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主性】
新课改的基本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包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是教育中常常讨论的热门话题。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二字包含的意义恐怕已不能以"传授知识"为满足。在各种值得教育工作者加以注意的问题中,尤其不可忽视的,应当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及其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一、自主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教。"我们应当把单纯的传授知识看成是授人以精神之"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才是我们对这句古训精神的真正继承和活用。虽然教师素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完成对一个人的成功教育,却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可以做到的。与之相关的,不单有获得知识的方法、获得知识的途径和对知识的运用,还有知识的取舍。而品格、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更不是书本知识所能解决的范畴。新的课程改革正是针对与传统教育弊端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努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育工作者们难免会在工作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培养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正可以作为解决这些困难的利器。
先从高等教育谈起,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他们的学习具有相当的自主性,这是因为他们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极少受到干预,这一点正是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如果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无法适应现在的高等教育*的。而义务教育的情况正好相反,教育者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往往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时间、顺序等各方面加以指导或者说是干预。其心态,恰似害怕孩子溺水而不肯去掉孩子游泳圈的家长们,其结果自然是怎么也无法学会游泳。对学生呵护有加的老师们,若不想扮演踏进乌龙球的后卫一样的尴尬角色,就应当有相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魄力及培养其自主性学习的耐心。
有必要提醒教育者们的是,学生在学校接受课堂教育的时间虽长(一般至少要占每天清醒时间的1/2),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大部分的知识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相反,课堂外丰富多彩的世界带给他们的东西要多得多。换句话说,大量的知识是在没有人传授的情况下得到的,这种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以前几乎与教育工作者毫无关系,而其效率,是与个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成正比的。有鉴于后者,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学习的情况就会增多,其效率也势必增高。
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对知识的使用正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不二法门。学外语的*多赞成的是:在教室里学习某国语言三年,也不一定抵得上去那个国家呆上半年。这正是因为有较多的机会和环境使用所学知识的缘故。多年来我们使用的让学生巩固知识的方法是作业,它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学生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使用才学到手的知识并从中产生快感,若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学到知识后就产生找个题目来试试的冲动,则教与学双方都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了。然而,设想虽然美妙,但是想要真正实现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要让学生一下子摆脱"什么都听老师的"那种旧观念,又不能让他们"自主"的过了火,不像控制砸核桃的力道一一既砸开核桃又不砸烂里面的肉那样简中。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就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耳濡目染来形成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说明了有了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学生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古文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自主渴望获取知识,期盼认识世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才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苦役,而是一种乐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及教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我们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生动语言,融知识的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及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于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占有欲。再有就是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地学习知识,活跃思维,努力进取。
其次是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教学中要设计有诱导性的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是在愉悦、宽松、和谐、有*的气氛中进行,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使他们能主动地去探究、轻松地去理解和自主地获得知识,使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试想:学习本是孩子的天性,为何曾经不停地问这问那的小孩到了学校,几年下来却见到问题头就疼,非要由老师或家长看着才能学习?小孩缺乏自觉性似乎不是个合理的解释,我的看法是,本来和"学"同等重要并互为-体的"玩",不仅被压抑,更硬生生地与"学"拆开,是造成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不主动学习的孩子很多,不主动去玩的孩子却很少见。因此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寓教于乐,是让学生产牛主动性学习的主要战术。
再次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不要做"牵牛郎"。魏书生说过:"我一贯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提倡公开化,提倡教学民主化,提倡师生共同商量。"自古以来,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到现在为止似乎也没有消除或逆转的迹象,但在教学关系十忽视学生主体的地位,把他们当作客体来看待的话,却是不得不纠正的误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教师不应当过分注重讲台上的居高临下和权威,应常常走下来,融入学生中去,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即"平等中的首席",改变过去那种"你教我学"的课堂局面,使学习具有互动性,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避免缺少老师的指导使学习变得盲目。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获取知识,并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课改的目标。
