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okr绩效管理模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52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17:47

展开3全部

OKR(Objectives&key results)工作法,即是用OKR进行工作目标与绩效的管理。

O(Objective):目标。在工作当中你想要做什么?

KR(key results):关键结果。你打算怎么做?

从上往下,层层分解。

从时间维度上,首先我们要根据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制定年度战略目标,并用OKR作为其落地的工具。年度战略里的O和KR,往下拆分成季度和月度的OKR,再用任务计划支撑OKR。

从组织架构上,可以从集团到分公司,从分公司到部门,从部门到员工,如此拆分我们的目标。

OKR或KPI都不是对所有的岗位适合

对更注重持续收入的岗位,需要硬性的KPI来保证,KPI会比OKR更适合。OKR更适合项目化的公司。有时甚至可以将两者结合使用。

OKR最初由英特尔首创,Google在成立不到一年时采纳了投资者约翰•多尔(John Doerr)的建议、引入了这一制度,并且沿用至今。

制定OKR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设定一个“目标”(Objective),这个目标务必是确切的、可衡量的,例如不能说笼统地说“我想让我的网站更好”,而是要提出诸如“让网站速度加快30%”或者“融入度提升15%”之类的具体目标;然后,设定若干可以量化的“关键结果”(Key Results),用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19:05

自第一次工业*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绩效管理大致也经历了四大历程:考勤——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绩效使能


一、绩效管理0.0——考勤(蒸汽时代)

蒸汽时代,蒸汽机首次替代了手工业,实现了对农民的方方面面的改造。把农民变成了工人,改变了农民慢节奏的工作方式,要求所有人必须按时到工厂上班,不得迟到和早退。

以劳动投入时间作为衡量工人产出的主要标准,出勤天数就是工人的绩效。


二、绩效管理1.0——绩效考核(电气时代)

经过蒸汽时代的洗礼,塑造了大批职业工人,一时间各地工厂林立,竞争加剧,摆在工厂主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以赚取更大的价值?

这期间出现了一位影响至今的伟大人物,即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泰勒在管理钢铁公司时发现,搬运工一次可铲起1.6千克煤粉,而铲铁矿石则可一次铲起17千克,但优秀的搬运工一般不愿意使用公司发放的铁锹。为了获得一天最大的搬运量,泰勒找了两名优秀的搬运工,用不同大小的铁锹做实验,每次都是用秒表记录时间,最后发现:一铁锹取量为10千克时,一天的材料搬运量最大,而且,在搬运铁矿石和煤粉时,最好使用不同的铁锹。因此后来,泰勒就给工人们准备了不同的铲子,每种铲子只铲特定的物料,这就使工人的每铲都达到了10千克的最优值。

同样的方法,泰勒找到工厂里原材料搬运绩效最优的员工,通过长时间观察实验后,找到最合适的工作评价标准,并把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很好地搭配起来,而工人每天的工作量从原来的13吨提升到47吨,同时并不会感到太疲惫。他设定了一天的标准工作量,对超过标准的员工,给予薪资以外的补贴,达不到标准的员工,则要进行作业分析,指导他们进行作业改进,使他们也能达到标准,多次不达标者将被调离。

在大工业时代,绩效管理就是将工作进行标准化,把复杂的生产制造工作分解成若干细分的、简单的、重复的单项工作。每个工作可以设定相应的高绩效标准、一般绩效标准和低绩效标准。对于企业而言,只需考核工人的生产结果即可,不需要过程管理。期初,主管和员工签订一个绩效目标,到了期末,主管考核员工的目标达成情况。

泰勒实验的巨大成功,激发了其他企业的争相效仿,也直接促进了生产线的建立,奠定了日后绩效考核体系的雏形。

三、绩效管理2.0——绩效管理(信息时代)

20世纪50年代,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工作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大量以“知识”生产为主的脑力工作者,企业主发现,越来越难以衡量这类知识型工作者。换言之,基于结果的绩效考核在这类工人身上变得越来越无效。

