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不杀生,还放生了,这叫行善断恶了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3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0:38

这种种都各有各的道理,都应该要仔细的辨别。若是做善事,而不知道考究做善事的道理,就自夸自己做善事,做得怎样有功德,那里知道这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造孽。这样做岂不是冤枉,白费苦心,得不到一些益处啊!我现在把上面所说过的,分类来加以说明。怎么叫做真假呢?从前在元朝的时候有几个读书人,去拜见天目山的高僧中峰和尚,问说:佛家讲善恶的报应,像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到那里,永远不分离。这是说行善,定有好报,造恶定有苦报,决不会不报的。为什么现在某一个人是行善的,他的子孙反而不兴旺?有某一个人是作恶的,他的家反倒发达得很?那末佛说的报应,倒是没有凭据了。

中峰和尚回答说:平常人被世俗的见解所蒙蔽,这颗灵明的心,没有洗除干净,因此,法眼未开,所以把真的善行反认为是恶的,真的恶行反算它是善的,这是常有的事情;并且看错了,还不恨自己颠颠倒倒,怎么反而抱怨天的报应错了呢?

大家又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那里会弄得相反呢?

中峰和尚听了之后,便叫他们把所认为是善的,恶的事情都说出来。其中有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用礼貌待人是善。

中峰和尚回答说:你说的不一定对喔!

另外一个读书人说:贪财,乱要钱是恶;不贪财,清清白白守正道,是善。

中峰和尚说:你说的也不一定是对喔!

那些读书人,都把各人平时所看到的种种善恶的行为都讲出来,但是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全对喔!

那几个读书人,因为他们所说的善恶,中峰和尚都说他们说得不对,所以就请问和尚,究竟怎样才是善?怎样才是恶?

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益处,那怕是骂人,打人,也都是善;而有益于自己的事情,那么就是恭敬人,用礼貌待人,也都是恶。所以一个人做的善事,使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到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就是私,私就是假了。并且从良心上所发出来的善行,是真;只不过是照例做做就算了的,是假。还有,为善不求报答,不露痕迹,那么所做的善事,是真;但是为著某一种目的,企图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像这样的种种,自己都要仔细地考察。

怎样叫做端曲呢?现在的人,看见谨慎不倔强的人,大都称他是善人,而且很看重他;然而古时的圣贤,却是宁愿欣赏志气高,只向前进的人,或者是安份守己,不肯乱来的人。因为这种人,才有担当;有作为,可以教导他,使他上进。

至于那些看起来谨慎小心却是无用的好人,虽然在乡里,大家都喜欢他;但是因为这种人的个性软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所以圣人一定要说这种人,是伤害道德的贼。这样看来,世俗人所说的善恶观念,分明是和圣人相反。

俗人说是善的,圣人反而说是恶;俗人说是恶的,圣人反而说是善。从这一个观念,推广到各种不同的事情来说,俗人所喜欢的,或者是不喜欢的,完全不同于圣人。那还有不错的吗?天地鬼神庇佑善人报应恶人,他们都和圣人的看法是一样的,圣贤以为是对的,天地鬼神也以为是对的;圣贤以为是错的,天地鬼神也认为是错的,而不和世俗人采取相同的看法。所以凡要积功德,绝对不可以被耳朵所喜欢的声音,眼睛所喜欢的景象所利用,而跟著感觉在走;必须要从起心动念隐微的地方,将自己的心,默默地洗涤清净,不可让*的念头,污染了自己的心。

所以全是救济世人的心,是直;如果存有一些讨好世俗的心,就是曲。全是爱人的心,是直;如果有一丝一毫对世人怨恨不平的心,就是曲;全是恭敬别人的心,就是直;如果有一丝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曲。这些都应该细细的去分辨。

怎样叫做阴阳呢?凡是一个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叫做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报酬他的。有阳善的人,大家都晓得他,称赞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名声,虽然也是福,但是名这个东西,为天地所忌,天地是不喜欢爱名之人的。只要看世界上享受极大名声的人,而他实际上没有功德,可以称配他所享受的名声,常会遭遇到料想不到的横祸,一个人并没有过失差错,反倒被冤枉,无缘无故被人栽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常常会忽然间发达起来。这样看来,阴德和阳善的分别,真是细微得很,不可以不加以分辨啊!

