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独当一面的大将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1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9:57

首先做一个说明,楼主评的是大将,我们应该先排除那些军事统帅。所谓军事统帅,是是指那些指挥千军万马,统筹全局,负责大战役的战略家、军事家、谋略家,这样的人必须是军事全才,懂得合理安排部队行程,作战单位协调、后勤保障、排兵布阵、安营扎寨以及士气鼓舞等等。我认为三国时期至少有以下这些人属于统帅级别:曹操、刘备、孙坚、孙策、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这些人一旦出征,就是统御全国兵马,节制所有武将,不存在独当一面的说法了。

所谓的大将,统率的只能是一支军队,不可能是全*队,他们必须懂得行军布阵,熟悉后勤保障安排,可以熟练的和其他友军配合,也可以孤军作战、独当一面,都是智勇兼备的将领,不一定要上阵杀敌。

我统计的大将如下:

先说魏国方面:

1. 张辽:

说到张辽,大家都会想起合肥一战,张辽以七千人对孙权军十万人,更以八百人冲破孙权大军的阵势,几进几出,杀得江东军士气低靡。《三国志·张辽传》的记载是:

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张辽不仅直冲敌阵,而且还敢于再次冲阵,解救部下,其勇猛可见一斑,我每次读到这一段,总是遥想张辽的气势,为他叹服。而且张辽不单单只是勇猛,他还多次对军事行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到了曹操的赞赏,这在《三国志》上也是有记载的。

最能体现他大将之才的,还要数下面这段:

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在《三国演义》里,这是在合肥大战之中发生的,历史上也有这事,不过是在长社这个地方。夜间军中有人谋反,全军大乱,但张辽镇定自若,稳坐中军,这份气度,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2. 徐晃:

体现徐晃大将之才的,主要是以下两件事:一是征讨马超时,徐晃建议并分两路,一路在潼关正面和马超对峙,另一路从蒲坂津渡过黄河,两面夹击马超。这个建议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果然徐晃一军渡过黄河,马超的力量就被牵制了,再也不能专心对付曹操。事实上,从后世的战例来看,凡是从河南或山西进攻陕西,必须兵分两路,才能收到效果,一味在潼关下死磕,基本是吃力不讨好。徐晃能清醒的看到这一点,不愧为名将。

第二件事情是解救樊城之围的时候,当时于禁已经遭到惨败,把曹操的精兵都折完了,徐晃统率的是新兵。但他通过各种计谋,打败关羽,事后曹操给予高度评价:“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把徐晃和孙子、司马穰苴相提并论,可见曹操对徐晃的赞赏。

而且事后徐晃也没有居功自傲,照样严肃治军,《三国志·徐晃传》的记载是:

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可以看出徐晃的节操和纪律性还是非常好的。

3. 张郃:

张郃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主要表现在归降曹操以后。他曾经跟随曹操讨袁谭、袭乌丸、破马超、平张鲁,多次担当先锋,都取得了胜利。后来在汉中和刘备交战,刘备以优势兵力夜袭张郃,不能取胜。《三国志·张郃传》的记载是:“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后来夏侯渊战死,军心大乱,张郃及时收拢了部队,使得军心不散,才等到了曹操的援军。后来诸葛亮数出祁山的时候,张郃的表现就更好了,多次击败或*退诸葛亮,蜀军都很畏惧他。《三国志·张郃传》的说法是:“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4. 邓艾:

邓艾就不用说什么了,大家都应该公认他是大将之才了。他幼时就表现出良好的军事素养,“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这为他以后的军事生活打好了基础。后来司马懿听从他的建议,在江淮地区开渠屯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邓艾的大局观。他的屯田,发展了经济,储备了粮草,为魏军和吴军的长期交战打好了经济基础,也为后来晋灭吴奠定了基础。《三国志 ·邓艾传》的记载是:“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邓艾的屯田,比起诸葛亮为长期对峙而屯田、姜维为避祸而屯田,效果要好很多。

邓艾的主要军事功绩主要在陇西一带建立,打退了姜维多次的入侵,很多战例现在还被研究。比如洮城一战,《三国志·邓艾传》的记载是: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於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邓艾在这一战中可谓处处料敌机先,处处胜姜维一筹,最终保住了洮城,挫败了姜维的计谋。

