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想表达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51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2:24

《黑天鹅》是一部心理悬疑惊悚类电影。所想要表达的是人的精神层面的双面性。因为追求完美,“天鹅女王”身上所折射的黑与白,把原本抽象的人性实体化了。

这部电影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两面性。人的内在有两股势均力敌的能量,这两股原始而强大的能量,一面是充满光明、积极、创造的生的能量;一面是充满黑暗、压抑、毁灭的死的能量。

一正一反,这两种能量就如“阴阳”两极,相辅相成,相互制衡发展,并且能在某种机缘下彼此转化。人类也在这种生与死,光明与黑暗,正义与*,不断上演着各种戏码,推动历史的进程。

扩展资料

该片讲述了能够完美演绎白天鹅的芭蕾演员妮娜,为了出演黑天鹅努力发掘自己身上的阴暗面,同时也是在释放被控制狂母亲一直压抑的野性,最终导致精神世界崩溃,“黑天鹅”降临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一举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共4项大奖。这也在向世人宣誓着以舞蹈元素为素材的影片将摆脱边缘化,它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双重的叙述方式赢得评委的青睐、获得观众的认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2:25

《黑天鹅》想表达的其实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和本能
对于读过安徒生童话的人来说,白天鹅纯洁高贵的形象一直都深入人心。但是与之相对的“黑天鹅”也代表了*和黑暗。而电影《黑天鹅》就是阐述了一个芭蕾舞女,为了舞台,为了挚爱的舞蹈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电影一开始就在重新拍摄《天鹅湖》,因为前领舞的离去,总监打算重新挑选一位领舞,但是领舞必须能够同时跳好黑天鹅和白天鹅的部分。而女主角Nina,和另一位对手Lily在竞争的过程中,Nina发现白天鹅的部分她能跳得很好,可是黑天鹅的部分她却输给了Lily,自此影片拉开了帷幕,选拔过程中她受了伤。回家后的Nina躺在她黑白相间的枕头上……

“你喜欢*吗?”
“啊?”
“就是性,你喜欢吗?”
“……”
“我们必须敞开谈谈”
“……”
“给你留个小作业,回家,触摸自己”

这段艺术总监Thomas这个唯一的男主角和Nina宣布主角的庆功宴后的对话,将全剧推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剧主要表达的就是对于性的态度,男主角的问题是为了将饰演白天鹅时冷淡死板的角色放下,变成忠于自己*,无所束缚的黑天鹅,而我们的女主角从小就是一位优秀的白天鹅。

如何饰演成一位优秀的黑天鹅,首先就是要忠于自己的*,这时我们可以从Nina*自己时指尖的鲜血更是惊醒Nina。直到让身体里另一个人格开始出现,一个身体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性的态度,有非常保守的,也有非常开放的。但是忠于自己的*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只是忠于身体的本能。

二:对艺术的痴狂
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最美的片段,就是Nina最后的舞蹈,在跳舞的时候她的手臂变成翅膀,在一圈又一圈的旋转中她长出了翅膀,一圈又圆直到最后,在镁光灯的照射下,她的翅膀变回了双臂,却也发现了她受的伤。

最后在舞台上飞跃旋转,我相信她在那一刻是满足的,因为对舞蹈的热爱,而疯魔。真正的在艺术上做到了不疯魔不成活,而且衣服颜色的变化前期是粉红色到灰色再到有强大张力的黑色逐渐的走到最后。还有Nina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背脊,以及幻想里面黑色的毛囊和羽毛,镜子里面黑色的翅膀。

都显现出Nina为了艺术而激发出的另一个自我。被母亲从小当做小公主一样教养,成为了美丽的白天鹅,但是却为了艺术不得不成为妖艳美丽魅惑的黑天鹅,她一次一次撕下自己的皮肤扣下自己的指甲,都象征着她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这部影片,从一开始明丽的基调到后期黑暗格调,展示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这不仅是对艺术的献身,其实也是对*和性的执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2:25

《黑天鹅》这部电影的主题可以用《霸王别姬》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不疯魔不成活。

娜塔莉波特曼在电影中饰演一名芭蕾舞舞蹈演员,因前领舞离去,舞团的总监决定另选一名领舞。对这名领舞的要求是,既能跳无辜优雅的白天鹅,也能跳淫荡诡诈的黑天鹅。

突出出现的莉莉让女主角看到了威胁,她擅长跳白天鹅,而莉莉擅长跳黑天鹅。这次选人的标准是,白天鹅和黑天鹅要由同一个人来演,自然,竞争开始了。

总监对女主的评价是:美丽,有点害怕,有点脆弱。想要跳好黑天鹅,需要放开,引诱。

要想跳好黑天鹅,就要让心中的*占有自己。

不断的心理暗示,不断的突破自己,妮娜臆想出的竞争者让自己加速堕入黑暗,最终黑天鹅完全占领了妮娜的身体和意志。

影片最后,妮娜完成了完美的演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电影史上有一部类似的影片《红菱艳》,《红菱艳》讲的是一双具有魔力的舞鞋,穿上这双舞鞋后会一刻不停的跳舞,直至死去。与《红菱艳》相比,《黑天鹅》更加黑暗,更加凌厉。

