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11
——徐健书法艺术纵谈
傅德锋
当下书坛,活跃着一批军旅书法家,他们立身军旅,潜心书道,以过硬的军人作风和出色的艺术才情演绎着新时代军人的精彩人生。特别是这些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在近 十 年以来的国家级展览上,摘金夺银,风头强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军旅书家现象,引起了书法界的普遍关注,而徐健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其实说到军旅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应该算是古代军旅书家的代表,由于当年王羲之任右将军时,顶头上司名叫庾信,其军职是挂在首都南京的,所以,王羲之才是一位拥有实际兵权、需要出征打仗的高级将领。如果说王羲之是否曾经领兵打仗还尚待查证的话,那么身为唐代重臣、楷书大家的颜真卿,挺身于家国危难之际,统领大军20万横绝燕赵、平定叛乱的赫赫战绩,则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的《祭侄文稿》便是颜鲁公为战死沙场的侄儿颜季明悲痛而书,他本人最终也以身殉国。再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更是以“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爱国情怀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他的草书代表作《前后出师表》是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一直为书界称道。作为戎马一生的爱国名将,其人品书艺无疑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值得推崇和景仰。
我之所以提及历史上的军旅书家,乃是因为军人身份之特殊。一名称得上优秀的军人,首先必须是有责任担当之士。换言之,书艺之理与兵家之道多有通会,书法与兵法潜移相关。东晋卫夫人所撰《笔阵图》,便是极好的诠释。
言归正传。徐健之所以在近些年倍受书法界关注,是因为他在诸多高规格展赛的突出表现,这是他立志高远、勤勉刻苦的结果。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作为一名军人、一位军旅书家,更应如此。现 在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但同样需要奉献和付出,同样需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不断提升综合修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部队,回报于社会。徐健是一个有心人和幸运者,他先后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他在行路的同时,也在读书,领略各地风土人情,接触各类文化知识,系统学习,广泛交流,其收获之大不言而喻。特别是当代著名书家、领军二炮书法的刘洪彪先生对他的指教和提携也是有目共睹的。
徐健自幼受其父影响爱好书法,一直钟情于此,勤学不辍。从学生到军人,从基层带兵人到机关干部,再到美术书法专业机构的办公室负责人,学习书法几乎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而且我甚至认为徐健比较顺畅的人生之路,书法这一特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部队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地方,同时也很重视人才、很注重文化建设,身怀一技之长者,大多都会赢得一席用武之地。
徐健学书,曾大量临习过各种经典碑帖,北碑学《张猛龙》《爨龙颜》等,汉碑学《石门颂》《张迁》《礼器》等,取其古朴厚重,雄肆浑穆之意象。同时对秦汉简帛用意颇深,这之于汉魏碑刻而言,乃是一种追本溯源。秦汉简帛书盛行之际,是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的滥觞时期。因此在简帛书里边蕴含着诸多原创性的东西,能够把其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书法因素融入到自己的隶书、楷书和行草书的创作当中,就会大大提升作品的品味和格调。因此,徐健的隶书就明显体现出这一特色,在古朴典雅当中透着一种空灵自然,没有把隶书写板写俗。目 前很多书法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凡隶书,就必须要写得规矩严整,要充分体现隶书的“蚕头燕尾”,甚至认为,写不好“蚕头燕尾”,就不叫隶书。其实这还是一种对隶书的浅层次理解。随着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变,徐健在进行隶书创作时,主张“蚕头燕尾”不要刻意而为,应大胆取舍,遗貌取神,意到即止,在隶书作品的结构上,借鉴大篆、魏碑和行草书,利用大小、欹正、参差、错落等等手法加以变化,从而使得其隶书作品既不失经典汉隶的古朴浑穆之气,又具有灵动自然,变化多端的特点。这也是当代隶书创作的一大特色,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意识,是需要从事隶书学习和研究的人士重新加以审视的。徐健在楷书、行草书方面亦具有较深功力,楷书出自于《张猛龙》,但已经融进了草情隶意,写得质朴、灵动。行草师法二王及宋元诸名家,并适当参以章草意趣,笔下有多种面目:或气势开张,流畅潇洒;或拙朴散淡,古意洋洋。从中可以看出他师古而不泥古,守法而敢破法的通变能力。
其实徐健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把汉简、隶书、魏碑、行草多种笔法和结体掺合杂糅而又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隶书作为他的强项,作品所体现出的那种令人回味的情趣就是这种杂糅手法的巧妙运用。徐健作书,不仅在用笔和结体方面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一套逐渐形成的自我表现手法,而且在章法的开拓方面也有很多引人注目之处,那种疏密、开合,大块留空,黑白呼应的处理方法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效果,疏朗、开阔而不感到有松散之失,韵味悠长,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徐健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融合与变通能力,与他较好的综合修养是分不开的。他从基层部队一路走来,对现实生活有着很深的感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吸收。他读过很多书,有较深的文学功底。时常自作一些楹联和诗稿,亦颇见功见性。这种能力往往是当下很多青年书法人所比较欠缺的。当代书法的一大软肋就是书法人文化修为的缺失,书法创作的内容,除了抄录还是抄录,有的甚至在抄录当中错漏百出,遗人笑柄。书法人整体文化水准的下滑,也就使得当下的书法创作在文人雅气、诗意境界上大打折扣。而徐健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出色,像他的“西望马蹄吞落日,北摇鸿影过高楼”、“长天逐旷云泼墨,碧树渐凋露写愁”、“雅量能环三面水,高怀欲抱四围山”等等联句,融情于景,清丽感人,颇耐寻味。再比如他的《从军十年感怀》一诗:
戎马十年意气豪,未闻金鼓动晴霄。
有心举笔功三略,着意挥戈识六韬。
纸上云烟参妙理,砚边风物寄新标。
闲来沽酒月相共,醉入繁华一梦遥。
此诗即有作为一名军人而未能挥戈疆场的感叹!这种情怀也只能借助于笔墨,在笔阵中纵横往来,宣泄一番了。其自作楹联和诗稿尽管从平仄音律上来讲还不尽成熟,但却能有感而发,自出胸臆,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与艺术情怀,实属难能可贵!
文化是书法的根,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支撑,再高超的书法技巧也会沦为工匠之为。平心而论,以徐健较为扎实的文化功底和他目 前在书法上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倘能不为暂时的名利所惑,继续深入传统,孜孜以求,将来必有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