邓艾军事生涯的最高峰,是*阴平一战,一举灭蜀。在当时的条件下,率军穿越阴平小道700里,无疑是一个军事奇迹。邓艾做到了这一点,无疑可以让他位列中国历史上名将的行列。

5. 陈泰:

陈泰在出任并州刺史后,主管并州的军、政、法等事务。其辖区及周围地区民族众多,他很注意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威信很高。

后来被调任雍州刺史,代替原刺史郭淮,处于对蜀作战的前线。他多次挫败姜维的进攻,和邓艾并为魏国西部的顶梁柱。

比如姜维第一次进攻魏国,依傍曲山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征西将军郭淮与陈泰统兵抵御。二人商量对策时,陈泰说:“曲城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三国志·陈泰传》)。郭淮从其计,遂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蜀军出城挑战,陈泰又命坚守阵地不战。曲城蜀军困窘不堪,甚至把干粮分给兵士,靠吃雪水过日子。姜维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与陈泰相遇。陈泰说:“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反道,则我之擒也”(《三国志·陈泰传》)。遂令各部坚垒自守,不与蜀军交战。陈泰即调军南渡白水,顺河东行;郭淮率军进*洮水,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姜维及时发现了魏军的动向,姜维迅速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孤立无援,只好献城投降。

6. 曹仁:

曹仁的第一次单独行动,是曹操官渡之战中,刘备乘机在后方捣乱,曹仁奉命讨伐刘备,结果是把刘备赶到刘表那里去了。

此后在江陵独抗周瑜大军、在襄樊一线对抗关羽,都体现出曹仁良好的军事素质,至少在守城方面,曹仁是很有本事的。特别是镇守樊城的时候,于禁被关羽击败,樊城也被大水围困,城里只有几千人,关羽乘势进攻。《三国志·曹仁传》的记载是:“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曹仁坚守孤城,最终等来了徐晃的援军。

7. 郝昭:

能够以数千兵马,凭借陈仓小城,挡住诸葛亮的大军,此后还牢牢卡住蜀军的后勤线,使其不得不分兵,郝昭独当一面的才能也是众所皆知的。

8. 乐进、于禁、钟会、夏侯敦、夏侯渊、文聘、羊枯、杜预等,这些都是曹魏方面其他的大将,表现可能不如上面这些人那样耀眼,但是确实都是大将之才。乐进和于禁位列五子良将的行列,乐进善攻,于禁善守。钟会、夏侯敦、夏侯渊、文聘,都曾经统领一方兵马,不过显赫的战绩不多。羊枯在后期镇守荆州,长期和吴国名将陆抗对峙,灭吴的基础都是他奠定的。杜预主导了晋灭吴之战,统率最重要的一路,可惜出场机会太少,无法尽显其能力。

其次是蜀国:

1. 魏延:

我个人认为,魏延这个人是当时蜀汉的一大将才。他既没有和刘备沾亲带故,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跟定刘备,而是中间投靠过去的,他的地位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

首先,他是很有能力的。刘备打下汉中后,要决定留守汉中的人选,当时关羽正在镇守荆州,所以大家都觉得守卫汉中的人选必定是张飞了。结果,刘备没有选择张飞,也没有选与关张平级的马超和黄忠,而是选择了魏延。刘备问魏延,能否守住汉中。魏延说,如果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我就替大王(刘备已经是汉中王了)挡住他;如果曹操派手下来,我就替大王消灭他。事实证明,魏延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至少没像关羽那样把城丢了。

还有就是常被大家谈论的魏延提议出兵子午谷的建议。这本身只是一个未实现的建议而已,不过被诸葛亮否决了,我们只能替魏延赶到惋惜了,虽然这个计划未必能够成功,但试一试还是不妨的,魏延能提出这个建议,说明他是经过思考的。

2. 张飞:

其实张飞除了勇猛以外,也是有军事谋略的。比如入川的时候,他能够义释严颜,使得进川更加顺利,不像是莽夫能作出来的事。还有在汉中战役的前段,张飞大战张郃,前面我们说了,张郃的水平也是很牛的,但张飞还是击败了张郃。《三国志·张飞传》的记载是:“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 巴土获安。”张飞采用前后夹击的方式,击败了名将张郃,说明他的军事能力并不输于张郃。

3. 马超:

