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5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24
欧姆
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生于巴伐利亚埃尔兰根城。欧姆的父亲是一个技术熟练的锁匠,对哲学和数学都十分爱好。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并受到有关机械技能的训练,这对他后来进行研究工作特别是自制仪器有很大的帮助。
1800年在中学接受过古典式教育。1803年考入埃尔兰根大学,未毕业就在一所中学教书。1811年欧姆又回到埃尔兰根完成了大学学业,并通过考试于181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17年,他的《几何学教科书》一书出版。同年应聘在科隆大学预科教授物理学和数学。在该校设备良好的实验室里,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发明。他最主要的贡献是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公式,后来被称为欧姆定律。1826年,他把这些研究成果写成题目为《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欧姆在1827年出版的《动力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从理论上推导了欧姆定律,因此他对声学也有贡献。1833年,他前往纽伦堡理工学院任物理学教授。1841年,欧姆获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柯希利奖章,第二年当选为该学会的国外会员。1852年,他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教授。为了纪念他,人们把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其定义是:在电路中两点间,当通过1安培稳恒电流时,如果这两点间的电压为1伏特,那么这两点间导体的电阻便定义为1欧姆。
1805年,欧姆进入爱尔兰大学学习,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于1806年*退学。通过自学,他于1811年又重新回到爱尔兰大学,顺利地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欧姆靠教书维持生活。从1820年起,他开始研究电磁学。
欧姆的研究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不仅要忙于教学工作,而且图书资料和仪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仪器来进行有关的实验。1826年,欧姆发现了电学上的一个重要定律——欧姆定律,这是他最大的贡献。这个定律在我们今天看来很简单,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并非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他的这一发现是进行的。
欧姆最初进行的试验主要是研究各种不同金属丝导电性的强弱,用各种不同的导体来观察磁针的偏转角度。后来在试验改变电路上的电动势中,他发现了电动势与电阻之间的依存关系,这就是欧姆定律。这一定律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一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通过部分电路的电流,等于该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除以该部分电路的电阻;二是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即通过闭合电路的电流,等于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除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发现,给电学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简称“欧”。
欧姆的研究成果最初公布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并受到一些人的攻击,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欧姆以科普勒奖章,欧姆的工作才得到了普遍的承认。科普勒奖是当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1854年7月,欧姆在德国曼纳希逝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24
欧姆
一、生平简介
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埃尔兰根。欧姆是家里七个孩子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一位熟练的锁匠,爱好哲学和数学。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这对欧姆以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欧姆曾在埃尔兰根大学求学,由于经济困难,于1806年中途辍学,去外地当家庭教师。1811年他重新回到埃尔兰根取得博士学位。在埃尔兰根教了三个学期的数学,因收入菲薄,不得不去班堡中等学校教书。1817年出版了欧姆的第一著作(几何教科书),他被聘为科隆的耶稣会学院的数学、物理教师,那里实验室设备良好,为欧姆研究电学提供了条件。
1825年欧姆发表了有关伽伐尼电路的论文,但其中的公式是错误的。第二年他改正了这个错误,得出有名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刚发表时,并没有被大学所接受,连柏林学会也没有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欧姆非常失望,他辞去了在科隆的职务,又去当了几年私人教师。随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1833年他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伦敦皇家学会授予他勋章。1849年他当上了慕尼黑大学物理教授。他在晚年还写了光学方面的教科书。1854年7月6日,欧姆在德国曼纳希逝世。
二、科学成就
欧姆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欧姆定律。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之后,欧姆开始研究导线中电流本身遵循什么规律。他受到热流规律(一根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大小正比于这两点的温度差)的启发,推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大小也许正比于这两点之间的某种驱动力。欧姆把这种未知的驱动力称作“验电力”,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电势差或电压。欧姆在这个设想的基础上,作了一系列实验,不过实验遇到了不少困难。起初,欧姆采用伏打电堆作电源,效果不理想。后来采用刚发明不久的温差电池作电源,才获得了稳定的电流。第二个困难是电流大小的测量。欧姆原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热胀冷缩方法来测量电流的大小,但是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后来他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才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欧姆用一根扭丝悬挂一根水平放置的磁针,待测的通电导线放在磁针的下面,并和磁针平行,用铋-铜温差电池作电源。欧姆反复作了多次实验,得到了如下关系:
式中a、b是常数,分别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阴相对应;X是磁针偏转角,和导线中电流强度相对应;x是导线长度,和外电路的电阻相对应。这是欧姆定律的最早的形式,发表在1826年德国《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论文题目是《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这个公式与今天的全电路