最后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课改要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要实现"会学"的目标,我们教师就得想方设法,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实际情况大致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完成"学"的任务。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步骤可有以下几步:(1)确立目标;(2)自主学习;(3)讨论;(4)质疑;(5)练习;(6)检测;(7)反思。
总之,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是对教师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学心中所思,学所想之学,学所用之学,为兴趣而学,为目标而学,则事半功倍。真希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正确地实施于日常的教学之中,为培育出众多的健康而快乐的下代英才而努力奋斗。
热心网友
1、首先要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2、就是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要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他找到成就感。有的孩子学了老半天觉得没啥提高,就放弃了。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成就感,所以孩子才会觉得学习乏味,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很多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其原因之一就是,在游戏中,孩子会体会到一种曾为有过的成就感。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会有进步。家长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对于孩子的错处,不要过于批评,因为过多地批评,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表扬为主的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要使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父母必须做孩子的榜样,先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喜欢看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地学习。
4、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孩子不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是很难的,强迫不是好办法。一个家庭中父母如果成天自己坐在电视机前或是电脑前玩,而大声地呵斥孩子去看书,这其实是很难有什么说服力的,孩子从心里是不“不服气”的。因此
日常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效应。
5、父母不仅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也要注意自己的学习。大人通常情况下总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们的事,其实做家长的也要学习如何做家长。可主动上网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论坛或有关知识看看,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同时与其他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把每家庭教育孩子的得与失拿出来交流一下,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收获更多喜悦。
6、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著名的“赏识教育法”提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观点已成为当代教育学上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一味指责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指责式教育对孩子改变身上的坏“毛病”收效并不大,有时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想着法地和你“捉迷藏”、“打游击”
,改“邪”归正,收效良好。
热心网友
妈妈都想要保护好孩子免受任何伤害,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更需要妈妈的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和成长。
不要强迫孩子
父母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能强迫孩子做他能力未达到的事。
我们想让孩子尝试新的东西,变得更自主。可是如果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就去强迫。这可能会事与愿违,让孩子感到挫折和失败,而不敢进行新的尝试,他们就会更加依赖我们。
可以先让孩子选些简单的任务来做,比如说收拾玩具、铺床,或者把书放进书包里等等。
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想让孩子更自主,可以让他们参与做一些家务,比如摆放餐具,给植物浇水等。
让孩子参与做家务,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参与和贡献是很重要的,这会让孩子在不同的角色里成长。
给训练设置固定时间
固定的日程安排会帮助孩子成长,在学习时也不例外。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来让孩子尝试新的技能,比如说叠纸巾,擦桌子等。
当孩子做好后,父母一定要及时赞扬孩子,但是要赞扬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做的尝试和努力,而不是赞扬结果,这会让孩子更愿意尝试。
让孩子来做决定
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你可以逐渐尝试让孩子做一些决定,这样孩子就知道他的想法是被重视的。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决定是要吃苹果还是香蕉?出门时是要穿红色还是蓝色的鞋子?
准许孩子做决定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更会鼓励他们愿意思考。
给孩子适时的支持
让孩子并不意味着不管孩子,当孩子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及时帮助他。比如孩子受伤了,或者孩子感到害怕,提供帮助并不会阻碍他变得。
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静的时候,会去尝试更加。让孩子感到舒适,给孩子关心,这些不是鼓励性的敌人,恰恰是走向的最好支持。
当然,支持孩子也并不意味着当孩子感到沮丧时马上冲进去把事情变得完美,而是要去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
不再使用宝宝语
人们接受到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就会决定他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孩子也是这样。
所以,不要再用宝宝的呀呀学语和他们说话了,用正常*之间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比如说,不要问“要不要喝水水”,而是问“你喝水吗?”。
寻求孩子的帮助
大多数时候孩子都要依赖父母。佳禾早教师建议,你也可以请孩子帮你。
比如拿个东西,或者研究一个玩具怎么运转的,你可以说,“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你有没有主意?” 或者简单的说“你可以帮我吗?”,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他们也会为此而骄傲,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更愿意自主~
热心网友
智慧家长教你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