怎样叫做是非呢?从前春秋时代的鲁国定有一种法律,凡是鲁国人被别的国家抓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但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很有钱,虽然也替人赎回被抓去的人回来,子贡却是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他不肯接受赏金,纯粹是帮助他人,本意是很好。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很不高兴的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凡是圣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做了以后,能把风俗变好;可以教训,引导百姓做好人,这种事才可以做;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觉得爽快称心,就去做的。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末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一定要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的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动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由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照这样看来,要知道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

现在所为,虽然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对人有害,那就虽然像善,实在还不是善;现在所行,虽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能够帮助人,那就虽然像不善,实在倒是善!这只不过是拿一件事情来讲讲罢了。说到其它种种,还有很多。例如: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叫做义,但是有的时候,做该做的事,也会做错,做了倒反而坏事。

譬如坏人,可以不必宽放他,有人宽放他,这事情不能说不是义;但是宽放了这个坏人,反而使他的胆子更大,坏事做得更多;结果旁人受害,自己也犯罪;倒不如不要宽放他,给他儆戒,使他不再犯罪的好,不宽放他,是非义,使这个人不再犯罪,是义,这就叫做非义之义。

礼貌是人人应该有的,但是要有分寸,用礼貌对待人,是礼;但若是过份,反而使人骄傲起来,就成为非礼了,这就叫做非礼之礼。

信用虽要紧,但是也要看状况,譬如:顾全小的信用,是信;要顾全小信,却误了大事;反而使得大信,不能顾全,此变成非信了,这就叫做非信之信。

爱人本来是慈;但是因为过份的慈爱,反而使人胆子变大,闯出大祸,那就变成不慈了,这就叫做非慈之慈。这些问题,都应该细细地加以判断,分别清楚。

什么叫做偏正呢?从前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刚才辞掉宰相的官位,回到家乡来,因为他做官清廉,公正,全国的人都敬佩他,就像是群山拱卫著泰山,众星环绕著北斗星一样。独独有一个乡下人,喝醉酒后,骂吕公。但是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并向自己的用人说:这个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计较。

吕公就关了门,不理睬他。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罪入狱,吕公方才懊悔的讲:若是当时同他计较,将他送到官府治罪,可以藉小惩罚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他就不至于犯下死罪了,我当时只想心存厚道,所以就轻轻放过他;那知道,反而养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的恶性。他以为就算是骂宰相,也没什么大不了,一直到犯下死罪,送了性命。这就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一个例子。

也有存了恶心,倒反而做了善事的例子。像有一个大富人家,碰到荒年,穷*白天在市场上抢米;这个大富人家,便告到县官那里;县官偏偏又不受理这个案子,穷人因此胆子更大,愈加放肆横行了。于是这个大富人家就私底下把抢米的人捉起来关,出他的丑,那些抢米的人,怕这大富人家捉人,反倒安定下来,不再抢了。若不是因为这样,市面上几乎大乱了。所以善是正,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也有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例子。

这是存心虽正,结果变成偏,只可称做正中的偏;不过也有存恶心,反倒做了善事的例子,这是存心虽是偏,结果反成正,只可称做偏中的正;这种道理大家不可不知道。怎样叫做半满的善呢?易经上说:一个人不积善,不会成就好的名誉;不积恶,则不会有杀身的大祸。

书经上说:商朝的罪孽,像穿的一串钱那么满;就仿佛收藏东西装满了一个容器里一样。

如果你很勤奋的,天天去储积,那么终有一天就会积满。商朝由开国一直到纣王,它的过失罪恶,到此时便积满了,因此迅速亡国。如果懒惰些,不去收藏积存,那就不会满。

所说的积善积恶,也像储存东西一样,这是讲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到佛寺里去,想要送些钱给寺里,可惜身上没有多的钱,只有两文钱,就拿来布施给和尚。而寺里的首席和尚,竟然亲自替她在佛前回向,求忏悔灭罪。后来这位女子进了皇宫做了贵妃,富贵之后,便带了几千两的银子来寺里布施。但是这位主僧,却只是叫他的徒弟,替那个女子回向罢了,那个女子不懂前后两次的布施,为什么待遇差别如此之大?就问主僧说:我从前不过布施两文钱,*就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我布施了几千两银子,而*不替我回向,不知是什么道理?

