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比较”是谁提出的?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统治;*的发展陷入低潮。
过程:二七罢工后,中国*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和*的合作。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比较是*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党和他合作。同时,*国际也指示中国*党要和*合作。
孙中山在第二次*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3年,中国*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同时保持*党在*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性;帮助*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1924年初,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党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大会同意中国*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华北事变后,*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过程:1935年底,**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在党的活动分子的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他指出: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会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来领导。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实行“兵谏”,*蒋抗日。*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第二天,*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一致抗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第二天,*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后中国改变军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22日,国名当公布了**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热心网友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华北事变后,*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过程:1935年底,**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在党的活动分子的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他指出: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会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来领导。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实行“兵谏”,*蒋抗日。*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第二天,*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一致抗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第二天,*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后中国改变军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22日,国名当公布了**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但后来,*开始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破坏了统一战线。

热心网友

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统治;*的发展陷入低潮,*急需改革。
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华北事变后,*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