马超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能够在渭水战役中多次击败曹操,不仅靠西凉军的精锐,也靠他自己的本事。比如乘曹操半渡之时率军袭击,就是很好的例子。西凉军的失败,也是起于内讧,内部的敌人,往往才是最可怕的。后来马超投靠刘备,基本没有表现的机会,可惜了。

4. 姜维:

姜维作为诸葛亮之后,蜀汉军事统帅,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一开始出兵的时候,费祎总是反对,每次拨给他的军队不超过一万人(当时费祎掌管军事)。后来费祎死了,姜维才得以掌管军权,多次北伐,一开始还能取得胜利,打败魏将徐质、王经等,可惜后来碰到了邓艾和陈泰,这两人可谓是姜维的克星,此后姜维再未能取得重大胜利。

5. 关羽、李严、李恢、霍峻、霍弋等,关羽长期作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独当一面,可惜过于骄傲,最后还因麻痹大意身死地失。李严曾经长期镇守蜀汉的东方边境,霍峻曾经被举荐为葭萌关守将,挡住了张鲁的进攻,而李恢和霍弋长期镇守蜀国南部边境,保持了后方的稳定,他们的军事能力其实不输于前线的将领。

然后是吴国:

1. 甘宁:

若要说吴国的将领,甘宁绝对能排上号。甘宁年轻时候喜欢过游侠生活,后来决定读点书,出去做事。他先到刘表那里,然后又去黄祖手下,都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决定投靠孙权,刚到江东时,张昭、周瑜正为是否进攻黄祖相持不下,甘宁驳斥了张昭的言论,说了一番很有见地话,立即得到了孙权的采纳。《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的原话如下:

“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这段话首先分析了天下大势,然后说明荆州不仅要取,还必须取,也能够取,打下荆州之后,还要继续向西发展,攻取西川,就差说和曹操划江而治了。他的见解,正好与鲁肃初见孙权时为他规划的方略暗同。孙权一向是很称赞鲁肃的*见解的,所以甘宁这段话正对他的胃口,所以“权深纳之”,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擒获黄祖,打下江夏。事实上,甘宁这段话,是从全局的角度分析的,远远超过了一般武将的境界,他如果不是大将,那基本没人可以成为大将了。

甘宁作战也很勇猛,他跟随鲁肃镇守益阳的时候,直接和关羽对峙,关羽有三万人,甘宁只有三百人,他对鲁肃说,只需要再给他五百人,足以挡住关羽。鲁肃给他一千人,他就凭借这1300人,挡住了关羽的夜袭。

后来濡须大战的时候,他敢于动用百骑夜袭敌营,结果是“敌惊动,遂退”,这个和张辽用八百勇士大战孙权也差不多。至于进攻皖城的时候,他手持铁链,身先士卒,半天之内攻下皖城,也足以看出他的勇猛。

在危急时刻,甘宁也足够镇定自若。赤壁之战后,周瑜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一时打不下,甘宁就建议由他先取夷陵,结果被围。《三国志》的记载是:“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在重围之下谈笑自若,确实有临危不乱大将之风。

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这是公允的。孙权也把他和张辽相提并论,我也觉得他们两个正是棋逢对手,相差无几,都是智勇兼备的大将。

2. 徐盛:

徐盛在前期只能算是江东军中的一员小将,但是他从一开始就崭露头角。《三国志·徐盛传》曾说了一件事,黄祖的儿子黄射,曾率领几千人进攻徐盛,而徐盛只有不到200人,等于是一个主力团打一个连。结果呢,先是徐盛坚守城池,黄射死伤超过一千人;然后在黄射想不到的时候,徐盛打开城门,大破黄射,黄射从此不敢进攻徐盛。

后来参与濡须大战,他乘坐的船不小心被风吹到北岸曹操那里。大家都不敢下船出战,只有徐盛带兵杀入敌阵,杀退曹军,然后等到风向转变了,才得以返回。这一举动得到孙权的赞赏。

到了后期,徐盛和陆逊一样,也是一方统帅,主要守卫长江下游一带,曾打退过曹休、曹丕的进攻。

3. 陆抗:

陆抗是吴国后期的名将,长期与魏晋对峙,并与名将羊枯对抗,全靠陆抗一人。

最能体现他军事能力的,是西陵一战。当时镇守西陵的吴将步阐投降晋。陆抗得知后,立即率军征讨步阐。他知道晋军一定会来接应步阐,因此命令军民在西 陵外围修筑一道坚固的围墙。吴将多次要求攻打西陵,但陆抗总是不许。等到工事完成;晋军已经赶到西陵接应步阐,陆抗率军击退来援的晋军,再向西陵发起猛攻,很快攻进城内,将叛将步阐杀死。他的战法,避免了腹背受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后来,孙皓想要进攻晋,陆抗上疏反对。他认为两国实力相差太大,他认为吴国要做的,应该是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使各级官署不荒怠职守,严明升迁制度以激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警戒百姓,积蓄国力,以待时机。如果一味穷兵黩武,必然导致灭亡。这体现了他良好的大局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可惜孙皓听不进去,后来陆抗去世,吴国很快灭亡了。

4. 朱桓:

最能体现朱桓军事能力的是他在濡须抵御曹仁一战。《三国志·朱桓传》的记载如下:

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

朱桓先是中了曹仁之计,兵力被调开,但他临危不乱,客观分析了形势,稳定了军心,然后诱使曹仁来攻,打败曹仁部将,取得了胜利。

后来参与北伐,失败后吴军退兵,朱桓断后。魏国庐江太守李膺引兵追来,本想乘吴军半渡而击,结果看到朱桓的旗号,不敢轻举妄动,怕到这样的地步,可见朱桓在魏人心中的威望。

5. 贺齐、吕岱等,这两人长期对山越作战,稳定了吴国的后方,也扩展了吴国的疆域,不能埋没他们的功劳。

其他势力:

1. 高顺:

《三国志》没有高顺的传,不过有相关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这句话活脱脱的展现出一位品德高尚、治军严谨的大将形象。他统率的兵马,是吕布军最精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陷阵营”。

高顺常常规劝吕布,要他做事深思熟虑,但吕布总是不听。

到了建安元年六月,有一天半夜里,吕布的部将郝萌造反,打进了吕布在下邳的府上。吕布的表现如何呢?“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衣服也没穿好,狼狈不堪的带着老婆爬墙逃到高顺营里,可见吕布虽然疑心很重,关键时候也知道只有高顺靠得住。

高顺随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郝萌的部将曹性又反了郝萌,郝萌刺伤了曹性,曹性则砍下郝萌一臂,估计他也是见大事不妙,赶快反正。于是高顺斩了郝萌的首级,连同曹性一起送给吕布,结果问出来陈宫也是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旁人悉觉之。”看来陈宫真的是同谋,看来他也快挂了,但是偏巧碰到吕布这样的老板,“布以宫大将,不问也”,谋反的大事就这样算了,可见以吕布的为人,确实无法成大事。但是高顺就倒霉了,陈宫恨他揭破此事,“顺与宫遂交恶”。

后来吕布可能因为郝萌造反的时候,狼狈逃入高顺营里,丑态被高顺看到了,于是“后更疏顺”,愈加疏远了高顺。吕布不感念高顺的救命之情,反而斤斤计较于小事,真不是东西。后来还因为和魏续有亲戚关系,“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夺了高顺的兵权。但是每次打仗的时候,吕布也知道魏续本事不行,换高顺统军,打完再还回去,而高顺“终无恨意”,做到这样实在不容易啊。

高顺打仗的本领也是很强的,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靠了曹操,曹操要兵给兵,要粮给粮,让他去对抗吕布。结果是,“布遣高顺攻刘备,破之。太祖遣夏侯敦救之,为顺所败。复掳刘备妻子送布,备单身走”。不仅打败了刘备,还击败夏侯敦援军,连刘备的妻子也被俘虏了,高顺的本事可见一斑。

有这样一个本领强、又忠心,关键时候靠得住的将领,当君主的可以省一半心。可惜吕布实在是不会用人,导致高顺这样的大将被埋没了,最后在《三国志》上连传都没有。

2. 张任:

张任也很可惜,在《三国志》里没有他的传。不过我们从其他人的传记里,可以读到他的事迹。《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是,刘备对刘璋用兵后,很快打下了涪城、绵竹等地,都已经打到成都附近了。结果在雒城这座孤城,硬是打了一年多才打下来(从建安十七年打到建安十九年),庞*死,不得不招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援军帮忙,才总算打下了这座城池。同时荆州守卫力量大减,而且主将换上了骄傲自满的关羽,间接导致荆州的丢失。