x和外电路总电阻R相对应,a和电源电动势ε相对应,b和电源内电阻r相对应,这个公式相当于今天的全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1827年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伽伐尼电路的数学论述》,文中列出了公式 ,明确指出伽伐尼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总电压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式中S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A为导体两端的电压(U),L为导体的电阻(R),可见,这就是今天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另外,欧姆还发现了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及横截面的关系。
此外,欧姆对声学也有过研究,1843年发现人耳只能分辨作为纯音的正弦声波,并能自动地把任何一种周期性声波分解成各种谐音加以吸收。1852年他还对单轴晶体中的光的干涉现象进行了研究。
三、趣闻轶事
1.灵巧的手艺是从事科学实验之本
欧姆的家境十分困难,但从小受到良好的重陶,父亲是个技术熟练的锁匠,还爱好数学和哲学。父亲对他的技术启蒙,使欧姆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他心灵手巧,做什么都像样。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如果只会动脑不会动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远。欧姆要不是有这一手好手艺,木工、车工、钳工样样都能来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
在进行了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实验中,正是欧姆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自己动手制成了电流扭秤,用它来测量电流强度,才取得了较精确的结果。
2.乌云和尘埃遮不住科学真理之光
1827年,欧姆发表《伽伐尼电路的数学论述》,从理论上论证了欧姆定律,欧姆满以为研究成果一定会受到学术界的承认也会请他去教课。可是他想错了。书的出版招来不少讽刺和诋毁,大学教授们看不起他这个中学教师。德国人鲍尔攻击他说:“以虔诚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不要去读这本书,因为它纯然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渎自然的尊严。”这一切使欧姆十分伤心,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伽伐尼电路的诞生已经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时,因为深居朝庭的人学识浅薄,他们不能理解它的母亲的真实感情。”
当然也有不少人为欧姆抱不平,发表欧姆论文的《化学和物理杂志》主编施韦格(即电流计发明者)写信给欧姆说:“请您相信,在乌云和尘埃后面的真理之光最终会透射出来,并含笑驱散它们。”欧姆辞去了在科隆的职务,又去当了几年私人教师,直到七、八年之后,随着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聘为国外会员,1845年被接纳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为纪念他,电阻的单位“欧姆”,以他的姓氏命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25
欧姆
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生于巴伐利亚埃尔兰根城。欧姆的父亲是一个技术熟练的锁匠,对哲学和数学都十分爱好。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并受到有关机械技能的训练,这对他后来进行研究工作特别是自制仪器有很大的帮助。
1800年在中学接受过古典式教育。1803年考入埃尔兰根大学,未毕业就在一所中学教书。1811年欧姆又回到埃尔兰根完成了大学学业,并通过考试于181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17年,他的《几何学教科书》一书出版。同年应聘在科隆大学预科教授物理学和数学。在该校设备良好的实验室里,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发明。他最主要的贡献是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公式,后来被称为欧姆定律。1826年,他把这些研究成果写成题目为《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欧姆在1827年出版的《动力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从理论上推导了欧姆定律,因此他对声学也有贡献。1833年,他前往纽伦堡理工学院任物理学教授。1841年,欧姆获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柯希利奖章,第二年当选为该学会的国外会员。1852年,他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教授。为了纪念他,人们把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其定义是:在电路中两点间,当通过1安培稳恒电流时,如果这两点间的电压为1伏特,那么这两点间导体的电阻便定义为1欧姆。
1805年,欧姆进入爱尔兰大学学习,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于1806年*退学。通过自学,他于1811年又重新回到爱尔兰大学,顺利地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欧姆靠教书维持生活。从1820年起,他开始研究电磁学。
欧姆的研究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不仅要忙于教学工作,而且图书资料和仪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仪器来进行有关的实验。1826年,欧姆发现了电学上的一个重要定律——欧姆定律,这是他最大的贡献。这个定律在我们今天看来很简单,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并非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他的这一发现是进行的。
欧姆最初进行的试验主要是研究各种不同金属丝导电性的强弱,用各种不同的导体来观察磁针的偏转角度。后来在试验改变电路上的电动势中,他发现了电动势与电阻之间的依存关系,这就是欧姆定律。这一定律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一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通过部分电路的电流,等于该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除以该部分电路的电阻;二是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即通过闭合电路的电流,等于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除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发现,给电学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简称“欧”。
欧姆的研究成果最初公布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并受到一些人的攻击,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欧姆以科普勒奖章,欧姆的工作才得到了普遍的承认。科普勒奖是当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1854年7月,欧姆在德国曼纳希逝世。
参考:http://bk.baidu.com/view/1946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25
