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4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50
在晏阳初看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话虽旧,“实有至理。人民委实是国家的根本。”然而,当时中国虽号称有四万万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盲。而且中国以农立国,这些“有眼不会识字的瞎民”的绝大多数是在农村。因此,为平民办教育,尤其是到乡村中去为农民办教育,“开发世界最大最富的‘脑矿’”,这是关系到“本固邦宁”的根本问题。从1926年以后,晏阳初把平民教育的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教育的对象也由城市平民变为乡村农民,心甘情愿“给乡下佬办教育”。晏阳初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实验研究。他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状况,主张以一个县为实验研究的基本单位。在进行广泛、深入、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区。在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首创以一个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教育实验研究。在乡村教育实践中,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所谓“四大教育”,即是文艺教育、生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晏阳初认为,知识分子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自己首先必须“农民化”。要虚心向农民学习,“给农民作学徒”;要与农民共同生活和劳动,只有在同他们广泛深入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得拳拳爱国之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在当下也仍有现实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51
晏阳初,我国近代乡村教育改革家,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乡农村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初提出了乡村教育改革方案,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四大教育是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卫生教育,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强调以青少年为对象设计初级高级的平民学校和生计寻回学校社会实践教育与一般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和演讲活动,家庭式的教育以家庭成员为对象,注重知识生产的教育。
晏阳初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并与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道德结合在一起,方式上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注重具体乡村问题的解决,引进了民族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