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袁绍和曹操两军对峙交战时,是谁突然起兵反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3 06:45

官渡之战,刘备起兵反曹。

官渡之战,就在曹操备战袁绍之时,十二月刘备突然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并与袁绍相约攻曹。曹操探明情况依谋士见解“备民新附,以复急图之,可立平”,于次年二月,在先遣军为刘备击溃后,亲率军前往,大败刘备,迫降关羽,使刘备逃往袁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3:59

刘备。十二月刘备突然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并与袁绍相约攻曹。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虽然被*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黄巾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战争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0:00

曹操地处中原,为了和袁绍决战,是做了很多努力,去化解周边的威胁。

1、南边:刘表、孙策。劝降张绣势力,虽然搞砸了一次,但最终还是在贾诩的帮助下得到了张绣势力,反过来用于防备刘表;

孙策则因为被刺,导致没能力北上,客观上给了曹操方便。当然,个人看法是郭嘉派的刺客,否则不可能算得那么准。


2、西边:关中群贼。方法是派钟繇抚慰,而且钟繇很给力,招来马腾来击败并州的郭援。


3、东边:吕布刘备袁术。这三方势力自己开撕,最终刘备投靠曹操,曹操趁机灭了吕布,得到徐州。随后派刘备在下邳阻截袁术,不让其投靠袁绍。


通过这样的布局,曹操可以说暂时化解了另外三个方向的压力,可以专注对付袁绍。然而,献帝出事了,董承伏诛,刘备外逃到徐州。曹操对刘备非常了解,除了曹操自己外,其他武将很可能不是刘备对手,于是决定迅速击败刘备,瓦解东边的压力。

但尽管如此,曹操还是布置了两道防线:于禁守孟津,其余诸将守官渡。这样的布置下,袁绍不尽起大军是很难迅速击败于禁等人的(毕竟是渡河作战)。事实上袁绍刚刚打完公孙瓒,收到这样的情况也只是“遣骑助刘备”,“绍兵攻禁,不能下”。而曹操亲自来攻时,刘备带了十数骑外出打探,发现是曹操亲来马上逃了,曹操得以二十余日解决徐州问题。可叹的是,无论是小沛还是下邳,两个重镇都不能阻挡曹操分毫,仅在20余日就搞定了。

田丰应该是想力劝袁绍亲自出兵的,袁绍身为四州之主,动员全军还是需要时间,后勤问题、外交都需要花时间去做。虽然最终是以小儿子生病为名拒绝了田丰的提案,但却刚好没有做无用功。毕竟数万人的渡河是需要时间的,而刘备背叛后,曹操二十余日就打完回去了,田丰的计谋显然是不成立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0:00

