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有多大可能变成胃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1:51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09:39

胃息肉不是胃癌
,但是胃息肉有恶变的可能
,是胃癌的癌前期状态。因此患有胃息肉的病人应提高警惕
,定期随访
,及时处理。
息肉是指黏膜面凸起到腔内的任何可见的过度生长的组织
,其大体表现、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可各不相同。胃息肉在无症状的人中的发生率低于
1%
。胃息肉可分成非肿瘤性息肉(
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异位性息肉等
)和肿瘤性息肉(
包括扁平腺瘤即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即绒毛状腺瘤
)两大类
,前者的恶变机会不高
,而后者有很高的恶变倾向。炎性息肉无恶变倾向;错构瘤性和异位性息肉很少发生癌变。增生性(
再生性
)息肉由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及固有腺体组成
,细胞分化良好
,有时伴有间质增生和排列紊乱的平滑肌束
,这种息肉一般可发生多个
,但很少发生肠化
,癌变率较低
,仅
1%
左右。但增生性息肉长大后可发生局部异型增生(
腺瘤性变
)
,也可发生恶变
,而且在有息肉的胃内同时存在癌的发生率可达
7.4%~13%
,故在发现胃息肉时应仔细检查整个胃。
腺瘤性息肉属真性肿瘤
,占胃息肉的
10%~25%
,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长
,男性比女性多见(
2:1
)
,好发于胃窦部。多数为广基无蒂的扁平腺瘤
,或蒂粗而短
,较少为有蒂或呈乳头状(
绒毛状
)。组织学分类(

who
分型
)可分为管状、乳头状(
绒毛状
)
及管状绒毛状混合型
,常伴有明显的肠化和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癌变率很高
,达
40%
左右。其中尤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一般当息肉的直径超过
2
厘米时需警惕恶变。日本学者
nagayo
把腺瘤性息肉列为交界性病变
,认为单凭临床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时难以确定其良恶性
,需做长期随访方能作出结论。同样
,也应注意到与其共存的胃癌常见
,因此
,当发现有腺瘤性息肉病灶时
,应仔细寻找其他部位有无胃癌并存现象
,息肉摘除后的病例
,仍应每年做胃镜检查随访。对大多数有蒂的息肉
,最简单和最佳的处理方法是内镜下摘除;不能做内镜摘除的腺瘤
,应切开胃做腺瘤切除
,并从邻近处多取黏膜活检以观察有无异型增生或明显的癌变存在。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加德纳综合征(
gardner
syndrome
)病人的胃内也可有多发性胃底腺息肉、胃腺瘤和十二指肠腺瘤
,这种腺瘤的癌变发生率与散发的胃腺瘤相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09:39

胃息肉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与胃癌的开始时症状相似,一般表现是腹胀、腹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消瘦等,这些相似症状也常造成胃癌的漏诊、误诊。
胃息肉是胃粘膜上皮或间质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状病变,一般分为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胃息肉癌变的癌变率与有无不典型增生有很大的关系。腺瘤性息肉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30%~58.3%;增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
息肉变与胃息肉有所不同,分为幼年性息肉变、弥漫性息肉变和遗传性息肉变,幼年性息肉变无恶变倾向,弥漫性息肉变的癌变率可达20%,这也是非常高的。
胃息肉的大小一般都不到一厘米,只有很少数的人增生性息肉会引起不良反应,癌变的几率也较低。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大,但是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预防其癌变的。
通常来说,内镜切除是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另外还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专家介绍,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最后,专家提醒,为了防止胃息肉癌变,患者应每年都做一次胃镜检查,将息肉切除干净。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我保健,多了解抗癌食物、抗癌食谱,了解胃癌饮食需要注意的原则,尽量做到不给胃增加负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胃癌。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