娜塔莉波特曼在电影中演技炸裂,虽然不是一人分饰两角,但比一人分饰两角难度更大。

纯洁美丽的白天鹅与淫荡诡诈的黑天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想同时表现出这两者,需要很强大的舞蹈功底和心理。显然,妮娜在*面前失去了自我,变得妥协。

全片几乎都是内景,练功房和家两点一线。家长制的母亲是妮娜加速蜕变的催化剂,心底深处对于反叛的渴望让妮娜越来越像黑天鹅靠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2:26

《黑天鹅》的讲诉一个执着达于芭蕾舞的女孩为艺术的至善至美疯狂奋斗,但最终因过于痴情导致精神*,自我毁灭,走向死亡的故事。我认为可以将它理解成心理健康的电影。一、女芭蕾演员的母亲为了生下她而放弃自已的芭蕾事业,也因为如此,她对女儿的艺术寄托格外浓重,从小对之严加看管,这种爱既是高尚的也是自私的,所幸的是,女儿对芭蕾舞深深地热爱。不过当我们看到影片里女芭蕾演员在酒吧里对*药丸一无所知的表情时,我们可以看到女孩内心的纯结和悲剧。之所以言之为纯结和悲剧是因为,一方面,她是一只真实的白鹅,内心纯净,没有污染。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反思女演员生活在母亲看管的生活监狱里面,内心压抑、精神生活单调。也这种生活背景原因的存在,真是导致她在表演中思想压抑太大,无法在黑天鹅角色中表演展示出自由、冷艳、刚烈和勇敢特质的原因。第二、女演员对于掌握黑天鹅角色付出了惊人的努力,最终走火入魔,幻觉自已的好友在不择手段地*她。终于女主角在幻觉中内心爆发,杀死了幻觉中根本不存在好友,变成了一个敢于为理智和爱情奋起反抗的“黑天鹅”。第三、女演员的表演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虽然结局是死亡,但她做到了完美,内心充满美丽的笑容。
对于上诉第一点,我们可以反思一个家庭的教育者,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放松的生活环境,平时应该注意思想和沟通,同时也要给予子女一个属于自已生活空间用来释放自已。女主角因为无法表演好黑天鹅而一直埋藏于内心的压抑和苦闷不正是她母亲应该反思的吗,其实女儿也想得到一些内心的释放,所以跟着坏女孩去夜店放松。介此,她的母亲是否应该讲究于平时带她的艺术品,她的女儿,出去外面透透气、散散步,释放下内心呢?对于上诉第二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强的灵魂。常言道,有志者事境成,我们应当在影片中学习女主人公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虽然在故事最后,女主人公为了目标变得精神*,但是换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艺术家们的力量和魅力,可以看到一颗充满斗志的灵魂是多么震奋人心,多么包含力量。试问,生活中的我们在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公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努力了,是不是像电影中的女演员一样的努力,是否真的发自内心地去为理想争取机会和创造机会呢?对于上诉的第三点、女演员成功了,她是幸福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故事里的女演员在最后做到了完美,她的内心畅然一笑,她成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2:26

有时追求极致主义的结局却是凄美的,影片的结尾“黑天鹅之死”给人无限回味。影片中原本默默无闻、胆小善良的Nina因为内心有着当主角的执着和火热,为了诠释好黑天鹅这个角色,在教练、Lily的引导下,她开始逐渐探索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最终的结果却是因为过大的压力造成自己精神*,时常看到丑恶的自己,最终把自己杀死,令人唏嘘。

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精湛,这个角色完全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那样的黑天鹅,我们也会在不能自控时将它放出来,电影里以献身为代价的追求极致我能理解,但不能苟同,做任何事或者是实现你的人生理想都应该有个度,平和的心态和中庸的价值观是我比较推崇的。

剧情有点小惊悚,而且感觉很压抑,看完不太舒服。真正舞者总是追求完美的,但艺术的完美有时又是那么地残忍,决绝到一个人可以为了它彻底扼杀掉自己的本性,把自己*疯,然后从纯洁白天鹅蜕变成魅惑的黑天鹅。


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真是爆炸了,最后一长段剧情,妮娜的崩溃让娜塔莉·波特曼的演绎展现了反转的大变化。惊悚的黑天鹅妆容让她的黑暗脱颖而出,恐怖,激烈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种种超出常人想象的行为,不管是现实还是幻想中,都让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紧迫感。这种勇敢的为艺术献身的行为,都让我深深地喜爱,并且佩服这个可爱的女孩。

最后三十分钟全程高能,让观众时刻揪心关注着角色的命运,而这一切,又都与演员们的表演时刻互相牵扯着。也许好好享受这部电影带来给你的观影体验,无论是惊悚或者压抑,才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