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焦虑的原因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大学生经常会感到焦虑的4种原因!学生:我想学,但又不想学~

有很多学生在私下问我:为什么进入大学之后每当会看到别人学的热火朝天时,自己却生不出来学习的心思?每当自己想要学习的时候,时间一长却总是感到厌烦,但是要让自己玩的话,时间一长又会感到没意思?就是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其实这里面会牵扯到很多很多的问题!

下面就给大家说一说大学生经常会感到焦虑的4种原因!
一.心血来潮,没计划
可能是因为看了一篇鸡汤文,或者是听到谁谁谁做某件事成功了,就想着自己也要试一试,兴许自己就对这件事比较有天赋。也就是想象中的“天选之子”。但是事情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遇见到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于是心里又开始想,可能这件事情天生就不适合自己,算了,还是以后有时间再去钻研吧!
因为是一时兴起,因为没有合适的计划,所以说很多大学生做一件事情可能只是突然之间的头脑发热罢了。如果真的想做这件事情,那么就需要了解这件事的基本原理,然后在对比别人的例子,总结出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能很多学生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不耐烦了。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感到焦虑,做不成一件事情!

二.想做事情,没目标
当看到别人学习或者做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时,自己心里也会有:我要在大学做什么什么事!但是想了半天之后却发现自己一点目标都没有。从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的原因和自己高考时后是一样的。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所以无所事事。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自己找事干,很多大学生认为有的是自己做太简单,有的是自己做太难,有的是自己做太麻烦。找来找去就发现没有什么事情是适合自己做的。那是因为你没有去做,一件事情当自己做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会慢慢的深入,继而完成这件事情。并不是你来选择做什么事,而是你去适应做什么事!

三.拖延症,懒
部分大学生每当自己确定一件事是自己要做的事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拖延,他心里想的是,甭管什么时候做,做完不就行了?于是就开始继续玩电脑刷手机。当事情拖到最后非常急促的时候,又会说自己很焦虑,该怎么办?时间很紧,任务又很重,你不焦虑谁焦虑?
防止拖延症的方法只能够依靠自己或者旁人的强制措施。这件事情不做完,就是*着你也要做完。或者说每件事情都只留下只能下迅速完成的时间,让自己没时间拖延,不立刻做这件事,这件事就完成不了。当自己习惯这种办事效率时,就会有效缓解拖延症!当然只是缓解,因为自己不想,谁也没法子根治你的拖延症!

四.没信心,自卑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还是像大学以前一样,唯唯诺诺,自卑心理极强。遇到任何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后退,从来没想过自己能不能尝试一下?于是机会就会留给抢先自己一步的人。而当自己看着别人完成的时候,想想这件事情自己也能完成。这种事情累积的多了,心里就会出现焦虑。想要改变,就要大胆一些,敢为人先这个词听说过没?

以上就是很多很多大学生感到焦虑的4种原因。如果自己内心效率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高考那段时间,也是经常焦虑,但是那个时候都熬了过来,为什么会在相对较为轻松的大学感到焦虑呢?虽说大学很长,有四年,但是大学也很短,只有四年~

热心网友

绝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除了在宿舍打游戏,闲晃,荒废时间以外,常常处在一个焦虑和迷茫的状态。对于未来,对于社会,甚至身边的人情世故,总有一层迷雾挡在眼前,难以看清前方。这种不确定性造成的迷茫和恐惧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又有细微之处的差别。为了了解大学生的焦虑迷茫的原因,《好奇心日报》做了一项调查。


大学生们,你们都在焦虑什么?

这个调查,调查了50多个大学生,他们或是本科在读,或是新近毕业。他们分布在南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等。通过调查可以将大学生们焦虑的原因分为几类。

一、对“社会”的误解和恐惧——终极原因

“社会”在大学生心中意味着需要“朋友”,“圈子”,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对人情事故的驾轻就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套“潜规则”,比如“我自己的性格不是很圆滑和世故那种”,“交朋友很重要,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我的性格不愿意主动交朋友”,很多大学生都认为社会上的种种规则有悖于“自我”,但似乎又必须做出妥协, 于是没有朋友、不善交往成了很多人茫然、焦虑和困惑的主要原因。
这个庸俗化的职场和社会图景,让在校的大学生们有了恐惧。

二、以前焦虑而现在不那么焦虑的事

入学时的焦虑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朋友”,到了陌生环境,*着自己合群。另外一大部分跟“课业”学习有关。最简单就是学生的“本行”——成绩,于是就把中学时期的排名压力自动延续到大学。

“比较后悔的事情就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太钻牛角尖,只想把成绩搞上去,没有去尝试更多的事情,后来慢慢发现何必一定要唯成绩论呢,成绩并不是一切, 我现在也开始有点改变了,我也开始学法语,因为感兴趣,觉得有兴趣就去作出改变,现在也不是特别晚。(晁越 北大 物理学 大四)”
三、突然了,一个人,非常焦虑

