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什么是于归宴:
“于归”来源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朱熹曾经专门解释过:“妇人谓嫁曰归。”在这里,“之子”专指女性,“于归”在古代指女子出嫁。于,是个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是回家的意思。古人认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到了家,夫家才是一个女子的最终归宿。
至今,在广东地区的婚宴习俗中,也有使用“于归”之词。男女家合宴称为:(男方姓)(女方姓)联婚;若男家单独宴请称为:
(男方姓)府迎亲;若女家单独宴请称为:(女方姓)府于归。比如,一位张姓男子与何姓女子结婚,若双方合宴称为:张何联婚;若张家单独宴请称为:张府迎亲;若何家单独宴请称为:何府于归。
热心网友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归,指女子出嫁。
归者,回也,古人认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到了家,即,夫家才是一个女子的最终归宿。文人用“于归”这古香古色的词语,作为“嫁人”的替代语,用在婚礼、婚宴上,表示对新人,特别是新娘子的祝福,是很有品味的。
因而,“于归典礼”相比“婚礼”,是一种更为诗意的说法。
热心网友
出嫁。
《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 集传:“妇人谓嫁曰归。” 马瑞辰 通释:“《尔雅》:‘于,曰也。’曰读若聿,聿、于一声之转。‘之子于归’,正与‘黄鸟于飞’、‘之子于征’为一类。于飞,聿飞也;于征,聿征也;于归,亦聿归也。又与《东山》诗‘我东曰归’《采薇》诗‘曰归曰归’同义,曰亦聿也。于、曰、聿,皆词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一妾》:“在闺中双双聚首,怕于归不能相守。”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他日于归,不知嫁着甚么男子,好生愁闷。”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记得你还有一位令姐,怕已经于归了吧?”
热心网友
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