许攸投降曹操,让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官渡之战胜败原因:
袁绍的外线作战的重要失误就是兵力过于集中在一点,而最关键的机动兵力没有达到战术目的,都被曹仁给击败,当击败后就集中兵力和曹操对峙,丧失了战术主动权。他的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对机动兵力的认识不足,准确的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事盲。
反观曹操的用兵,内线收缩是呈现层次化,最后吸引袁绍的主力在官渡进行对峙,而曹操的机动军队一直在寻找袁绍的补给线的问题,结果被曹操抓住战机,在乌巢破袭了袁绍的补给中心,而袁绍因为兵力过于集中,在破袭补给后的进攻中的局部战场没有形*力的优势,所以没有办法利用曹军兵力分散的缺点破袭关键一点。导致粮尽兵退,最后战役失败。准确的说,曹操是通晓兵法的,知道机动部队的正确应用。
具体分析:
从兵力上看袁绍是占有明显优势的,而曹操在兵力上弱势的。从战争的方向看,战争是从袁绍的领地攻击曹操的领地,所以袁绍是典型的外线作战,对曹操形成威压的态势,而曹操处于内线防守态势。
作为占有强大优势而且处于外线的袁绍应该如何破击收缩在内线的曹操呢?袁绍应该利用兵力的优势和外线作战的战术原则,就是如下两点:
一、利用兵力的优势,形成战场局部火力和兵力的优势来攻击曹操内线的一点,迫使曹操的兵力向吃紧的一点进行收缩,因为兵力的稀少,一定会暴露其他多点的缺陷,从而使用机动部队去破袭曹操增援的侧翼或者在战略上变换主攻方向,形成一点吸引主力,而自己的主力迂回的战略态势,从而达到占据战场形势的主动的态势。
二、因为曹操是处于内线作战,所以兵力和补给都相对集中,而内线作战的补给线非常短,所以如果曹操收缩防守,就一定要让主攻部队对曹操形成威压或者合围的战略态势,而以多股机动部队去执行切断粮道,兵道,或者寻找突破点的任务,并且在机动的过程中不停寻找战机,吸引其主力部队并将其调动出来,在外线形成合围的形势,打破其内线收缩的战略布局。
外线作战一定要在机动中不停寻找敌人的弱点,尤其在以强破弱的时候,兵力和防守的不足是其重要的漏洞。
作为防守一方的曹操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曹操是内线防守,因为是内线,所以从兵力到补给都是对袁绍军外线作战的极大优势,首先是可以利用内线的兵力补给线短来进行长久防守。但是从战术原理看,根据资源有限的原则,单纯的防御是一定要失败的。所以在有效的进攻中的防御才是最有效的。从战术原理看,内线相对外线的最大优势就是补给线短,而外线作战的最大缺点就是补给线过长,而且为了维护补给线,需要调配众多的兵力,而且因为补给线长,就等于暴露最大的漏洞给内线作战的敌人。换句话说,就是处处都是可以打击的对象。所以曹操在内线防守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战术出击,捕获敌人的物资,切断其补给线是内线作战的基本原则。所以,曹操应该依照如下两点来抵御袁绍:
一.以一点为防守要点,吸引袁绍军的主力进行会战,将敌人的主力军队吸引到一个地方,拖延时间,进行积极防守。
二.内线出击,但是前提是最好消灭了敌人外出的机动部队,如果没有消灭敌人的机动部队就擅自分散兵力,导致敌人的机动力量可以配合主力在己方兵力分散的时候进行破袭和夹击。出击的目标应该就是敌人的补给线。有效的破袭敌人的补给线,是内线作战的己方对外线作战的敌人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内线的机动作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机动作战来大量牵制敌人的补给和人员,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单纯的防御就意味着灭亡。
应用上述的战术原理,袁绍的外线作战的重要失误就是兵力过于集中在一点,而最关键的机动兵力没有达到战术目的,都被曹仁给击败,当击败后就集中兵力和曹操对峙,丧失了战术主动权。他的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对机动兵力的认识不足,准确的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事盲。
反观曹操的用兵,内线收缩是呈现层次化,最后吸引袁绍的主力在官渡进行对峙,而曹操的机动军队一直在寻找袁绍的补给线的问题,结果被曹操抓住战机,在乌巢破袭了袁绍的补给中心,而袁绍因为兵力过于集中,在破袭补给后的进攻中的局部战场没有形*力的优势,所以没有办法利用曹军兵力分散的缺点破袭关键一点。导致粮尽兵退,最后战役失败。准确的说,曹操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0:01

有好几支人马:1.袁绍老家汝南一代的袁家故吏,最后被满宠和李通消灭;2.五次投降曹操、又五次*的昌霸在青徐沿海闹,被臧霸等人*投降,六年后被于禁干掉;3.刘备先在下邳小沛闹了一次,又在逃到沛国与黄巾余党刘辟等人又闹了一次(夏侯渊的侄女就是这时候被张飞抓去的),被曹仁击退;4.一路是泰山郡的匪徒,被太守吕虔击毙;5.还有一路是济南的黄巾余党徐和,被解决泰山匪徒的吕虔阻挡住;6.最头疼的一路是江东孙策,两次兵进广陵,第一次被陈登在匡琦城设空城计+伏兵吓退(兵力比大约攻十守一,而前线总指挥,就是孙权......),第二次被许贡的门客刺杀。这次比较万幸的是,关中因为钟繇坐镇,没有出问题,如果几年后打邺城时,关中各小势力几乎一半一半、甚至郭援*的情况出现了,也许老曹就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0:01

官渡之战,袁绍大破曹操,*原来如此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