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写那么多数据,有什么好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3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8:58

这样可以突出为了写着部国榷,花费了多少个春秋,流了多少的汗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说他为了给后人留下古代真实的情况,跑到各个地方去询问,最后终于写了428万4千字的明史巨著。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扩展资料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等。本文中运用的四字词语很多,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

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这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益于巩固所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8:59

好处:更说明谈迁为编写《国榷》倾注了满腔心血。(或:更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片段)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扩展资料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

以后陆续改订,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书稿即将付印前(清顺治四年17年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每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夜难安寝。

可是,他却没有放弃,并决定重新撰(zhuàn)写。当时谈迁已经是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了。经4年不懈努力,日夜奔波,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1653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8:59

这样可以体现谈迁为了写着部国榷,花费了多少个春秋,流了多少的汗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说他为了给后人留下古代真实的情况,跑到各个地方去询问,最后终于写了428万4千字的明史巨著。
自己写的,希望你能采纳!!!

参考资料:绝对是我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00

这样可以突出为了写着部国榷,花费了多少个春秋,流了多少的汗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说他为了给后人留下古代真实的情况,跑到各个地方去询问,最后终于写了428万4千字的明史巨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