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2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17:36
一、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问题一是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能正确答出为宜。若问题难度较大,可先安排学生讨论,然后再要求作答。切忌设计那些不经思考便能回答的无效问题。问题题意应该明确、具体,且范围不能过大,用词要准确,以避免学生产生误解和疑惑。二是充分估计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要估计出哪些学生能正确回答,哪些学生经过提示、帮助才能正确回答,哪些学生回答确有困难,会出现怎样的错误答案,并应做好相应对策。三是正确诱导学生:在学生作答时,教师要集中注意力,敏锐地捕捉学生不确切的表述,并给予及时纠正。对答案错误和思维方法的欠缺,要通过诱导的方式给予启发,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答案。四是恰当选择对象: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颜观色,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特别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五是面向全体学生: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提问应尽量涉及全班所有学生。应让大部分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避免老是由相同的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注意以各种方式提问,以适合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差异而忽视部分学生,也不能因个人习惯而无意识遗忘成绩较差的学生。六是提问应具有探究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赋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如“为什么”、“能举个例子加以解释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等等。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思维的过程和答案同样重要。七是提问反馈的及时性: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引导。八是要端正提问态度:切忌利用提问惩罚学生、讥讽学生 二、教学提问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 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与形式,所提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种多样,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二) 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 (三) 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四) 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使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学记》中指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不善问者反之。"不仅要善问,还要善待问。善待问者,"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可见,不论是提出问题,还是解答问题,既要认真仔细,又要随机应变。最后还要做好小结,给提出的问题以明确的结论。为此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形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 (五) 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的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的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形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六) 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指出希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的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七) 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现在有不少教师往往爱提问少数"尖子"学生,而对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答不准确而避开他们。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参与,而是消极等待,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最终导致他们思维能力愈来愈差,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因此,教师在提问个别同学时,也应该注意让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经验的教师常这样说:"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就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使回答的、旁听的都积极动脑。 (八) 因材施问,注意针对性 课堂提问时要考虑提问内容的难易,事先要根据提问对象的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不同的年级、专业要采取不同的提问形式。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鉴于彼此间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有差异,所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提问难度过大,学生思维基础跟不上,认为反正动脑不动脑都答不出,就不愿动脑;反之,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课堂教学时,教师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提问,但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提问的难易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还是能够办到的。 三、课堂提问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教材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的地方。 (二) 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 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的进程来说,课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课尾,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反问、疏问或追问。 (三) 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难易适中,不能过难,只面向少数尖子生;也不能过易,连差生不动脑筋都能回答。要从大多数考虑,使大部分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得出。 (四) 注意对象,问在学生需要处 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别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等生,二、三种针对中等生,四、五种主要用来提问优等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各有新获。另外,提出问题后选择答问对象时也应注意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一般地说,平时举手少者先,多次举手而一次未得者先,欲举不举者,为激励其发言,先。当然这几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提问选择不同的提问用语,以使提问规范化,利于思考和回答。例如,知识水平的提问要用"说出"、"什么是"、"是什么"等,理解水平的提问要用"用你自己的话来叙述"、"请说明"等,运用水平的提问要用"举例说明"、"运用…做…"等,分析水平的提问要用"请分析"、"请证明"、"为什么"等,综合水平的提问要用"请总结一下"、"综合说明"等。提问不能模棱两可,让人不得要领,无法回答。 四、提问的方法要灵活 恰当地选用提问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作用。教师一要掌握问的时机,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二要掌握问的艺术,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较常用的提问的方法有: (一)开门见山法。新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都处于较松弛的状态,教师应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来。