无论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是监督,家长一直都在身边。突然要离开,都会打个寒颤。这经常发生在大学刚入学,到了新的城市、遇到新的人,就连不同的说话口音,都会让人敏感,提醒着你要尽快学习适应,忘掉熟悉感。

然而四年时间又培养出了新的熟悉感,辅导员、室友、同学、社团成员…即将进入社会的时候,又是一个新的寒颤,可能这次你会更淡定一些,也可能你意识到了“寒颤”跟是不是有很多朋友都没有关系,该来的还是会来。

“我适应新环境的速度要比一般人慢很多,大一的时候很不适应广州的生活,经常会隔三差五去找一起在广州念书的高中同学,我们也经常聊天,可以化解一些一开始的焦虑。(何佳龙 暨南大学 环境科学 大四)”
“离开学校后,很多事情不得不自己去面对了。生活里有很琐碎的事情,不再有辅导员提醒你、家里人帮你,比如租房子这种事。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不是一个人在上海有多好。”我是那种典型的女孩一人在上海、无亲无故打拼的那种吧…我对上海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雪燕 上海外国语 日语 大四)”
四、“有很多朋友”,是他们对“社会”最大的误解,也是最大的焦虑

做了十几年的学生,往往会被贴上“不懂社会”的标签。而这个“社会”到底长什么样,某些形象很受推崇,看起来很体面,于是大学生们都记住了——一定是个长袖善舞、朋友众多,游刃于各种社交圈的“成功人士”。当大学生一发觉自己朋友不够多的时候,就恐慌了。 不过,“有几个朋友”真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指标。
“我大一到大四变得会有选择性的交朋友了,觉得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合不来的就算了。大学最开始*着自己去敷衍去应酬,只是因为害怕自己不合群,怕冷场,后来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也有了自己圈子的朋友,我也就不强求了。(陶佳怡 上海交大 机械与动力工程 大四 )”
五、所以,没办法与人沟通会变成一个大缺点,然后再度放大焦虑

“交朋友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我主动热情、善于沟通”,但这些都不是我性格里的特点,是我的问题吗?需要改变什么?因为有交朋友的迫切需求,于是开始自我审视,最后很有可能上升到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与此同时,放大了的焦虑,也会强化不安全感。
“我有一段时间感觉非常 over, 就是认识很多人,不光是同龄人,可能认识很多已经工作了的人。实习期间,一些校友的活动,或者是社团组织的活动… 但是这种交流都不是那种深交,因为你认识的人越多就代表你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是很少的,浅浅的交往,我很难建立一个长期的关系。(虞冰 南京大学 地理科学 大四)”
六、相比于对社会的误解,对自己的认知是迷茫更深层的原因

22 岁的时候,他/她对自己的认知更多是一个“学习”认知自己的过程,在此之前,成绩和学业是最重要的可量化的衡量指标,当这个指标权重下降,而又没有其它的量化数据可以显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如何评估自己变得更迷茫。
而认知压力,可能来自于同学的成绩,可能也会来自于事业有成的父母,最多的还是来自从小到大对自己的希冀。
“大学四年期间,我焦虑的事情主要有两件吧,一件就是对自己身份认知(bi)的一些焦虑。父母不知道我的情况,我有试探着和他们聊过这类事情,拿我身边的同学给他们举例子,当时他们的反应和态度就让我觉得至少现在肯定不能和他们说这件事情..(广州某大学 法学 匿名 )”
七、钱

没钱,可能随时会成为眼前最重要的困扰,是你无法忽视的,它产生的焦虑显而易见 。
“焦虑迷茫除了(淘宝/银行)账单和听同学说找不到工作,就没什么可焦虑的了,也没什么缓解的方法,只能默默放下….因为我觉得钱不是省出来的,以后还是得我慢慢赚回来,除非有明确的省钱目标比如演唱会,出去玩, 旅游呀。(孙淑 四川大学 建筑学 大四 )”
八、未来,因为未知而迷茫

无论是工作、创业还是读研,最担心的是学了没用的知识、将来没有一技之长,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世界已经变了。
“迷茫还是针对未来的吧,因为不知道这事到底能不能成,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而且迷茫和焦虑随时都有啊,创业的时候,如果哪天不焦虑那肯定就出问题了,因为市场瞬息万变,你要随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北大 大四 匿名)”
九、生活变故,为什么是我?

总有一些特殊事情会改变你生活的轨迹,让你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焦虑是全新的,但是是深远的。很多时候,你也使不上劲,只是被动地裹胁于其中,偶尔还会感慨命运不公
“爸爸最后没有事了,他也想通了一些事情,不会再像其他家长一样希望我找个稳定的工作,做个公务员之类的,因为他也吃到了苦头,知道不是这么好呆的。( 广州某大学 法学 匿名 )”

他们是如何找到解决焦虑的办法的?

