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07:54
1. 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全球每天大约有800万次雷电发生,每秒钟可能发生上百次闪电。在雷电发生的瞬间,除了产生强烈电流和高温外,还会生成大量臭氧。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雷电产生的强大声波还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得雷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
2. 雷电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之一就是制造化肥。雷电过程中,闪电的极高温度(通常在三万度以上,是太阳表面温度的五倍)和高电压条件下,空气分子会发生电离。当这些分子重新结合时,氮和氧会化合形成二氧化氮。闪电产生的火花可以有几公里长,电流强度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安培。这种条件下,空气中的氮和氧更容易化合生成二氧化氮,进而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随雨水落到地面,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形成亚*盐和*盐,成为天然的氮肥。据估计,全球每年因雷电落到地面的氮肥有四亿吨,相当于每亩地施用约两公斤氮素,效果相当于十公斤硫酸铵。
3. 雷电对生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雷电发生时,地面和天空之间的电场强度可达到每厘米万伏以上。这种强大的电位差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它们在雷雨后一至二天内生长和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实验证明,闪电刺激作物可以提早分枝、增多分枝数目,提前开花期;玉米抽穗时间可以提前七天;白菜的产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如果作物生长期能遇到五至六场雷雨,成熟期也将提前一周左右。
4. 雷电还能产生负氧离子,这些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粒子具有消毒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雷雨后,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显著增加,使得空气格外清新,人们会感到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