关于雒城的守将,《三国志·先主传》说是刘璋的儿子刘循,其实这种公子哥哪有本事守这么久,全靠张任帮助他。

PS: 上面写了这么多,都是我所见到的大将之选,其他如吕布、典韦、许褚、颜良、文丑、黄忠、周泰、丁奉等,我觉得作为勇将,他们是合适的,但大将之才,他们还达不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9:58

排名不分先后(军师谋士君主等暂且不考虑)

关羽---镇守荆州,为镇华夏,最后丢了。天下恐怕没有人能守住这里。
张辽---五子中最突出的大将,智勇双全。
魏延---从一无名小将一跃为汉中太守,若没有真才实学焉能如此。
马超---名动天下的西凉马超,,曾大败曹操于渭水。入川后默默无闻,后镇守阳平关和汉中。(马超算不算君主?)
张飞----粗中有细,大将之才,义释严颜有国士之风。巴西大败张和,缓解了成都的压力。
姜维----唉,悲剧人物,数次北伐失败,最后。。。
邓艾----真奇才!
吕布----(君主!)

吕蒙---性格粗豪,但善于算计,精通军事,袭击荆州而毁关羽一世之名。
曹仁---鬼神之将,不用多说。
夏侯渊---虎步关右,拒马孟起。与超数战,大都是胜仗。最后把马超赶到了张鲁那里。并且灭掉韩遂,平定了西凉的割据势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9:58

赵云 ,不是能力不行,但 离独当一面的能力,在刘备眼里,还是不够。

而吕布,有勇无谋不用说,而且还是做过君主的,所以以你的问题条件还是无法算上去。

先看看 蜀国,

关羽还是能独当一面的! 只是他在首荆州时 ,遇到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 :吕蒙 ,陆逊

诸葛亮 姜维 ,独当一面 来形容,已经不够了,要用 只手遮天来形容了!!!

马超 ,有勇无谋不用提,(第二个吕布)

若 法正在 ,也能顶替 诸葛亮的地位! 所以法正也算!

在蜀国后期,魏延 也可以说是在独当一面了!

蜀国说完了,再看 魏国和晋国

张辽,还不错,但如果当初,没有曹操送过去的“黑匣子” 恐怕他也很难“威震逍遥津” 补充:(我是说 演义)

荀彧 是觉得可以的 ,曹操几乎每次出征,都是留荀彧守城,而荀彧也是有一定的战绩的!演义 历史上都可见。

还有 夏侯敦 ,他可是个厉害角色,带兵也超强!

再看司马懿和他的几个儿子,不用说,和诸葛亮一样,用只手遮天才能形容了。

另外,邓艾 钟会 ,这两个都是绝对的奇才! 只可惜啊。。

至于郭嘉, 我不敢肯定,只知道他的智谋强,带兵就不敢说了。

曹仁 徐晃 于禁 张颌 这几个都是 曹操说 “行”的人,曹操的眼光恐怕不比我们低吧,说到独当一面,这几个基本都是 有勇有一点谋,带兵强的大将!

补充一点,还有羊枯 也是非常厉害的角色!

再看 吴国

吕蒙 陆逊 周瑜 鲁肃这几个 都是吴国的都督,说独当一面的能力 是绰绰有余!
羊枯能独当一面 那 陆抗 当然也不可少!

孙策和孙坚这几个,都是当过君主的,所以 不符合你的要求!

甘宁 的能力不用说!有勇有谋,带兵 百骑劫曹营 ,不损一兵一卒, 恐怕不是什么人能做到的吧!

基本上就这些了,打了20多分钟。。很多人 ,例如曹仁,在演义里,不是曹仁不厉害,只是诸葛亮的光辉太亮了,就那曹仁做铺垫了!

还有,要说 排名?? 这个独当一面的能力,恐怕没有什么排名的吧,要排也是在武力和智谋上才能对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9:59

我觉得曹仁独当一面说不上,不过守一座江陵城是绰绰有余了,还有周瑜并不是真的要追杀曹操,曹操身边能人众多,也不是这么容易杀的,吓唬吓唬他而已。

张辽这个人,武艺高强且智谋深远,自然可以独挡一面,且不说张辽能攻能守,单单守城就可以说是魏国第二(第一徐晃),魏五子个个能征善战,其中张辽是最突出的一个。

能独挡一面的大将:

我觉得庞德是一个,武艺自然不用说,能和关爷PK几十回合的人武艺能差吗?庞德在效忠马腾之时,曹操暗召马腾入京为卫尉时,庞德就觉得其中有诈,不会没来得及救而已,这足以看出庞德够机敏。

夏侯敦and夏侯渊
这两兄弟是两活宝,老曹赚到了,老曹初期就靠两曹两夏侯,夏侯敦且不说他能不能独挡一面,凭他沉稳,冷静就能独领一军了,夏侯敦一生清廉,做人也朴实,忠心,老曹不用他还用谁?

