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5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1 00:46
2014年11月17日,*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商业健康保险专业优势,扩大健康保险产品供给,丰富健康保险服务,使商业健康保险在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健康保险市场或将迎来产业发展的又一春。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共有四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许多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设立了专门的事业部,行业基本上建立起具有一定专业特点的健康保险经营管理体系。2002年以来,健康保险保费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超过了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平均增长速度。2014年1至9月,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260.36亿元,同比增长46.97%。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多达2300余种。2009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累计支付赔款1949亿元,为投保人积累了超过3296亿元的医疗保障资金。2014年三季度,共有13家保险公司在全国27个省开展了373个大病保险统筹项目,覆盖城乡居民6.5亿人,患病群众的保障水平普遍提高了10至15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因大病致贫、因大病返贫”问题。2009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累计受托管理医保基金709亿元,支付补偿金425亿元;商业保险保费收入614亿元,支付赔款474亿元,共服务人群超过1.6亿人次。
尽管如此,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疾病谱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使得民众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快速增长。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于医疗、疾病、护理、失能等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有着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却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相对迟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不足7%,而成熟市场一般在20%-30%;我国健康保险支出在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中占比不足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项俊波更毫不掩饰地指出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中存在的四大问题:专业化发展理念不清晰,专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专业优势发挥不足,专业承办能力不强。
面对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求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之间的“鸿沟”,《若干意见》第一次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度定位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作用,并将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也纳入商业健康保险的范畴,进一步体现了*的综合性考量。事实上,去年上半年,医疗责任保险保费收入11.亿元,保险金额179.7亿元,保单件数3.91万件,赔偿金额12.79亿元(含已决赔款和未决赔款)。2010年至2013年,由保险机构参与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医疗纠纷22.2万件,调解成功率达86%。
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意见》不仅指明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更加凸显了*运用保险机制、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理念和决心,给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改革红利不言而喻。按照《若干意见》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运行机制较为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投保人数大幅增加,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支出只占国家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的1.3%,世界平均水平则为10%左右;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全行业保险保费收入的不到7%,而在成熟市场,比例一般为30%。既然商业健康保险在现阶段渗透率如此低,那么这就给其未来发展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业内人士认为:“老龄化、城镇化、中产和富裕阶层的产生、国家*的支持、医保覆盖范围的不足、高质量医疗资源的紧缺都是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医疗健康和年金将是未来保险市场的真正增量所在,随着城镇化带来医疗保险需求增长以及城居保和新农合整合、完善医保控费和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等逐步完善,这都为商业保险机构进入基础医疗保险领域打开空间,而大病医保正是其突破口。另一方面,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强制性和普惠性不同,商业健康保险可以通过商业运营机制,为不同消费能力、风险意识和保障需求人群提供差别服务,并基于健康人群的疾病发生概率设计产品。保险业将从简单的费用报销和经济补偿,向病前、病中、病后的综合性健康保障管理方向发展,增进参保人健康水平,减少发病率,并可积极开展重大疾病保险,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
但对商业健康保险行业而言,由于经验欠缺和环境制约,丰富产品线、提升服务能力的任务依然艰巨。与此同时,从初级的人员推销上升到产品研发、从渠道深耕到品牌积淀比拼,行业竞争也在加剧加深。针对各种群体的不同保障需求,开发差异化特征明显的健康保险产品是目前健康保险发展的当务之急。业内人士认为,税收优惠*是促进商业健康险发展的最关键杠杆,也是保险公司拓展业务的重要动力。据了解,*正在争取落实三项健康保险税收优惠*,包括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保险保障基金*以及减免基本医保经办的营业税。*也在协调相关部委,研究利用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盘活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将简单储蓄转变成互助共济,希望可以大幅提升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1 00:47
中国健康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优惠*不足。商业健康保险虽然是市场化的产物,但由于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对于全社会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单纯被视为普通商品。从市场运行状况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具有百余年健康保险经营历史的发达国家,其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效果均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高赔付、高成本、无利润或微利润。据统计,目前中国经营商业健康险的保险公司中,80%以上业务赔付率超过80%,40%左右的赔付率超过100%。目前,需求端的税优*已逐步推出,但是供给端的*支持仍然缺失,仅针对大病保险有免除营业税的*,其他健康保险产品优惠*稍显不足。
2、缺乏全行业数据共享系统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各自有一套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由于系统多、接口多、标准不统一,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商业医疗保险领域难以建立全行业的数据信息系统、行业信息系统。基于疾病发生率、医疗费用支出率、平均余命等统计资料积累不足等情况,保险公司很难了解既往病史以及医疗费用的开支,极易导致公司产生承保风险。另一方面,保险行业无法获取医疗数据,商保社保之间数据不共享,这些都制约了保险机构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核保核赔力量薄弱,保险公司对于患者是否存在带病投保行为、医生能否因病施治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等问题,都无法进行有效的核定和控制。
3、健康保险产品类型及服务形式单一
目前的健康险险种设计更多依赖金融设计专家,医疗专家参与的较少,专业化不够,我国的健康险产品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两类,主要为费用补偿型和住院津贴型,以常见的重大疾病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为主,而护理与失能类保险产品仅占2%,健康保险产品单一,各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不仅如此,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的健康保险服务形式也比较单一,多数在发生保险事故后进行赔付;而一些发达国家则不同,其健康险公司能真正监测医疗机构的诊疗质量、费用情况,且其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从一般的医疗保险扩展到眼科、牙科、精神治疗等领域,非常丰富,能够很大程度的满足健康保障的市场需求,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4、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起点低,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和技术积累还不够,保险公司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健康保险的投入。例如产品价格较高的问题,受制于道德风险及信用体系不健全,且商业健康保险实行参保自由,为实现业务可持续,避免高风险人群的集中而影响对低风险人群的吸引力,保险机构对参保人群实行严格核保,提高了保险交易成本。部分保险机构由于定价水平不足,因此风险边际较大,导致产品价格过高。此外,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客户对个性化、便捷化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