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死后有哪几种安葬方式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6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4 15:43

举行埋葬等仪式。

安葬意为人死后埋葬及葬骨骸等仪式。

出处

埋葬。语出《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秋末既能安葬了,春间暂请赴京都。” 明·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待我一霎时叫家僮讨棺木来,把老安人殡敛了,选个吉日,送在南山安葬去。”《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我早把他厝在我家坟园,专等寻着你母女的下落,择地安葬。”巴金《砂丁》三:“他要真死了,我就把赢来的钱买副木板安葬他。”

安葬种类

崖葬、悬棺葬 、塔葬 、水葬、火葬、高棺葬 、风葬

安葬过程

安葬就是将灵柩或骨灰盒由停殡处移往墓地,依时辰落柩下葬,时辰应该不能早过太阳日出、晚不能超过太阳落山,然后封盖墓板或者掩土做墓头的一连串过程。移动灵柩的仪式称为出殡。将骨灰盒放入墓地前,要将死者生前最喜欢的小件物品放入其中,如有死者生前单独相片一并放入骨灰盒内,如果是夫妻其中一人先去世,骨灰盒里放入另外人生前常用的小件物品。男士骨灰盒里面要放入红竹石饰品,女士骨灰盒放入紫冰银饰品。

如果是土葬依序为安钉、割柩、旋柩、启灵、辞客。“安钉”仪式需由子孙亲自进行,由长子咬下子孙钉,此时礼生或道士在棺木四端边钉边说吉利话,以喻出丁之意,这项仪节现今有省略或提前举行的情形。继之进行“割柩”,即于柩上削小木片,并与子孙钉一并放于香炉,等除服时一并焚化,以求子孙繁昌。然后进行“旋柩”,子孙旋绕灵柩以示不舍。完毕后即由抬柩者绞柩移动“启灵”,将灵柩移到灵车上,此时子孙跟著灵柩而出。启灵后出殡行列行至中途,必须停下进行“辞客”,由家属辞外家亲友不要送殡,其馀亲友的送殡车则送到墓地。

灵柩下葬前例须举哀,表示从此不见死者的容颜,然后便进行下葬仪式,先由土公及地理师于柩尾“放栓”,即打掉木塞以求尸身速腐;而后土公挽绳移柩下圹,过程中由地理师以罗盘定方位调整位置,解下绳索后才将铭旌(书写有官位、姓名的旗子)铺于柩上。随后孝男以麻衣盛土入圹,并呼喊“阿爸(母)起来”,表示亲葬亡亲,并呼叫其魂。完毕后由土公掩土,立墓碑及后土;灵柩此后即由土地公庇佑,故要祭祀后土,并在祭文中表示所居的阴宅已购置清楚,请求照料。

安葬禁忌

安葬仪式民间原本多以土葬为主,因葬地有限,因而火化渐成风气,火化过程基本上比照土葬仪式进行,如择妥火化的时辰,事先向火葬场办理登记,火化前先由孝家祭拜,火化后由家属亲见火葬场人员将骨拣入骨灰罐内,所以“火葬”即等同土葬。孝子捧骨灰罐“进塔”,也是需要择定时辰,先在纳骨塔前祭拜;由于塔位多为八卦形,择妥座向,于择定的时辰将骨灰罐(拣骨则为骨罐)移入塔位,祭拜后即完成仪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2:51

我国传统社会的安葬方式主要有土葬、悬棺葬、塔葬、衣冠冢及火葬、水葬、*。

一、 土葬

土葬是中国古代最标准的葬式,也是世界流行最广的葬式。华夏之民历来是一个定居的农业民族,又历奉偶像崇拜。“非土不立”,以土地为生命之本;土居五行之中,是一个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

因此,将死者装入棺中(“千年屋”)、葬入土中是使灵魂得到安息的最好地方,也是地上生活的自然延伸。故旧有俗语“入土为安”。

二、悬棺葬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奇特的葬俗,悬棺葬的葬地都选在面临江河湖海的绝壁高崖上,在悬崖峭壁上打洞钉木桩,将棺木置入木桩上;或将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凿成的悬崖洞之中。

其葬具有两类:一类为一般棺材;另一类为船棺,长度为2~3米,宽约半米多,形体似一只船,分为头、尾和仓3部分,头尾翘起,仓为棺柩,安放尸体。对悬棺葬的文化解释不一。其中有人认为,这与这些居民的临水生活条件相关。