主僧回答她说:从前布施的银子虽然少,但是你布施的心,很真切虔诚,所以非我老和尚亲自替你忏悔,便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像从前真切,所以叫人代你忏悔,也就够了。这就是几千两银子的布施,只算是半善;而两文钱的布施,却算是满善,道理在此。

又汉朝人钟离把他炼丹的方法,传给吕洞宾,用丹点在铁上,就能变成黄金,可拿来救济世上的穷人。吕洞宾问钟离说:变了金,到底会不会再变回铁呢?

钟离回答说:五百年以后,仍旧要变回原来的铁。

吕洞宾又说:像这样就会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钟离教吕洞宾点铁成金,不过是试试他的心而已。现在知道吕洞宾存心善良,所以对他说:修仙要积满三千件功德,听你这句话,你的三千件功德,已经做*了。

这是半善满善的又一种*。一个人做善事,而内心不可叨念,仿佛自己做了一件不得了的善事;能够这样,那么就随便你所做的任何善事,都能够成功而且*。若是做了件善事,这个心就牢记在这件善事上;虽然一生都很勤勉的做善事,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

譬如拿钱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钱,这才叫做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了;即使布施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这个心,不能够忘掉所做的善事;虽然用了二十万两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的福。这又是一种说法。

怎么叫做大善小善呢?从前有一个人,叫做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的魂引到了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支筷子那样小罢了。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秤秤看,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反而比较轻,而像一支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比较重。卫仲达就问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会犯了这么多的过失罪恶呢?

主审官说: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那就是犯过。

因此,卫仲达就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说: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

卫仲达说:我虽然讲过,但是皇帝不听,还是动工了,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疏表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

主审官说:皇帝虽然没有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目的是要使千万百姓免去劳役;倘使皇帝听你的,那善的力量就更大了哩!

所以立志做善事,目的在利益天下国家百姓,那么善事纵然小,功德却很大。假使只为了利益自己一个人,那么善事虽然多,功德却很小。

怎么叫做难行易行的善呢?从前有学问的读书人,都说:克制自己的私欲,要从难除去的地方先除起。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叫作仁?孔子也说,先要从难的地方下工夫。

孔子所说的难,也就是除掉私心;并应该先从最难做,最难克除的地方做起。一定要像江西的一位舒老先生,他在别人家教书,把两年所仅得的薪水,帮助一户穷人,还了他们所欠公家的钱,而免除他们夫妇被拆散的悲剧。

又像河北邯郸县的张老先生,看到一个穷人,把妻儿抵押了,钱也用了;若是没有钱去赎回,恐怕妻儿都要活不成了。于是就舍弃他十年的积蓄,替这个穷人赎回他的妻儿。像舒老先生,张老先生,都是在最难处,旁人不容易舍的,他们竟然能够舍得啊!

又像江苏省镇江的一位靳老先生,虽然年老没有儿子,他的穷邻居,愿意把一个年轻的女儿给他做妾,愿能为他生一个儿子。但是这位靳老先生不忍心误了她的青春,还是拒绝了,就把这女子送还邻居。这又是很难忍处,而能够忍得住的事呀!所以上天赐给他们这几位老先生的福,也特别的丰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0:38

善恶标准与行善断恶的方法——达真堪布
2007-12-28 20:33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善恶的区别。谁都会说 “要行善、要断恶”,但是,善和恶很难分辨。你觉得这是善,实际上这也许是个恶;你觉得这是恶业,实际上也可能是个善业。我们一定要把善恶分清,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的标准在哪?我们都会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丝毫不虚。你行善了,一定会有善报;你做恶了,一定会有恶报,感受不好的结果。这个善恶的标准在哪里呢?区分善恶的标准有很多种,小乘里讲的、大乘里讲的、密乘里讲的都不完全相同。

因贪嗔痴而发生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都是恶。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都是善。这是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共同承认的善恶的标准。

小乘里、大乘里、密乘里讲的善恶也有不共同的。小乘里讲,为世间法、为暂时的利益而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了自己解脱、了脱生死,为了寂静涅磐而所做一切,都是善。这是小乘所讲的善恶的标准。大乘里讲的,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了他人、为了众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这是大乘里讲的善恶的标准。而在密乘里,能将一切境、一切人都观为清净*,这才是善。如果有不清净、不*的想法和念头,在这样的念头中做一切事,都是恶。

