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吃水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43

我来回答

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0:28

据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关于“医圣”张仲景有一个小故事:

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是寒冬腊月,下着大雪,寒风刺骨,沿路的百姓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非常难过,就令弟子搭起帐篷,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为百姓医治冻疮。

张仲景把这种半药半食的食物捏成耳朵的形状,并命名为娇耳,后来才演变成了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的救命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虽然现在我们不再用饺子来治冻烂的耳朵,但饺子却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1:46

在北方“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这个习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为百姓煮饺子的事件。

据有关历史记载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为人们治病疗伤,在冬天的季节中家乡瘟疫盛行所以辞官回家,看到百姓耳朵都被冻伤,所以就把羊肉、辣椒和一切驱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再下锅煮熟,取名“娇耳”

再给每个穷人一碗汤,汤中有两个“娇耳”,百姓们吃了以后,肚子不饿了浑身也暖和了,两个耳朵也慢慢发热起来,加上棚子里人多温度变高,自然就没有人再冻耳朵了。

后来人们一来预防冻伤,二是为了纪念这一天,便有了“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的缘由,到现代人们还依然追随着冬至这个传统节日里包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3:20

在南方/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粮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1:12

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可谓是集医家之大成,而祛寒娇耳汤则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他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汤以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当日“祛寒娇耳汤”之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3:20

【在南方】冬至吃饺子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现在,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里边还有个传说故事呢。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冬至一定要吃饺子,防止耳朵冻,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呢?在这个重要的节气,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感谢他在冬天用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熬制“祛寒娇耳汤”治疗人们的耳朵冻疮,所以,现在一些地区,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过后,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也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因此人们为了保暖,喜欢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5:44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流传已久,中国北方民间有句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有人说,吃水饺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饺子形状像元宝,有发财寓意,这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所以说,这吃水饺取得就是个希望发财的意思。”

其实,冬至吃饺子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现在,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里边还有个传说故事呢。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冬至一定要吃饺子,防止耳朵冻,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呢?在这个重要的节气,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感谢他在冬天用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熬制“祛寒娇耳汤”治疗人们的耳朵冻疮,所以,现在一些地区,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过后,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也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因此人们为了保暖,喜欢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8:26

冬至饺子的来历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时节向百姓舍药而流传下来的。民间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期,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他返乡的时候,正好是冬季天,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于是,张仲景就让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熬制“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一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做“饺子”,每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1:24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其实冬至并非只有吃饺子的这一个习俗,因地域不同,各地在冬至时也皆有不同的风俗。以南北来分的话,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狗肉、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北人在冬至时则会吃大葱炒豆腐。

而在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其实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的冬至舍药之恩。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路上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娇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不冻人,而这种食物后被称作饺子或扁食。而直到如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传颂。

而当冬至来临后,便正式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了。而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4:38

冬至是中国民俗传统中的一个重要节气,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冬至吃饺子,好处多多
1、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2、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3、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解,利于人体吸收。
4、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8:10

你好,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扩展资料: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21:58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在早期的时候被叫做“娇耳”,发明人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白河的时候,看到岸边有很多百姓由于贫穷,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因此张仲景决定要救治这些穷苦的百姓。
在张仲景研究之后,煮出了“祛寒娇耳汤”,用辣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里面的食材捞出切碎之后包上面皮,形状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娇耳”,煮熟之后分给那些病人,每个人分两个再加一碗汤,吃完之后浑身暖和,血液通肠,一段时间之后,冻坏的耳朵也就好了。
而这个分娇耳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而人们为了庆祝痊愈,所以就决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饺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2:02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6:24

在北方,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南阳西鄂人,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驱寒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一次返乡,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岸上集市,乡亲们大都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于心不忍,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祛寒娇耳汤”,由此而来。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馅的美好寓意

预示着久财之意。

白菜肉馅:百财之意。

香菇最有养生功效,香菇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

还有最近流行的酸菜馅,说有算财之意。

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频繁的源源不断,谓之勤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11:02

在南方冬至吃水饺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就是为了纪念大名鼎鼎的医圣张仲景,因为他才有了饺子这一说。
当初张仲景看到白河两岸的百姓们面黄肌瘦,到了寒冷的冬天还是没有东西吃,而且手上全是冻疮,非常可怜。所以他就让弟子在河岸两旁搭起了一个棚子,支起了一口大锅,给百姓们施舍汤品,让他们喝了暖身子,汤里还有一些能够治疗冻疮的药,喝完以后身体就有所好转。
当初他们喝的汤叫做“祛寒娇耳汤”是张仲景亲自制作的,所以后来就有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了食物,便有了饺子,以此来纪念张仲景。
但是关于这个水饺的传说有好多种,也有人说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吃饺子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而已。但是这个习俗一直没有丢,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要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只有吃了饺子才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15:56

冬至吃饺子有这几方面的寓意:1、冬至吃饺子的寓意不冻耳朵,因为饺子的样子和耳朵很像,所以才会有这个寓意。
2、饺子在古时候被叫做“娇耳”,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的。相传张仲景为了救助饥寒交迫冻坏耳朵的百姓,煮出来“祛寒娇耳汤”。后世为了纪念他,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吃饺子。
3、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论*,饺子是必不可少。冬至吃的饺子与春节吃的饺子含意不同,春节吃的饺子在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而冬至吃的饺子含有消寒之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