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在历史上是哪样的结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5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7:58

祁山,两军阵前。

蜀汉大军旌旗蔽日,气势如虹。主帅诸葛亮居中而立,轻摇羽扇,冷笑着看着已逾古稀之龄的魏军王朗。

只见那王朗苍颜皓首,一马当前,鼓动起三寸之舌,竟意图劝诸葛亮投降魏国。

谁料诸葛亮听完王朗的一番言辞后,随即施展起当年舌战群儒的口才,不仅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还顺便扒了王朗二度为臣毫无气节的黑历史。

这番操作将王朗气得七窍生烟,当场死于马下,这正是《三国演义》中《武乡侯骂死王朗》的精彩故事。



《骂王朗》的故事虽然精彩,但这则故事的可信度如何呢?答案是几乎没有。

一、骂死王朗

据《三国志》记载,蜀建兴六年春,也就是公元228年的春天,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中原,与魏军短兵相接,《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收复姜维,骂死王朗,都是发生在这期间的事情。

按理说,两国交战的大事,必将记录在史书上,可翻遍了《三国志》等记录这一时期的史书,却没有一本史料提及诸葛亮骂死王朗之事。

与此同时,《三国志·明帝纪》中却留下了同年4月,曹睿在洛阳对出征的将士们封赏的记录。

这就是说,公元228年的4月,魏蜀之战便结束了。

如果王朗真的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那么他应该在228年的春天已被诸葛亮骂死才合理。

然而,《三国志·魏书》里却记录了王朗的去世时间是228年11月,此时蜀军已于街亭大败后退兵了。



因此,王朗之死,绝不是因为诸葛亮的一顿痛骂。

那么,既然诸葛亮骂死王朗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罗贯中又为何要抹黑王朗是被骂死的呢?

这是因为王朗是曹魏时期的重臣,一度高居司徒之位,封兰陵侯,而且他的孙女还找了个好夫婿,名叫司马昭,又生了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

由此看来,王朗可谓是曹魏权贵阶层的代表人物。

而《三国演义》的主旨是尊刘贬曹。王朗作为曹魏一方的代表人物,自然被牢牢地打上了反派的标签,成为了文学作品中黑化的人物。

二、治理有方

《三国演义》中,王朗作为反派人物的戏份并不多,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王朗却留下了足以铭记于史书的傲人成就。



据《魏略》记载,东汉末年,王朗担任会稽太守。

在任期间,王朗爱护百姓,勤于政务,将会稽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人们的拥戴。

有意思的事,王朗发现当地人民在拜祭秦始皇,雕刻了秦始皇的像和夏禹一起供奉在同一个庙中。

但王朗认为秦始皇的功绩不配享有这些拜祭,于是他取缔了这些行为。

三、为官清正

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招王朗入朝为官。王朝奉诏进入*机关后,主管司法。



在他任职期间,正是东汉与曹魏政权交替的社会动荡时期,因此有人以“乱世需用重典”为由,劝王朗严刑峻法,恢复肉刑。

可王朗却主张仁义,坚持不恢复肉刑,还主张宽容对待犯人,如果犯人的罪状有疑点就要从轻发落。

在王朗“疑罪从轻”的*下,魏国社会少了杀戮之气,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和。

曹丕继位后,王朗改任司空,王朗成为了曹丕的一面“镜子”。

每当曹丕游玩打猎或是生活奢靡之时,王朗总会直言进谏,曹丕及时更正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



等到曹睿登基后,王朗依然不改谏臣本色。

曹睿曾想营造一座华美的宫殿,王朗知道后,立刻多次上奏反对,并且告诉曹睿此时天下未定,作为君王应该爱惜民力,增强国力,以图统一大业。

除了规劝君王,王朗还是一位优秀的经学大师。他曾写过一本《周易传》,后来成为了魏国学习《易》学的官方指定教材。

除此之外,王朗还著有《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作品,就连他的儿子王肃,也在他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位遍注群经的著名经学家。

由于王朗父子注解中的思想独具一格,后世之人便将他们的思想称为“王学”,在晋朝一度压倒了另一大学派“郑学”,王朗的学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三国时代,像王朗这样为官则造福一方,治学则流传百代的又有几人。这位《三国演义》中被虚构骂死的王司徒,无疑是乱世银河中一颗璀璨的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