小乘里,特别强调不能对世间法有贪念和染着。大乘里,特别强调不能自私自利。密乘里,特别强调不能有不好、不*、不清净的念头,一切都本来*,本来清净,一定要这样观。如果有不好的、不*、不清净的念,都是恶。善恶的标准一个比一个高,修行的层次也是一个比一个高。善恶的要求一个比一个严格,一个比一个*。这些一定要弄明白,否则我们怎么行善断恶?连善恶的标准都没有明白,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那你怎么取舍善恶?很多人都很迷茫。一定要弄明白这些善恶的标准。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善良,但是还有诸多如意、不顺利,就开始埋怨,开始怀疑,开始产生这些不好的念头和想法。原因是什么?不懂善恶的标准,不明白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所以不会行善断恶。

这都是佛法里讲的善恶。还有一般的善恶,即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要获得人身,必须具备很多条件,其中有一条,就是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断恶行善,这里指的“断恶行善”是一般的善恶,不同于刚才我讲的那些善恶标准。

什么是一般的善恶?要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在皈依三宝基础上,有皈依的戒律,才能获得人身,才能获得人天的福报。什么叫断恶?什么叫行善?我以前也讲过,这是一种决心。不杀生,这不叫断恶;去放生,这也不叫行善。那什么是行善?什么是断恶?能从内心里下决心:“我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害众生的生命。”这叫断恶。“我从今以后,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爱护自他的生命。”这叫行善。没有这两个决心,光不杀生,光去放生,这不叫行善断恶。

我今天为什么讲这个?现在很多人连一般的行善断恶都没有,更别说佛法里讲的行善断恶了。小乘大乘,及显密共同的善恶,一般人做不到,有修行的人才能做到。我们很多人,连一般的人身都得不到,连人天的福报都没有。你虽然做了很多功德,也没有去做恶业,但是你实际上连一般的行善断恶都没有,你不能获得人身,连人天的福报都没有啊!

身有三种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口有四种恶业: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意有三种恶业:贪心、害心、邪见。要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包括断除杀生,爱护自他生命;断除偷盗,做布施;断除邪淫,受持戒律;不妄语,说谛实语、真话;断除恶语,说悦耳语、好听的话;断除离间语,化解怨恨;断除绮语,念佛持咒;断除贪心,持舍心;断除害心,修饶益心;断除邪见,修正知正见。这都是要求从内心里立下誓言,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

这都是一般的行善断恶,很多人连这个都没有做到。只是不杀生,没有下决心;只是放生,没有下决心。从内心里要立下誓言啊!否则不叫行善断恶!断除偷盗也要心里立下誓言、下决心,“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偷盗、不占别人的便宜”,“从今以后我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的做布施”。邪淫也是,仅仅是不邪淫不叫断恶。从心里立下誓言、做决定,“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做邪淫这些事”,从心里头下决心、做决定,“从今以后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受持戒律”。戒是不应该做的,律是应该要做的。心里没有立下誓言,没有下决心作决定的话,你虽然不杀生了、吃素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断恶行善。你心里立下誓言了、下决心做决定了,这才是真正的断恶行善。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做到断恶行善,连善恶的标准都不知道,盲目地“行善断恶”,盲目地学佛修行,这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可能解脱,也不能成佛。

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心转变了,一切都会转变。我们持咒念佛、诵经打坐都是为了转心,如果你心没有转过来,念没有转过来,这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别浪费时间了,不要再荒废光阴了!真的,从内心里不要再那么愚痴颠倒。佛已经告诉我们了,上师已经告诉我们了,怎么念还是转不过来呢?怎么还醒不过来呢?

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根本不是为了解脱、成佛,都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世间的琐事,身体、家庭 事业等种种的事情。这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利益,别做这些梦了。

的确,我们都需要健康长寿,需要家庭和睦,需要工作顺利,需要一切*,但是我们不能刻意求这些,不能为此而奔忙,不能特意为了这些而学佛、念佛、诵经、持咒。你特意求这些,根本不可能得到。那怎么办?我们完全为了解脱、为了众生而学佛、修行、念佛,这样的话,健康长寿这些世间的名闻利养自然就有。如果刻意去求的话,这就错了,你永远达不到目的,我们把这个念转过来,一定要为众生。为了自身解脱而学佛修行,不是大乘修行者;为了自己成佛而学佛修行,也不是大乘修行者。为了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真正的大乘修行者,这样我们才能彻底解脱、究竟*。

