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关系如下:先说佛教、道教、之异

第一、佛家讲“超世”,道家讲“出世”

1.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人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脱----即“超世”。要忍受和超脱,就要放弃各种*,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佛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2.道教认为,个人修养的提升乃至成仙明道,根本在于个人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主张远离人群到深山老林找块地方*。道教的*方法上也充分反映了道教的“出世”思想。道教运用内丹和外丹进行*。所谓内丹就是气功,外丹就是服用长生不老药。而*内丹和外丹都是个人的事,秘密的事,需要远离社会,所以,道教是主张"出世"的。

第二、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

1.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更用许多的比喻来阐释我们的心,进而教导我们如何找心、安心、净心。“心理学”西文原意为“阐释心灵的学问”,后来引申为“研究人类自身问题的行为科学”。这种发展演变符合佛教对宇宙人生的阐释,所谓“心能生万法”。

佛教从心的角度概括世界万物的一切,并对人的行为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探讨与阐释,因此,佛教早已构建一套成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佛教的教义几乎都在谈心,在诸多经论中随处可见,其中以“唯识学”对人类精神的分析,最具现代心理学色彩。

2.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第三、佛教道教的各自特征

1.佛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当的巫术性质,更多的适应了当时底层民众的需要。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

2.道家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条比较隐逸的道路。道家不太喜欢做“普渡”的工作,也就是不太重视对全民的“普及义务教育”。道家传授弟子特别重视弟子的“根性”,也就是所谓“天资”。你的根性不行,你不是这块料,道家就不会收你做弟子。

再说佛教、道教、之同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提出了“养性”之说,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

第二:强调精神摄养。“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病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病还是病生时”。

第三:主张饮食调养。如提出“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粗硬生冷”,及“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第四:重视起居护养。“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

第五:注意药物扶持。如老年人医药调治应采取“扶持”之法,即用温平、顺气、补虚和中、促进食欲之方来调治,切不可竣补猛泻。

扩展资料: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长期存在着严重的门户之见,彼此隔阂甚至相互诋毁。不过,历史上二教真正学有所成者,往往倒是能够屏弃门户之见,主张二教平等,相互学习。在很多佛、道、的经论中,往往能看到佛、道、二教被许多大德高僧高道们常常动辄“释曰”、“佛曰”或“道曰”,将各家说法平等的列置一块、相互贯通、融为一体,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因此又有“二教一家”之说。

佛教,道教确实有相通甚至相同之处。它们的同,最主要的是佛教,道教都要求克制人的感官*,主张人不要被身体本能牵制和奴役,回到人心灵的自然宁静。二教都把心静定为人生的追求,一切的说教和修行都是为了使人达到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道教-百度百科

佛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佛教和道教没有具体的联系,道教更讲究今生今世之事,佛教更多说来生之事,道教不否认来世,但认为今生人应该过得不留遗憾,更认为来世之时人早已不是自己。

1、道教传说是从黄帝开始孕育发展,其实所追求的就是一个"道"字。直到老子的出现,<道德经>成为了道家的最早的经典。

2、总的来说道家的智慧就是表现字"无为"两个字上。可以说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产物。到了汉代,佛教开始从印度涌入,佛被当时的人们当作另一尊神,在公元2世纪不仅在老子旁边受到礼拜,还被某些道教徒认为是老子的化身。

3、但当时佛教仅被认为是道教的一个特殊宗派,是各宗派中最严谨,最有理想的。正是因为如此佛教慢慢的发展,阻止了道教本身炼金术的发展,使道教逐渐变成了一种纯粹道德的,冥想的长生不老术。正是这样佛教与道教开始区分开来,这种区分主要是:道教徒追求的是*成一个长生不老的身。

4、而佛教徒追求的是摆脱一切身相,而在具体*的方式上也有呼吸方式的不同;在行为上佛教有一套严谨的规则去约束,而道教也要按照道德标准行事或纵其天性。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佛教兴趣的增长,佛教更进一步壮大,在公元3世纪,佛教正式于道教了。


扩展资料:

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故佛教管饭食要药石,视肉身为臭皮囊。

道讲今生佛求来世,佛家说是臭皮囊,道家说是香口袋,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授之于父母而不珍惜,人都不做,还妄求修道干嘛?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而妄谈大爱,我觉得非常荒唐。

参考资料:佛教-百度百科道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以上的朋友各抒己见,那么我也对你谈谈我的看法:
  1.道教和佛教的相同点:
  都是劝善的:劝人积德行善,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一种修为
  都是为*服务的:在古代,每个王朝都会推出自己的护家神灵,为自己的江山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君权与神权的高度统一达到*的目的
  都是老百姓的心灵寄托:在黑暗的统治阶级的压迫下,老百姓通过这种信仰,对未来抱着希望,而达官贵人更希望神灵保佑他们飞黄腾达。
  2.道教与佛教的不同点:
  佛教通过教化度人求的来世美好的人生,道教通过今生的修为达到追求的目标
  佛教是外传的宗教,受到本土道教的影响慢慢本土化,这些从宗教礼仪和建筑形式等都可以体现出来
  佛教的神像一般很高大,与人形成强烈的反差来体现神的法力,显示人的渺小,道教中的神像像真*小,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非常有亲和力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历史中的贡献上来说,道教的贡献更大:道教文化涉及天文、地理、建筑、医药、文学推广、*军事管理等领域,而佛教在这方面没有突出贡献,而且耗费朝廷银两难以计算。
  在拳术发展上各有千秋:北崇少林、南尊武当。少林拳法比较双眼,武当太极风靡世界,
  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热心网友

道教和佛教的相同点
都是劝人向善的,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修为,都是老百姓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不同点
道教VS佛教
1、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2、道教注重的是修身,佛教注重的是修心。
3、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佛教是外来的。
4、道教最大的神是玉皇大帝,佛教最大的神是如来佛祖。

拓展资料

道教

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热心网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