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4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26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既鼓励孩子,更是鼓励自己!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正如火如荼,诗人却*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26
一朵花
一朵干枯的花已无芳香,
我看见它被遗忘在书页中;
于是一种奇异的幻想
不由得充满了我的心灵:
它生于何处?开放了多久?
是哪个春天?谁将它采撷,
是陌生人的手还是熟人的手?
又为什么把它夹进书页?
是一次温柔约会的见证,
还是不可挽回分手的留念?
或是在寂静田野和林荫之中,
孤独散步的时候采来相伴?
他或她是否还活在这个世界?
如今哪个角落是他们的家?
或许他们早已就枯谢凋零,
正如这一朵无人知晓的小花?
这首诗是普希金写给自己的未婚妻冈察罗娃的。娜塔丽亚.尼古拉耶夫娜.冈察罗娃(1812-1863)是绝世佳人。无论从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中,还是从当时人为她完成的画像上,都可以得到证实。
1929年冬天,普希金在莫斯科一个舞会上看到身穿轻盈纱裙的冈察罗娃时,被她那古典的标志和文雅的举止所征服。可是冈察罗娃对这位青年偶像并不像众多少男少女那么热烈崇拜,相反她表现出来的是毫无特殊的兴趣,也许她的内心的谦虚和严格的教养使她不愿感情外露。
过了不久,普希金向她求婚,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一气之下,普希金当天夜里怀着难以忍受的悲痛就出发去了高加索,参加了正在那里进行的与土耳其的战争。9月间,普希金回到莫斯科,立刻去看望冈察罗娃,但冈察罗娃接待他时显得十分冷淡。普希金绝望了。他又离开莫斯科去了彼得堡,他写信告诉别人:“当时我丧失了足够的勇气表白自己,我觉得我扮演了十分可笑的角色,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显得如此胆怯,而人到了我这个年龄的胆怯决不会博得少女的喜爱。”
过了半年,普希金去莫斯科再次向冈察罗娃求婚,得到同意。1830年5月6日订婚,这期间他对未婚妻的赞扬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普兄的诗歌一向淳朴但留有余香。这首诗歌相当简单,就是以一多小花开始想象,于是铺开了很多种图画。不知后来的哪位诗人不经意的说了一句“一滴水可以反映一个世界”的。而现在的诗歌门派们在盲目的乱砍乱伐,他们试图把诗歌变成一种形式,一种模式,一种公式,以为靠几个加减乘除就成得出诗歌的结果。现代诗歌太复杂了,根本让人分辨不了真伪,而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还在自以为是的分辨着。恐怕只有纳什在精神*的小屋里才能破译出现代诗的密码——人生真是自己把自己欺骗。
就好像一个敲钟老人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看着满世界的狼藉问旁边一只睡不着觉的猫说:“现在几点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