此外,尸体放在悬岩绝壁的高处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防止人、兽的侵扰;人们可能还以为“弥高者以为至孝”,还相信把悬棺置于岩上,“子孙高显”,万事趋吉。这些民族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祖先的灵魂来保佑、降福于他们。

三、塔葬

佛塔用以收藏僧人“舍利”。舍(sè)利,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珠状的东西,佛教徒视为佛祖灵魂所在,奉为神圣之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僧人火化烧剩的骨头。也称舍利子。

僧人行火葬,一般僧人的骨灰有时也安放于塔中,是谓塔葬。塔多为单层,如5、7、9、11、13层,绝少有双层的,这是受中国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数文化的影响,阳为刚健,阴为柔弱。

现在,*如*、班禅一类高僧去世后,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后(有时还涂金身)全身葬于专建的塔中,为中国现在所仅见的塔葬方式。

四、衣冠冢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这是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处,再于此地设衣冠冢以示纪念。

明末袁崇焕,于山海关前线屡挫清兵,清人使反间计,明崇祯帝上当(其中夹杂着朝廷党争),将袁凌迟处死,不久明朝亡国。后人怜一代英雄如此冤死,在北京为立衣冠冢,至今犹存。沿海地区,人们对于出海遇难者,也以其衣冠等物建衣冠冢。

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灵柩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后金刚宝座塔中。1929年移葬南京,衣冠则葬于香山碧云寺,此亦为衣冠冢。

五、二次葬

二次葬,即将死者浅埋,隔一定时候再取出遗骨重新埋葬,有人又称为洗骨葬、捡骨葬。它源于原始社会,最早在仰韶文化的墓葬中就有大量的发现,考古学上称“二次葬”。先民对二次葬的认知原因尚不是很清楚。

现代人对它的一种解释是,先民视灵魂寄居于骨头而尤其是头骨中,血缘关系近者,先浅埋待其躯体腐烂后,再将其骨头葬于一起。

僧人火化后葬入塔中也相当于二次葬。现在,中国推行火葬,又择地葬骨灰,建立骨灰墓地,实际上也是二次葬。

六、水葬

是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曾流行过的丧葬形式。它是将死者投于水中,任其漂流,最终为鱼鳖所食。这些民族一般都生活在深谷大河之畔,以渔业为生,他们视江河为自己生命的源泉与归宿,因而弃死者于其中。

《南史•扶南国传》:“死者有四葬,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由于这一葬式有污水源,历朝受到禁止,后来逐渐消失。航海民族在海上若有人去世,弃尸体于海中是通行的葬式,以防止病菌感染,是谓海葬。

七、*

*,又名鸟葬或露葬,是我国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奉行的葬式,其具体形式各异。*曾以藏族地区最为普遍,它的仪式是:人死后,覆以衣被,献以酥油,延请喇嘛念经超度。

出殡时送尸体至喇嘛寺,将尸体肢解并置于专设的*台上以饲鹫鹰,以被食尽为吉祥,称为“归天”。因以喂鸟,故又曰“鸟葬”。我国古代,蒙古族、南岭以南、契丹族都曾实行过*。行鸟葬的民族,多以游牧山地为生,其神话传说也往往与猛禽大鸟有关。

八、火葬

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闻名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纷纷效仿死后火葬的葬式,儒家、*教和*教则盛行土葬。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

现时中国*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日本则超过90%。

扩展资料:

安葬禁忌:

安葬仪式民间原本多以土葬为主,因葬地有限,因而火化渐成风气,火化过程基本上比照土葬仪式进行,如择妥火化的时辰,事先向火葬场办理登记,火化前先由孝家祭拜,火化后由家属亲见火葬场人员将骨拣入骨灰罐内,所以“火葬”即等同土葬。

孝子捧骨灰罐“进塔”,也是需要择定时辰,先在纳骨塔前祭拜;由于塔位多为八卦形,择妥座向,于择定的时辰将骨灰罐(拣骨则为骨罐)移入塔位,祭拜后即完成仪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4:09

土葬,火葬,海葬,还有少数民族的特别点的,像古时候的悬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5:43

土葬 火葬 水葬 悬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