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gender的现实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21:52

本周日,5月17日,是一个特别的节日“IDAHO (The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的缩写)”,中文经常把它翻译成“国际不再恐同日”,但实际上,它的英文名包含的不仅是反对“对*的恐惧”,也反对“对跨性别人的恐惧”。

自2001年荷兰成为第一个认可同性婚姻的国家以来,到2015年1月,全球已有17个国家在全国性法律中认可同性婚姻,4各国家在部分地区或省份承认,如美国。此外还有17个国家、5个国家的部分地区虽未承认婚姻合法,但实际上承认同性伴侣关系。

但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性少数人群(LGBTQ:女*者Lesbian、男*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跨性别者Transgender、酷儿等对性别身份疑惑的人Queer/Questioning)仍有许多误解,其中不少都源于“恐同者(恐惧*者)”们的杜撰。无论是对行为的误解,还是对同性伴侣之间的沟通、相处方式的误解,都是基于将性少数人群标签化的立场。

绝大多数时候,盲目的恐惧都来源于无知。事实上,包括*在内的性少数人群,只是与人种、国籍、生活环境一样,是一个人众多特质中的一种,并非凌驾于其他性格特点之上的标签。那么今天Mimi为大家介绍关于LGBTQ(Les女*,G男*,B双性恋,T跨性别人,Q酷儿),最常见的14种误解。另外,其实现在性别和性取向已经远远不止LGBTQ这么几种,可选的很多,本文最后做了一些罗列,来看看有没有比“男”、“女”更适合你的性别定义。

误解1、*总是滥交。

尽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者总是拥有多个性伴侣,但他们其实并不比异性恋者的滥交频率更高。一项针对12年跨度的长期研究表明,同性伴侣的分开几率要低于异性伴侣;另一项研究则证明,*和异性恋的性伴侣数量大致相当。

误解2、Gay都热爱*。

在外界看来,“后入”似乎已经成了男同身份的必备标签。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男同是不接受甚至厌恶后入的,而不少异性恋者也是后入的爱好者。也不要把GAY标签化为“攻”或“受”。

误解3、*情总是不长久的。

谁说同性伴侣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感情?很多*情都维持了10年以上,他们在这段关系里的承诺都是认真的。

误解4、LGBT的性取向,仅仅意味着他们在“性”这件事上的取向。

性取向决定的是你和什么样的人会互相吸引,你本能地会和什么样的人在情感和身体上亲密,而不仅仅是性。

误解5、LGBT是一种心理问题。

同性、双性恋或跨性别者都只是反映了人类性取向的多样性,并非有内在的病理学原因。

误解6、同性伴侣抚养长大的孩子,也会变成*。

研究表明,他们并不会比异性夫妻抚养大的孩子有更大可能变成*。

误解7、由同性伴侣抚养大的孩子,容易有消极和负面情绪。

美国国家纵向女童家庭研究中心(NLLFS)的研究发现,在自尊水平、性别角色、性取向及与性别相关的其他心理问题上,在同性家庭和异性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并未表现出差异。事实上,被女同家庭抚养大的孩子,在自尊、自信方面比异性家庭孩子更高,而且更少有破坏性和侵略性的行为。

误解8、儿童性侵者中大部分是*。

在恋童癖者中,gay并不占多数,大约90%的儿童性侵者是异性恋。甚至许多对男童实施性侵的男人,在*的亲密关系中也是异性恋。

误解9、Les都是因为和男人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才变成女同的。

从Gay和les所得到的信息表明,他们和异性的交往和性经历往往都是积极和愉快的,只不过随后发现,与同性的经历会更愉快,更能产生本能的互相吸引。

误解10、*者拥有特定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所谓的“gay lifestyle”都是伪命题。对于*人群来说,每个个体的人中、年龄、信仰、国籍、生活环境、价值观都不同,每个人也都是的存在。没有什么*生活的一定之规。性取向只是他们身份属性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凌驾于其他身份属性之上的。

误解11、*者见到每个同性都想“勾搭”。

直男/女们会见到每一个异性都想冲上去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就是人尽可夫呢?

