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税区的七大相关优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1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56

1、实现*战略意图,落实“314”总体部署美好蓝图
2007年全国“*”期间,*总*明确要求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总*亲自为重庆规划的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构成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又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明确了重庆作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在西部举足轻重的地位。
要实现党*、*对重庆的重托,认真贯彻落实*总*“314”总体部署,着眼于重庆特殊市情和发展优势,着眼于*要求重庆在西部实现“加快”、“率先”的目标,必须促进重庆经济社会超常规、高速度发展。通过建设保税港区这一开放型经济标志性的功能平台,推动重庆乃至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更好的完成*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2、集聚产业转移,提升老工业基地巨大潜力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因此,要通过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改组和改造,振兴工业,带动整个区域发展,这对重庆而言,依然是一项重大任务。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基础。必须开拓视野,抓住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日渐重视国内市场,抓紧布局的机遇,找准合作项目,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内资。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转移,加快内陆港区建设。要通过不断完善软、硬环境,使重庆逐渐转化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重庆是内陆地区惟一拥有一类港口的直辖市,也是内陆首个部市共建开放型经济的试点,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重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要件。2008年海关总署与重庆市签署《海关总署重庆市*关于海关支持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合作备忘录》。统筹出口和进口,在继续发展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进口外部先进技术、资金、管理和智力;统筹出口和内销,在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统筹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利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重庆成为西部首个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基地。
通过建设重庆保税港区,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介入国际产业链中间环节,引入一些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服务贸易领域产业,实现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重庆保税港区的建设将成为重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依托,有助于重庆市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和优化重庆的产业结构,同时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内陆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难的问题。
3、借力空港优势,助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腾飞
相对沿海地区,重庆具有土地能源成本低、工业基础相对雄厚、潜在市场需求庞大等优势条件,对中高端制造业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航空运输成本沿海和内陆相差不大,若在江北国际机场增加综合保税物流功能,将吸引以航空运输为主的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向重庆转移。
如今,重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开始显现,全球知名芯片商茂德已落户重庆,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和测试服务中心也在众多竞争城市中最终选择了重庆。保税港区的空港功能区,将进一步强化航空物流配套功能,降低投资和营运成本,带动更多的配套企业落户重庆,形成行业性集聚和产业集群。从中长期来看,空港保税港区对于促进重庆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利用黄金水道,打造西部地区最优出海通道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大城市,行政区域内85%以上的进出口货物通过长江进出境。重庆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2000年以来每年箱量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同时,港口聚散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
据调查,从重庆运输一个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到上海,通过高速公路运输运费要接近2万元,通过铁路运输费用超过5000元左右,而通过长江水运运输只需2500元左右,水运优势非常明显。然而,西部大部分省市地处内陆且没有内河码头,外贸货物运输主要靠铁路和公路,物流成本较高,发展开放型经济相对沿海省市有先天不足的劣势。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可为重庆周边地区外贸货物经长江水运进出境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带动和推动以重庆为圆心、半径500公里、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5、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成立重庆保税港区之前,我国已批准设立的保税港区均位于沿海。重庆地处内陆,码头紧邻机场,依托内河港,可实现水空、水陆多式联运,形成“水港+空港”的保税港区新模式。同时可借助保税港区功能延伸,拓展保税功能区,通过兰渝、兰新铁路至阿拉山口,实现与欧亚各国的无缝连接和贸易往来,探索内陆保税港区水、空、铁多式联运新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充分体现重庆作为西部交通枢纽的作用,发挥重庆“一基地四港区”协同效应,还有利于探索在内陆保税港区开展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业务功能的新模式。
6、发挥示范作用,率先开创崭新监管模式
在监管模式上,按照“出口退税、进口保税、区内交易不征税”的*,重庆海关对进出保税港区的货物,采用“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以备代报”以及简化保税港区与重庆关区其他监管场所之间的转关监管流程;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点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内陆口岸查验模式,对保税港区货物实行“一线检验、二线检疫”的作业流程;金融服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意愿结汇、简化核销、离岸账户等金融服务产品,通关加简便快捷、结算更加宽松灵活。
7、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展示重庆建设速度
作为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重庆保税港区与沿海保税港区相比,不仅缺少地域优势,而且土地条件恶劣,保税港区内的地块零散、地形落差大,经反复论证,保税港区一期围网的挖方量近1800万立方米。以水港功能区(一期)建设现场为例,最高点与最低点落差达70米左右,这些都给征用土地工作带来了挑战。加之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外向型产业的严重影响,保税港区规划建设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为了更快的抢占*先机,促进重庆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市府将其列为重点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求举全市之力“高起点规划,大马力建设,大力度招商”并在2009年底达到一期围网封关的预验收标准。因此,在仅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重庆保税港区要严格按照海关的各项监管要求,完成保税港区的整体规划、土地拆迁、地块平整、围网建设、招商引资等多项工作。
志存高远,才能不断征服挑战;牢记使命,才能始终豪情满怀。面对这项“时间紧、难度大、资金缺”缺的任务,重庆保税港区人始终铭记*、市*的嘱托和重庆三千万人民的期盼。在*、市*领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自6月2日开工以来,总体推进顺利,累计已完成平场土石方约1110万方,其中空港功能区约710万方,水港功能区约400万方。一期建设预计总投资约40亿元(含土地征用和拆迁),如今已完成投资约19.35亿元,其中空港功能区9.28亿元,水港功能区10.06亿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