欧姆(GeorgSimonOhm,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生于巴伐利亚的埃朗根。他的父亲是一位对科学感兴趣的熟练锁匠,受好哲学和数学。在其父影响、教育下,他对数学很感兴趣,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加工技能,为他后来的学习和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1811年毕业于埃朗根大学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埃朗根和班堡等地中学任教;181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几何教科书》;1817~1826年在科隆大学预科讲授数学和物理;1826~183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任职;1833年起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845年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土;1849年任慕尼黑大学非常任教授,1852年为该校正式教授;1854年7月6日在慕尼黑逝世。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他是受到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导热杆中两点间热流量与两点温度差成正比)影响来研究他的定律的。当时还缺乏明确的电动势、电流强度乃至电阻概念,适用的电流计也正在探索中。他使用了温差电池和扭秤,经过多次试验和归纳计算,才获得成功。1825年发表第一篇论文《涉及金属传导接触电的定律的初步表述》,论述了电流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进而,他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金属的电导率。在制作导线过程中,他直接受惠于父亲的精湛技艺。英国学者巴劳(P.Barlow)发现了电流在整个电路的各部分都是一样的,这个结果启发了欧姆,这使他想到可以把电流强度(当时他称为“电磁力”)作为电路中的一个基本量。进一步的实验,导致得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以后,他又对自己的实验工作进行了数学处理与理论加工,写成了《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一书(1827年出版)。
欧姆定律刚发表时,并没有受到德国学术界的重视,反而遭到各种非议与攻击。欧姆给当时普鲁士教育*苏尔兹赠送一本他的著作,请求安排到大学工作。但这位*对科学不感兴趣,只把他安排到军事学校。这时,一位在德国物理学界颇有地位的物理学家鲍耳(G.E.Pohl)首先撰文攻击欧姆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一书,说这本书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读自然的尊严”。在强大的压力下,欧姆寄希望国王出面,解决事端。他给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写信,并因此组成巴伐利亚科学院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结果因意见不一,不了了之。在他给朋友的信中,流露出这一时期的痛苦心情:“《伽伐尼电路》的诞生已经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时,因为深居朝廷的人学识浅薄,他们不能理解它的母亲的真实感情”。只是当欧姆的工作后来在国外获得巨大声誉后,才在国内科学界得到关注。经过埃尔曼(P.Ermann,17~1851)、多佛(H.W.Dove,1803~1879)和海尔曼(Hermann)等人多方努力,欧姆这才实现了他的多年愿望,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为了纪念人他在电路理论方面的贡献,电阻单位命名为欧姆。
他的研究工作还包括声学、光学等方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4:26
欧姆(GeorgSimonOhm,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生于巴伐利亚的埃朗根。他的父亲是一位对科学感兴趣的熟练锁匠,受好哲学和数学。在其父影响、教育下,他对数学很感兴趣,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加工技能,为他后来的学习和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1811年毕业于埃朗根大学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埃朗根和班堡等地中学任教;181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几何教科书》;1817~1826年在科隆大学预科讲授数学和物理;1826~183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任职;1833年起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845年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土;1849年任慕尼黑大学非常任教授,1852年为该校正式教授;1854年7月6日在慕尼黑逝世。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他是受到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导热杆中两点间热流量与两点温度差成正比)影响来研究他的定律的。当时还缺乏明确的电动势、电流强度乃至电阻概念,适用的电流计也正在探索中。他使用了温差电池和扭秤,经过多次试验和归纳计算,才获得成功。1825年发表第一篇论文《涉及金属传导接触电的定律的初步表述》,论述了电流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进而,他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金属的电导率。在制作导线过程中,他直接受惠于父亲的精湛技艺。英国学者巴劳(P.Barlow)发现了电流在整个电路的各部分都是一样的,这个结果启发了欧姆,这使他想到可以把电流强度(当时他称为“电磁力”)作为电路中的一个基本量。进一步的实验,导致得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以后,他又对自己的实验工作进行了数学处理与理论加工,写成了《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一书(1827年出版)。
欧姆定律刚发表时,并没有受到德国学术界的重视,反而遭到各种非议与攻击。欧姆给当时普鲁士教育*苏尔兹赠送一本他的著作,请求安排到大学工作。但这位*对科学不感兴趣,只把他安排到军事学校。这时,一位在德国物理学界颇有地位的物理学家鲍耳(G.E.Pohl)首先撰文攻击欧姆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一书,说这本书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读自然的尊严”。在强大的压力下,欧姆寄希望国王出面,解决事端。他给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写信,并因此组成巴伐利亚科学院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结果因意见不一,不了了之。在他给朋友的信中,流露出这一时期的痛苦心情:“《伽伐尼电路》的诞生已经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时,因为深居朝廷的人学识浅薄,他们不能理解它的母亲的真实感情”。只是当欧姆的工作后来在国外获得巨大声誉后,才在国内科学界得到关注。经过埃尔曼(P.Ermann,17~1851)、多佛(H.W.Dove,1803~1879)和海尔曼(Hermann)等人多方努力,欧姆这才实现了他的多年愿望,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为了纪念人他在电路理论方面的贡献,电阻单位命名为欧姆。
他的研究工作还包括声学、光学等方面。
参考资料:http://www.iwuli.com/Extra/Extra_19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