误解12、同性父母的教育技巧和异性恋父母不同。

美国心理协会(APA)的研究表明,二者在教育技巧上没有区别,同性父母的孩子也未表现出什么不足。同性父母甚至会表现出更好的合作和平等,他们也会在抚养孩子上投入更多,孩子也因而表现得更加深情。

误解13、同性伴侣之间的相处方式和异性伴侣大大不同。

针对已婚或同居的同性、异性伴侣超过1万2千份的问卷调查和超过300个案例的采访,同性伴侣和异性伴侣恋爱的相似性远远多于不同之处,相处方式和调节机制都非常类似。

误解14、异性之间的关系“质量”比同性要好。

影响一段关系“质量”的因素是因人而异的,并受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不过,样本分析显示,同性伴侣的关系与异性伴侣的确有一些微妙的差异(但并不能简单地以好或坏来评价),比如,与异性恋伴侣相比,男同伴侣会更重视给彼此更多的自由空间,女同伴侣则在强调性的同时会表现得更亲密,更要求双方平等。

性别、性取向相关名词词典

性别和性取向是两个概念。性别是指“我认为自己是什么性别”。性取向是指“我的*指向什么性别”。

Androgyny: 同时表现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人

Androsexual/Androphilic:被男性气质吸引的人(包括展现男性气质的女人、跨性别人等)对应的被女性气质吸引的人是Gynesexual/Gynephilic。

Asexual: 对任何人都没有*的人

Bigender/a third gender:认为自己无法被传统男、女两性中的任何一种定义的人。另外有Binary Sex,区别是bigender偏向心理社会性别,sex偏生理性别。

Closeted: 隐瞒自己性少数人群的人(藏在柜子里的人)

Cross-dressing: 爱穿一些不符合传统性别形象的衣服的人,不一定是病态的,可能只是觉得有趣好玩,也有可能是性癖好,也有可能是跨性别人。也叫Transvestite。

Drag King: 无时无刻都表现出强烈的男性特质的人(夸张的程度)Drag Queen是对应的女性。

Dyke: 女*的昵称,是一种自豪的自称。 Faggot是男*自豪的自称。

Fluid(ity):是性别认同和性取向有流动性的意思,可男可女可弯可直的同学们不妨用这个。

Genderless:不认同自己属于任何性别的人。

Hypersex(ual/-ity): *高涨的人,以前被看成一种病,现在已经被从美国诊断标准DSM5中取消了,现在已经不是一种病了。

Intersex:是指那些出生就同时具有两性解剖结构的人。比如生殖器官的构成介于两性之间,比如女孩有明显较大的*,或者生来没有*的开口。

Pansexual: 泛性恋者,会被所有性别的人吸引的人(包括被跨性别人等吸引)

Skoliosexual:只被那些性别认同模糊的、跨性别人等性少数人群吸引的人。

Transgender/Transsex:是指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和生理性别不符的人。生下来是男性的生理构造,但是认为自己是个女人。两者的区别在于,transsex的这种感觉更强烈,以至于她们通常会接受外科手术来改变性别。

Transitioning:性别认同或者性取向正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状态。

另外介绍三个有*含义的词:

Cisgender:是指那些生理性别,性别认同,和对性别的表达是一致的那些人。又会引申出cis-man和cis-woman这两个词。用cis-woman举例,生下来是女性,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女性,自己所认为的女性形象和社会认为的女性形象一致。Cisgender这个词是指在性别和性取向的世界里,最有权力,最不受歧视的一批人。

Queer:即酷儿。是指所有那些突破传统两性二元性别和性取向结构的人。在这里和大家解释一下性别和性取向是两个概念。性别是指我认为自己是什么性别。性取向是指我的*指向什么性别。我们现在已经熟悉的*,双性恋,以及今天介绍的上述这些不受限于男女的性别认同方式,全部可以统称为酷儿。

Ally: 自己是异性恋,但是支持性少数人群的人

(最常用以前是LGBTQ,现在已经升级为LGBPTTQQIIAA+: Lesbian, Gay, Bisexual, Pansexual, Transgender, Transsexual, Queer, Questioning, Intersex, Intergender, Asexual, Ally。)

性别是虚构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差异远大于不同性别、性取向之间的差异。

愿世界不再恐惧性少数人群,愿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Cisgender们都能成为Ally,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没有负担、不需恐惧地,自由地做自己。

本文编译并整理自Yourtango.com、Queereka.com及Mental Health上登载的Robert Kertzner、Ray Smith的研究

本文封面:IDAHO by Kate Hart

本文插图:Lesbian and Gay Pride, London, 1985 Photo credit: Photofusion

1973 National Gay Task Force at a Gay Pride Parade. Uncredited photographer and source Huffington Post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