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21: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7:53
鞑靼,源自蒙古部落塔塔儿,是中国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统称,曾有9姓和30姓之分。其名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汉文文献。在唐代,鞑靼人的活动区域与室韦人重叠,两个群体在文献中常常互换使用。随着历史发展,鞑靼与突厥、回纥等民族有着紧密联系,他们通过战争与迁徙扩展到了阴山南北和青海地区,甚至协助唐朝*过黄巢,被《五代史》载入史册。
鞑靼与宋、辽、金朝都有交往,其中金代时期,鞑靼内部有六个大部落,他们游牧于呼伦、贝尔两湖以西,曾对金朝边境构成威胁。金朝通过设置榷场进行羁縻和经济交流。鞑靼与蒙古族的恩怨也十分复杂,蒙古汗王俺巴孩和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都曾遭遇塔塔儿部的攻击。成吉思汗在征服塔塔儿部后,逐渐统一了整个呼伦贝尔草原,并在元朝时期成为蒙古各部的泛称。
元顺帝北逃后,东部蒙古被称作鞑靼,西部由瓦剌统治。明朝建立后,对蒙古并未彻底征服,鞑靼和瓦剌势力在明成祖的多次征讨下有所削弱和交替。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更是凸显了瓦剌的崛起。至达延汗执政时期,鞑靼得以复兴并统一,其后*为漠南和漠北的喀尔喀蒙古。瓦剌则逐渐向北部迁移,准噶尔部在崇祯年间成为该地区实际领主。
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达怛”、“达旦”、“达靼”、“达达”、“塔塔儿”等。最早见于唐代记载。为突厥统治下的一个部落。唐末,突厥衷亡,鞑靼部落逐渐强大,其名称遂成为北方诸部的泛称。宋、辽、金时,把漠北的蒙古等部称为黑鞑靼或生鞑靼,漠南的汪古部称为白鞑靼或熟鞑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