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里的主人公是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出自《晋书·祖逖传》。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译文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于是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兵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主人公简介:
1、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2、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光禄大夫刘蕃之子。
工于诗赋,少有文名,选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八王之乱时,效力诸王,累迁并州刺史,封广武侯。永嘉之乱后,据守晋阳九年,抵御前赵和后赵。晋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将军、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并州为石勒所陷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约为兄弟,惨遭杀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闻鸡起舞
热心网友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里的主人公是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出自《晋书·祖逖传》。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扩展资料:
启示: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没有危机意识,学无所成,身体病恹恹,一旦战争来临,我们不但报不了国,只怕最先成为*下鬼,或者成为拖累国家的难民。
原文: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
译文:
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练剑。渡江以后,他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打算将胡人逐出中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逖闻鸡起舞
热心网友
闻鸡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主人公】祖逖
热心网友
明星你敏仪公主会寂寞提👸
热心网友
是祖逖和刘琨
热心网友
祖逖闻鸡起舞
热心网友
祖逊和刘琨
热心网友
祖逖和刘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