火没有点,你想得到灰是不可能的。你要的是灰,你得把火点上啊,才有灰。火没点上,灰从哪里来?为众生、饶益众生,是火,把这个火点上,自己的这些私事 ——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一切如意,这都是灰,自然而然就有了,不要也有了。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的,他们不要名誉、利养,然而这些自然而然就来了,想躲也躲不开,不要也来了,没办法。世间的这些人,从小到老,从早到晚,为了这些天天奔忙,却始终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和目的,所以不能刻意去求这些。在佛菩萨面前,我们念佛持咒的时候,不要特意求这些,一定要如理如法的,把心胸打开,心量大一点,目光广一点。

比如说痛苦和快乐。你执着痛苦而想逃避,这本身是个痛苦,你永远脱离不了这个痛苦;你执着于快乐,想追求快乐的时候,这本身是个痛苦,你越追,快乐离你越远,你越得不到快乐。我们不执着于快乐,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就来了。我们不执着于痛苦,更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你了,这本身是个大快乐。这是一种方法。

我们要为众生,要饶益众生,这样我们才能解脱,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的愿望,才可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不是我们很多人都要的吗?“我想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想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但是你心不平,哪有平安?心不自在,哪有自在?心自在了,才有自在;心平静了,才能平安。佛讲 “愚痴颠倒”,你看,我们想要快乐,但是我们所做一切都是痛苦的因,不是快乐的因;我们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我们所做一切都是痛苦的因。我们所想和所作所为都是背道而驰的,我们都想快乐,但是不会行善,这就叫颠倒!

念转过来,不要特意地去追求什么;如果你刻意去求的话,这本身就是个障碍。你总想为健康,总怕生病,这本身是个障碍——障碍了你的健康。为什么这么说?它障碍了你得心灵的健康。你这样患得患失、烦恼痛苦,你的心灵已经不健康了;心灵不健康了,身体就自然会受到伤害。平安也是,你总想得到平安,怕出事,这也是一种患得患失,它本身是个障碍。执着、患得患失,会烦恼痛苦,以致于我们很难解脱。

勇敢一点,怕什么啊?身体有病了,想从中解脱的话,你心别慌。第一你要相信自己的因果,第二你要知道这是个机会。机会来了,心里不能害怕、难过、着急,你应该高兴。消业的机会来了,还债的机会来了,修行的机会来了,你不应该逃避,应该面对,勇敢地面对。好好忏悔,好好修,发慈悲心,给所有的众生,尤其是给那些冤亲债主,然后修自轻他重的慈悲心。

这世界上有病的众生很多很多,你代替他们受苦受累,愿把所有的病苦等都拿到自己身上,为众生受苦受累,这叫自轻他重菩提心。这些机会来了,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珍惜这个机会,甚至去做。这样,你的病很快就会恢复,你很快就会解脱。这是方法啊!这种方法叫佛法,这是解脱病苦的方法。你想解脱病苦,早日恢复,你就不要特意去想这些,而是要按照刚才所说的那样去做,你真做到了,不可思议的事就会发生了。这是心转念转,念转了,业障就消了;业障消了,病就没有了。病苦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业力没有了,哪还有这些显现,哪还有这些感受啊?

我说过,事都是好事。这样好好的学,一切都会好,自然而然就好。你发大心、发大愿,就有清净心的力量,清净愿的力量。你有个清净的愿力、清净的心,一切都会吉祥*,一切都会好,这就是力量,这个力量胜过任何的力量。清净心的力量是最大的、最广的、最好的,用一颗清净心来对待一切,你就会胜利。

我们现在也发心发愿,但是不清净,私心杂念没有去掉。今天发这个心、明天发这个愿,但是这个“我”始终没有去掉,这些杂念始终没有去掉,你所发的心、你所发的愿不清净,不清净的话,就没有什么力量了。清净心是佛,有佛的力量;不清净是凡夫,凡夫哪有力量啊?