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德鲁克认为,企业以目标为导向,同时充分授权管理者行动的自由,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行事的“自我控制”权,可以达到传统模式下更好的组织绩效。目标管理加上自我控制,是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

在电气时代,绩效管理等于绩效考核,到了信息时代,由于结果更加难以衡量,所以,企业基本认同了目标比指标更重要的观点,强调目标的牵引作用。但这并不是说企业就不考核了,企业仍然要考核,考核员工目标的完成率。

1、在目标制定阶段,主管下发指标给员工,类似于目标承诺书,指明当期要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2、目标制定后,进入实施环节,主管定期跟踪目标达成进展,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资源支持,以帮助下属达成目标。

3、最后,一段时间后(通常是半年或者年度),评估下属目标达成情况,并给予相关的评级或打分,以对下属的贡献进行量化评估,作为日后晋升或薪酬激励的输入。

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信息时代绩效管理的“三步曲”。引入目标控制和过程管理后,相当于把绩效管理变成了围绕绩效结果的全周期管理。但这一周期,绝大多数企业的重心仍然放在了绩效考核上,尤其以KPI为代表。


四、绩效管理3.0——绩效使能(人工智能时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混合现实、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将深刻影响未来人类的生活。技术的发展,很容易让只掌握低端技术的企业被外界环境所取代,因而,各个企业拼命往高端产业发展。英国曾做过一个国内不同类型就业人员占比趋势分析,如果将工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家型人才,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高级专家及高级技术人员,另一类是低技术含量的非科学家型人才,包括行政及文职人员、一般技术人员、生产线工人、服务及运营人员,两者的变化趋势如下:

员工群体的这一变化,导致企业不可能再像信息时代管理技术工人那样去管理绩效。企业的科学家型人才不光工作结果难以衡量,连工作方向也很难确定下来。创造性和创新性工作不可能通过“管理”管出来。事实上,越是强调“管控”,员工的创新性就越受制约。这促成了企业的绩效管理转向了3.0时代,员工的绩效不再只关注“目标管理”和“结果考核”,而更加向前延伸,直指核心,更加关注如何激发这些“科学家型人才”的“内在动机”。让他们更专注于创造性工作,最终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

绩效管理3.0淡化了外在控制的手段,少了很多对冷冰冰数字的追逐,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关注人的内在动机的激发。

绩效管理通常有两个职能,一个是裁判职能,负责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用以支撑薪酬、晋升、保留和解聘;另一个是教练职能,负责识别员工的优势与不足,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和培训培养,帮助其进步。裁判职能面向过去,重在评估;教练职能面向未来,重在发展。

在绩效管理1.0时代,绩效管理只有裁判职能,缺少了教练职能。

到了绩效管理2.0时代,虽然加入了教练职能,但依然是小教练、大裁判模式,绩效管理的支点是以惩罚为导向。

只有到了绩效管理3.0时代,绩效管理的天平才开始向教练职能倾斜,变成大教练、小裁判模式,重在辅导和发展员工,而非评估驱动。通过广泛而平等的社交化辅导和沟通,绩效管理3.0弱化了裁判面向过去的评估职能,强化了教练面向未来的发展职能。

从绩效管理的四大历程可以看出,围绕考核为主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用未来的职场趋势,而OKR信奉内在动机的力量,重视让员工感到在工作中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能从胜任岗位中得到乐趣,能从被他人赞赏和需要中得到满足。OKR认为内在动机能够激发员工持久的工作热情,尤其有利于创造性工作。

OKR是一套经过验证的、体系性的目标管理理论,从“工作动机”到“目标制定”到“过程管理”到“绩效评价”提供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0:40

okr绩效管理模式就是使用OKR目标管理工作法来进行绩效考核。
但是OKR工作法是不可以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而是需要结合比如360评估考核或则结合KPI进行使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