教师直截了当的提问在于检查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同时也可调动学生温故知新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在讲"发动机工作原理" 一节时,提问发动机由哪几大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安装关系如何,在工作过程中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通过提问,教师能快速了解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程度,以便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很自然地进入所讲内容的角色。 (二)曲问法。例如:我想了解学生在实习当中是否掌握缸盖拆装这一实际操作技能,就设问:缸盖拆装时,螺栓的拧紧没什么次序上的要求,由于螺栓数量较多,可根据自己的方便,随意设定拧紧顺序。故意让学生听到非彼即此的语气,让他们在旁敲侧击中开拓思路,激发兴趣。这样,有助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三)层次剖析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发问,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例如我在讲授"气门间隙的调整"时,设置了系列的问题,并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首先问什么是气门间隙,为什么要有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会有什么后果,气门间隙的正常值应为多少?这样提问把气门间隙调整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层层理清,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使学生思维灵活,双基落实,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综合分析法。围绕同一性质或类别标准提问,让学生将相关、相似、相类的概念进行清理罗列,达到表现全貌的目的。例如在讲完"发动机工作原理"一节,进行复习检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设置问题:从基本结构、所用燃料、混合气形成、着火方式、工作循环等几个方面总结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运用启发式提问,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 (五)对比区别法。即将相类似构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例如我在讲授"润滑系主要部件"一节时,设置了"前面我们学习了燃料供给系中的汽油滤清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机油粗滤器与汽油滤清器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这样一问就使学生在对比中弄清楚了机油粗滤器与汽油滤清器在原理和结构上的异同,达到教学的目标。 (六)特问法。由于教学对象是技校学生,有的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经常出现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特问方式,如果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较多,可先提出问题,接着点名回答,如果一个同学没能说出正确答案或所说答案不完整,可接着提问其他同学,以作更正和补充。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的是个别同学,可先提名,再发问。通过特问可有效进行课堂*,充分发挥同学的参与作用。 (七)设问法。这也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提问方法。教师的本意是由自己来说清某个问题,但为引起学生的主意,故意使用提问的形式,这种形式叫设问。如:"柴油机燃料系中低压油路的油压是由输油泵建立的,那么高压油路的压力是由谁建立的呢?--是由高压油泵即喷油泵建立的。用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唤醒学生的主意,而不是让学生回答。但要注意设问不可使用过多,否则教师再提问题,学生就不注意动脑了。 (八)反问法。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方法。教师首先提问,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就学生回答中的问题进行发问,这种形式叫反问。反问的目的,主要是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抓住错误的症结进行反问,以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及时发现错误,找出错因。有时学生回答不正确,但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或坚定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教师也可进行反问。如问道:"汽油泵是由凸轮轴的哪部分驱动的?"有的同学回答:"螺旋齿轮。"老师接着问:"那机油泵呢?"如此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掌握所学知识。 (九)激问法。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而进行的激励性发问。如"发动机怠速时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问题,某同学说了他的答案,这样的回答对吗?你们怎么看?还有别的看法吗?" (十)疏问法。当学生回答问题一时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可随机进行一些启发性、疏导性的提问。如有的同学在回答发动机结构的两大机构五大系统时忘记了冷却系,教师可疏导他:"想想发动机工作时需要水吗?"这一"搭桥",学生就可顺利说出答案。 五、答问的评价。为使提问取得最好的效果,还应注意答问的评价。 "目标、教学和评价"是现代教学观的三要素.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确认;从不同角度转换叙述方式,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的内容加以评论,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示范;依据学生的回答,联系其材料,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出新见解;对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矫正和扩展.因为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不仅表明学生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要尽量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融注情感,把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融合贯通,把纯知识的教学结合提问这一教学方法,很自然纳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将死板的知识,灌注于具体的语境中,易记而又有助于对课程的理解和深化,使教学显得自然、流畅、贴切和实在。这样的教学,知识与能力融合统一,相得益彰,学习不死板,不枯燥,能力训练有依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转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17:36
1.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2.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3.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4.课堂提问要注重实效性;5.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
下面根据我多年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就如何进行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艺术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针对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在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进行课堂提问时是针对具体问题具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深入钻研思考问题并抓住题目的本质和核心,从而掌握解题的规律。
例如“一瓶油,将它的1/4倒入一个重100克的玻璃杯里,再把杯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然后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中放入400克砝码,这时天平就平衡了。问瓶中油重多少克?”我在教学这道题时提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天平平衡了,说明两个盘中的重量怎样?(相等)都是多少克?(400克)
(2)天平左盘的玻璃杯中,装有多少克油?(400-100=300(克))
(3)玻璃杯中的300克油,占这瓶油的几分之几?(这是题目的核心)
这样设问,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帮助学生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针对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学实际中,对于同一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