发清净的心、发清净的愿也很难,从基础修,修出离心、修菩提心、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才能做到。因为那个时候才去掉了“我”,才去掉了妄想分别这些杂念,之前无法去掉啊!真的,别再自欺欺人。

我先问:你是不是真想解脱的人啊?你是不是真想成佛的人啊?现在很多人都是假的,不是真心想解脱,不是真心想成佛,就像刚才说的,学佛修行都有目的,有追求,都为暂时的一些利益、名闻利养,很多人都是为了健康,为了平安,为了顺利,为了赚钱发财。别做这些梦!不可能,别想了!如果可能,也是暂时的,暂时有点收获,但是这都会变。你得到的不是恒常的、不变的;都是世间的,都会变;不是无漏的,都是有漏的。那怎么办?你别为自己,你得为众生,饶益众生,心胸打开,去圆融,去容纳。能圆融一切,容纳一切,心地变得如如不动,那个时候才有恒常不变的健康长寿、恒常不变的幸福快乐,名闻利养都是恒常不变的,自然而然就有了。都是虚空藏嘛!要什么就有什么,源源不断的。这都不是有漏的,而是无漏的;不是短暂的,而是恒常的。短暂的这些,都是一种痛苦。

世间的福报都离不开痛苦,很多都是痛苦的因和痛苦的果。你看看,有家也是痛苦,没家也是痛苦;有钱也是痛苦,没钱也是痛苦;有权也是痛苦,没权也是痛苦。哪个不是痛苦啊?都想的开一点,世间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不缺这个缺那个,不要这个要那个,这不都一样嘛!有*就有失望,有盼望就有绝望。这都是相对立的。你觉得快乐,有快乐就肯定有痛苦。

什么叫大快乐?我们平时所说的快乐,都是跟痛苦相对立的快乐,这不是真正的快乐,这本身就是种痛苦。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超越凡夫、超越世间、超越轮回的一种快乐,这个快乐是不可说的、不可喻的、不可言的。我们现在用大快乐来形容,实际上是无可形容的,只能用“大快乐”来大概地说明。

真正的快乐不可言、不可喻,是我们这些凡夫人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快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愚痴颠倒,把苦当成乐,把假当成真。我们所认为的这个真也不是真正的真。什么是*、真理?这些都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想和范围,是通过修行而得的内心的一种觉受,这都是不可喻、不可言,我们想不到、说不清、无法表达的。就像哑巴吃糖块一样,他知道这个糖块的味道,但是他无法说出来。我们通过修行,最终有一种觉受,会得到一种快乐,这个快乐就像哑巴吃糖块一样,是不可喻、不可言的,无法能够说清的。

心经里也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我们现在讲,色就是有,空就是没有。我们凡夫人能够了知的这个“有”和“没有”是无法双运的,无法合二为一的。因为色是有,空是没有,有和没有是相反的,有就不是没有了,没有就不是有了。在同一个时间、地点里,对同一样东西而言,有和没有是矛盾的,不能说“也有也没有”。凡夫人的思想就是这样的,都是矛盾冲突。

一切法的*和真理,有和没有是双运的,合二为一的,是一体的。这个有和没有已经超越了我们凡夫人的思想范围,不是我们所想的有和没有,也不是凡夫人境界里的有和没有。站在凡夫人的境界里,就不能说有和没有是一体的;站在佛的境界里,可以说是一体的。这是一切法的*和真理,我们现在用真空和妙有来形容。色是有的,这是妙有;空是没有,但这是真空,是体空。一切法的体是空的,相是有的,这个空是真空,有是妙有,这两个可以双运的,一体的。

现在很多人又不懂装懂,“不能观想啊,这不是着相嘛!”观想不是着相,你什么也不想在那里呆着,这才是着相。你什么也不想,不想那些事、那些人,你就以为没有着相似的,实际上这就是着相。特意不想,这就是着相。有相才有无相,相离不开空,空离不开相;相本身是空,空本身是相。我们从相上修,才能体悟空。没有相怎么体悟空啊?没有相的这个空是单空,这不是*,不是实相,也不是我们的本性,也不是一切法的*和真理。我们通过仪轨观想,这才是真正的修实相,是真正修*真理的。不着相不是要离开相,不是要远离相。没有相,你怎么体会这个空?有相才有空,相的体才是空。你没有相,这个体空从哪里找啊?找不到!观想不是着相。不管你是执着于这个空,还是执着于这个相,这都是着相。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相,这才叫不着相。相是不障碍,执着才是障碍。这些都一定要弄明白、搞清楚啊!

