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6
三元论提法最早应该源自于《道德经》,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说。道学认为“三”衍生了万物;中国民间认定的“三”,有稳定和谐之意,如“三足鼎立”。“元”通常为始、开端的意思。依据这样的原理,而后又延伸出种种民间的三元之说,不过这些依托于《道德经》原理的三元论都存在一个关键的缺陷,是站在物性立场上的世界观解说,换句话说,被人类时空世界所局限。这和我们今天要说的三元论大不同,我们的三元论早些时候被称为三的法则——层次论,是必须依托宇宙观的学说,是对二元矛盾论的超越,在《世纪之巅--三的法则》、《三的法则——层次论》文中已有详细的描述,今天不妨再从整个宇宙系统立场方面作进一步的补充解说。
通过三元伦来阐述宇宙产生及运行的过程,具备有多种的解说,这是由于观察者所持不同立场的缘故。
一、《道德经》的解说我们把它归为自然观方式。这里的道指的是万物的本体。我们无从知道本体为何物?却清楚万物的产生必然要具备相对的运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绝对本体与相对运动之间的模型——“一”,“一”是一 个象征性的本体。道生一,一是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
二、佛教的三身佛和*教的三位一体解说属于生命观方式。佛教的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即*教的上帝分身:圣父、圣子、圣灵,即体现了生命的创世过程,又产生了生命从上到下的层次。
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有天、地、人三位一体的解说。认为人是三界生的,天赋人的性,地赋人的命,父母生的身,所以说三界是人的来踪。又有: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孟子说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的性恶,正是指的禀性;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告子说的性“可东可西”,正是指的习性。
四、时空、生命结构的解说可以归纳为是物理的方式。时间、空间、生命三位一体即“一”,时空即宇宙,时间表示运动,事物的轮回,具有单向性。空间产生了万物、生命的形体。时空与生命互为证明形成完整的世界。
即心识体生命、能量体生命、物质体生命。
和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天、地、人三位一体解说相比,完全符合天赋人的性,地赋人的命,父母生的身以及人的天性、禀性、习性三性道理。
和时空、生命结构的解说相比,显然要更细化的多,原因就是将世界和生命进行了层次的区别。我们以物质世界来进行细化分析,世界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生命则由灵性和物性组成,它们的对应关系:时间对应灵性生命,为无形;空间对应物性生命,为有形。时间相应灵魂的轮回;空间显形物性生命的存在。
如果我们只通过“一生识,识生能,能生物”来看待生命创造的顺序过程,原有的三元论足以体现出这样的原理,正因为如此,人类历史以来总是把所有的精力关注在物性文明的发展之中,认为一二三顺流才是生命来到世界的主要任务,认为只有通过二元对立的推动,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硬道理,因此谁都认为和平发展都是短暂的,斗争才是永恒的主题。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终于走到了不通过痛苦的手术无法自醒的地步(详见后文《文明的终结》)。
一个新型三元论的宗旨就是带给大家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宇宙观,它所建立的是世界层次论,超脱于“阴阳二元”的世界矛盾论,它赋予我们更多的是包容而不是对抗。提倡的是生命的逆流而不是顺流,所谓的“顺则凡、逆则仙”说的就是这样的法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三”代表的是以生命为中心的主题,当你听天由命、顺流而下时她是事物的末端,当你逆流而上跨越层次的天梯时,她就有可能成为万物的老大,把你带到意识生命的源头!可见任何事物的开始、生成过程和终结都是由“三”来派生的。
生命的意义在于意识的提高,心灵的成长,头脑的进化,这就是上层次的生命使命。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在物性世界必然会存在的、释放的*能量,因为灵魂想体验到一切,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学校,都来自造物主的创造,不管这个造物主究竟是上帝、意识还是能量,唯一不变的,她是通过我们一二三过程体现的一切事物的化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6
生物总体结构的三元论,是指一个生物从里到外有三大部分组成。外体和内部结构是生存功能结构,定性因子是决定物种、物性的特异物质。生物的三元结构是天造生物的自然法则的体现。
人们把三元结构法则应用到社会组织和管理中去。一个社会团体,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外围组织和活动范围,也有自己的内部办事机构,同时都有*领导集团,由它来协调、控制、平衡内部办事机构之间的关系;指挥各社会组织的一切活动
二、内部机构的分工、协调、平衡法则
生物的生存功能就是通过这些结构和构件的协调一致的工作而实现的,或说是各结构和各构件合理搭配活动的结果。生物内部结构的这种分工、协调、平衡搭配的属性,是天造生物的自然法则
人们也常把生物内部结构的分工、协调、平衡法则应用到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