我觉得最不能缓解焦虑的方法不是吃饭或买衣服什么,那个只会让我更焦虑。我觉得那是一种逃避对我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我现在没事的时候会逛逛一些实习网站、论坛什么的,多了解,好去准备。(北大 英语文学 大四 匿名)

一是能不能读得上,二是读得上读什么方向,这两个是最迷茫的,有时候出去逛一逛,没心没肺看一些电视剧和电影,排解焦虑和迷茫….我觉得对未来那些的困惑,迷茫可能一直都有,所谓的消除只是换一种方式看待它,真正的消除得看以后的实践。(三分之 Z 先生)

迷茫过了,觉得还是要找工作的,工作必须要找,早晚的问题,就开始投简历。深圳面试的时候顺便去广州玩了一下,看演唱会的时候顺便去上海玩了一下。那段时间迅速变好很多。四月份渐渐忙论文,忙考我的证,基本也不会去考虑消极的事情。(Susie)

我一直在试着改变自己性格中的某些方面,我以前属于那种比较在意别人的说法和看法的,然后过了四年,可能经过的事情比较多了,发现其实有些别人对你的看法或者说法,经过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你做你的事情,你做的好的不好的事情大家都会看到..自己的内心会越来越就是觉得 OK,就不用太去在意别人了。

热心网友

一、就业压力:

大学生患焦虑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混乱有很大关系,现在招聘信息是千奇百怪,600块钱的工作都大学生排队去。

二、经济压力:

贫穷会打败精神,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也不一定是贫困大学生,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感情原因:

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空闻旧人哭。这是大学爱情的真实写照,在校时恋爱,毕业就分手的情况很普遍,感情本来就是双方面的,不好预知结果。最后有的走的洒脱,有的却放不下,有些生活经历不够的大学生就钻了死胡同,患上了焦虑症。

四、精神压力过大:

精神压力过大是由于就业压力引起的,现在工作不好找,有人选择继续读书,读完本科,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读博士等等,这些压力让一些人喘不过气来,而患上焦虑症。

五、不良的校园文化:

从电视到广告,我们看到描写的校园生活都是浪漫的、珠光宝气的,讲究吃,讲究穿,与相实相比,这些会导致学生内心空虚,漠视生命,爱慕虚荣,都这都是焦虑症的催化剂。

六、学校教育问题: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也许是扩招的原因,学校都做到了教书,育人好像没有学校做到,让大学生的思想一片空白。

七、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在学校只学会了学习,只知道书本上的内容,不能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遇到点儿小事儿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许多学生表现出焦虑的症状。

上面7条就是关于大学生焦虑症的介绍,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热心网友

1.学习问题 大学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阶段 大多数大学生因平时上课不认真 学习状态从高中后出现落差 导致成绩下降 而到了临近考试 自然会焦虑
2.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并没有固定的课室座位 每天待的最久的是同一个宿舍 然而 这本是给大家认识不同人的机会 却又成了一些人自闭的原因
3.恋爱问题 大学恋爱是几乎每个人的憧憬 然而在这个开放的阶段 面临着各种问题 以至于出现吵架冷战分手的现象
4.就业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都想着搞钱 实习就业无疑是头疼的问题 这边建议把能考的证都考了 越高级越好

热心网友

常言道知足者常乐,那不知足者有*者却是很难常乐。

在个人看来,大学生之所以会焦虑有以下4点原因。

第一,能力与*的不匹配。
少年胸有凌云志,欲想仗剑走天涯。可是行走天涯哪里会有那么简单。智慧勇气能力样样不可少。总要想在江湖中闯出一片路,可却处处碰壁。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会不产生焦虑自我怀疑呢?

第二,决心不足,自律不够。前面已经说过焦虑的一大原因是能力*的不匹配。

若想要解决这一矛盾,那便要去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努力来筑成的。
连天才都需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才能成功,而我们普通的人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奋斗方可取得辉煌。

可是下定决心的勇气,以及自律坚持的毅力,却恰恰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东西。
许多人都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躺平。

每每定了一个目标,却总不能够去实现。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产生一种厌恶感,觉得自己一无所成,焦虑尽显。



第三,心灵上还不够成熟。一个心灵不够强大的人,必定会因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而痛苦。

科技时代发展,手机普及。当代大学生许多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浮游在浮躁虚夸的代码海洋中。他们不肯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好书,充盈自己的心灵,也不肯用心去做一件事,感受过程的艰难结果的失败或成功。

人的心灵因苦难的经历而变得强大。

多一些社会实践,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多学一门技艺纵使过程如峭壁悬崖攀岩,纵然结果不尽人意。但你的经历,你的阅历终究会化成涓涓溪流润养心之幽谷。

你会发现,当你的心灵逐渐成熟强大的时候,你在看待一些事情也就不会再感到焦虑。

何惧岁月悠长,你自缓步慢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