我希望都能从基础开始,别认为自己很有修行、很有知识,就不好意思下来。都下来吧!从基础开始修,扎扎实实的。我不是针对一两个人说的,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我们要好好的观察自己,自己最清楚自己,相续中有没有这些心——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如果没有的话,别装修行者,别装成就者,别装菩萨!“我是老居士,都叫我老居士、老菩萨,我现在哪好意思从基础修啊?”太可怜了!也有这样的人啊,知道自己修行不够,但是不好意思下来,从基础开始修。多可怜啊,多愚痴啊!还在那边装修行人,装成就者,装老居士,装老菩萨。哪有你这样的老居士、老菩萨,内心里面那么的肮脏,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我执我爱,都是自以为是!谁也不听,自己说了算,那么自私地学佛修行,这种人今生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来世只有一个下场,就是金刚地狱。希望你再仔细的看一看《轮回过患》,看看地狱的痛苦,有一天你真的下地狱感受地狱的痛苦的时候,你能受得了吗?这不是儿戏,不是笑话,这都是事实啊!轮回的过患、地狱的痛苦都是事实啊,还在那边装老居士、老菩萨!但是众生就是这样,没办法,佛说过,众生难度。众生特别刚强难度,特别难以教化。傲慢心、嫉妒心那么多,根本看不出来自己的毛病,更不敢改自己的毛病。别人有修行了,他就心里不踏实,心里头老嫉妒。你看,贪嗔痴慢疑等等所有的这些烦恼都束缚着他,多累啊,多苦啊!什么“面子、面子”,还要这个“面子”?!你快要下地狱了,还讲这个“面子”!我说的都是实话啊,不要这样,从基础开始好好的学修。

没有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不可能做得到“清净平等随缘自在念佛”,不可能做得到万缘放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念咒、修本尊不可能有成就。修净宗、禅宗、密宗的人很多,净宗里念佛求往生,这是“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才能往生,不是一般的念佛。不是你光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都说“禅宗殊胜,还是修禅宗吧。”禅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无法修禅宗。如果没有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无法明心见性。现在很多人都修密宗,念咒修本尊,说“我修的是什么什么本尊。”在五种*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次第才能修本尊,不通过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的这些修法,无法能够做到。你对世间的贪恋心还没有断,还在贪着这些琐事,没有修菩提心,那么自私自利,能成佛吗?哪有这样的佛啊?这是不可能的!

都会说“放下,放下”,能放下吗?放下,不是放弃啊!有智慧、有修行的人,大成就者才会放下,才能放下,不是谁都会放下,谁都能放下的。一说“放下吧”,很多人就都放弃了。遇到什么事,谁都会说“随缘吧”,随缘,谁都能做到吗?一说随缘,就都随便了,没有责任感,不认真。造业啊,正在造业啊!随缘是随便吗?这个特别严重!随缘,不是随便,有大修行、有大智慧的人才会做,才能做到。又都会说“别执着,别执着”,什么叫别执着?有大智慧的人、登地以上的菩萨才会做到。一说不执著,就“别想了”、“别做了”,不执着不是不想,不执着不是不做。都会说,都不会做,都没有明白。别这样欺骗自己。

你是想解脱、想成佛吗?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佛,你必须要脚踏实地好好的学修,从基础开始,先把出离心修出来,再把菩提心修出来,然后把证悟空性的智慧修出来。出离心是什么?对世间没有贪恋,真想解脱,这叫出离心。菩提心是什么?没有私心,不为自己,只为众生,只有饶益众生的心,这叫菩提心。什么叫证悟空性的智慧?一切能看得如幻如梦,不执著。把这三种心统统修出来,一点点也不难。出离心不是逃避心,一样可以工作,一样可以生活。没有私心,不是没有责任,不是没有成功。不妄想、不执著,才是自在,才是*。

都好好学,好好修,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最后,我们共同做回向,把*的功德、闻法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早日离苦得乐,早日证得大*的境界!此福已得一切智,催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0:39

天地不仁!

天底下本来就没有善恶好坏,这些都是庸俗的人以自己的观念区分出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0:39

我觉得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动物也一样
先拿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两面性的,在监狱里的犯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再好的人,也会有私欲

再拿动物来说,蜜蜂会采蜜给人类,就是益虫,青蛙会吃青虫,对人类也是有益的,相反黄蜂不会采蜜,人类去捉弄他,它保护自己蛰人,人类就说它是害虫
老师教育小孩子,见到害虫要消灭,见到益虫要保护,可见中国小孩从小就进入了一个不小的误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0:40

好与坏?善与恶?判断的唯一标准是:
凡是利益社会大众的就是好是善。
凡是自私自利的就是坏是恶。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