉花、海绵之类的蓄墨的材料(倒入墨汁后可以短时保存)。
线轮:一个手摇转动的轮,用来缠墨线。墨线由木轮经墨仓细孔牵出,固定于一端,像弹琴弦一样将木线提起弹在要划线的地方,用后转动线轮将墨线缠回,因而古代又称墨斗为“线墨”。
墨线:一般用蚕丝做成的细线,也可以用棉线,其特点是,它经过墨仓时可以保留一定数量的墨汁。墨线的末端有一个线锥,是用铁或铜制作的有尖锥‘8’形,也称“替母”,它可以插在木头表面来固定墨线的一端,也可以当铅锤使用(木工把它叫做‘吊线’)。
墨签:用竹片做成的画笔,其下端做成扫帚状;弹直线时用它压线(使墨线濡墨),画短直线或记号时当笔使用;
墨斗造型、装饰各式各样,墨仓有桃形、鱼形、龙形等,既是自娱,也是木工手艺的炫耀。图中的墨斗木轮外侧各雕一狮形,狮子造型简括质朴,前肢抚铜钱一枚,一条线从两个铜钱中穿入。整个墨斗雕刻不很细致但朴素无华,结构设计巧妙,整体造型繁简得当,线条曲直有节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