夏侯渊嘛,嗯,箭法能和黄忠匹敌,谋略说不上,有点机敏,和敦一样,稳重善守,守一国之地可保境内无战乱,不过有个缺点。。。为人太傲慢,不听张合说的,以守为上。。。。急于立功才被黄忠于定军山一役得逞。

(蜀国确实没什么统兵大将,大多猛将。 吴国多能臣,不过周瑜之后再不合格值统军帅才,陆逊,鲁肃这些只不过是一群同谋略的书生)

周瑜之类的就不用说了,从武将里挑。徐晃啊,张合啊,马超其实也不错若是有一名睿智之士辅佐可成大气,不过脾气太火爆。

另:评价上面楼的,1楼:赵云算个屁啊,你是不是看赵云电影看多了?赵云冲锋陷阵或可,但没有领悟兵法的灵活运用。

2楼:张辽是可以,不过是不是夸张点啊?你以为是700杀掉10W啊?不过是冲出重围而已。

3楼:废话不用说,谁都懂。

4楼:呵,合着你没事乱写是吗?连谋士都写进去了,乱写纯属乱写!4楼我最看不起你!

5楼:我靠,你哪抄的书?先人的排名轮得到你来排?还把周瑜放到第9?靠!你以为统军大将会上去和人单挑还是怎么着?还跟我说周瑜武力啊?

手累不写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9:59

简练回答:
文官不算
蜀汉:
关羽---- 斩颜良(曹军)
关羽---- 守荆州 斩庞德 擒于禁 围樊城 (刘备军,蜀军)
赵云---- 就后主 攻益州 败曹操
姜维---- 对他只有一句话 败军之将 但绝对是大将
张飞---- 变卖家产 刘备起兵!! 攻汉中败 张合
至于其他将领 正史记载太少....或战绩不太实用
曹魏:
张辽---- 800对10W无话可说........
夏侯渊---- 骁勇善战 突骑先锋 张合兵败张飞更是分兵一半给张合 最终导致被斩!!
徐晃---- 关羽气焰鼎盛时期 将其击败 不管会不会有东吴帮忙在那种情况下击败关羽者 神也.... 如果当时不能击败关羽樊城破 东吴白忙乎 不过也就只是如果..
邓艾---- 导致姜维 败军之将得直接使舵者 钟会功绩稍微低些做第二吧不写入猛将了.
东吴:
周瑜---- 赤壁大败曹操 虽说之前有些名气 但赤壁才是周瑜成名之战!!没有此战周瑜失色不少
吕蒙---- 偷关羽的指挥官 收荆州的主犯!!
陆逊---- 偷关羽的谋划着 收荆州的二把手!!吴蜀夷陵之战的胜利者!一口气把鼎盛的蜀汉打到堕落的边缘 直至一蹶不振的吴国英雄
陆坑---- 陆逊之子 此人死后魏国 大举入侵 虽然功绩不足但人品高尚 战略才华未能展现 社交功力一流
总结一下:
很多不看三国志的人都乱说 无奈了。
马超的三国志战绩简直不敢恭维麻烦你们看看.
黄忠记载太少 入选4虎的原因可能是 荆州老臣 前有功绩
麻烦你们看看刘备的蜀八剑都是给的谁
还有魏国方面
曹仁真不能算大将.... 关羽和5子之首干了一仗才打的曹仁 若非时运 曹仁必败
夏侯敦哥 其实也挺惨 算然是大将军 其实这家伙当家被生擒了 你们知道不?
俘虏...... 正史记载败仗很多....
张合没什么缺陷 但是也是在没什么功绩 被张飞打败后 还是导致夏侯渊死亡 的主要责任人
吴国孙坚 孙策父子是君主不是猛将类型
是治国 治军的 不要总把他们看做将领
他们是很有才华的统帅者

类啊来点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