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史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5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4:30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年轻时朴讷,喜击剑,崇尚武事。二十三岁,乡里推举为正,始感奋发,开始研读《论语》、《韩诗》。至二十九岁,结交公孙方等人,在郑玄处受教。学习未满一年,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郑玄与弟子避难至不其山。当时谷物短缺,郑玄停止了对学生的授课。崔琰受命离开,而盗贼猖獗,西道不通。于是他辗转青、徐、兖、豫等地区,向东至寿春,向南望向江、湖。离家四年才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了他。当时士兵横暴,掘坟暴尸,崔琰劝谏道:“过去孙卿有言,‘士人不进行基础教育,武器不利,即使商汤、周武王也不能以战争取胜。’现在道路上横尸遍野,百姓未见仁德,应当命令郡县掩埋骨骸,展示悲悯之爱,追忆文王的仁慈。”袁绍任命他为骑都尉。后来袁绍在黎阳治兵,驻扎在延津,崔琰再次劝谏:“天子在许,民众期望援助,顺从,不如坚守境界,完成职责,以安宁天下。”袁绍没有听从,最终在官渡战败。等到袁绍去世,两个儿子争斗,都想得到崔琰。崔琰称病坚决推辞,因此获罪,被囚禁在监狱中,依靠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一死。



曹操攻破袁氏,领冀州牧,征召崔琰为别驾从事,对他说:“昨天查看户籍,可得三十万大军,因此是大州。”崔琰回答:“现今天下*,九州割裂,袁氏兄弟亲自相争,冀州民众在原野上暴尸。未听说王师仁声领先,关心民风,拯救苦难,而仅仅计算军队数量,将此作为首要,这难道是鄙州士女对您明公的期望吗!”曹操改变了神色向他道歉。当时宾客都震惊失色。



曹操征讨并州,留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世子仍然出外打猎,改变服装,志在追逐。崔琰写信劝谏:“听说沉迷于游乐田猎,是书经所戒的,鲁隐公观鱼,春秋有讥讽,这是周公、孔子的言论,二经的明义。殷鉴夏后,诗中提到前车之鉴,子卯不乐,礼仪视为忌讳,这是近者的得失,不可不深入思考。袁氏家族富强,公子放纵,游乐奢侈,仁义之声未曾听到,明智君子,有这种志向,熊罴壮士,堕入吞噬之用,本所以拥有百万大军,跨有河朔,却无立足之地。现今国家衰败,恩惠未普及,士女期盼道德,何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苦,世子应当遵循正道,谨慎行事,思考治理国家的高远策略,内省近来的警示,外扬远方的节操,深思储君,以身作宝。却猥琐地穿着卑贱的服装,忽而驰骋冒险,志在追逐兔子的微小乐趣,忘记国家的重责,这确实是明察秋毫之人所感到心痛的。希望世子除去炫耀,以满足众人的期望,不要让老臣遭受天谴。”世子回复:“昨天奉到嘉命,惠示雅数,希望焚烧炫耀,炫耀已经破坏了,衣服也已经脱下了。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希望再次得到教导。”曹操成为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当初授任东曹时,教导道:“您有伯夷的风范,史鱼的正直,贪夫慕名而清廉,壮士尚称而刚毅,这足以作为时代之表率。因此授任东曹,前往履行职责。”魏国刚建立时,崔琰被任命为尚书。当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曹植有才而受爱。曹操犹豫不决,用信函秘密询问外人。只有崔琰公开回复说:“听说春秋的道义,立子以长,加上五官将仁孝聪明,应当继承正统。我以死守之。”曹植是崔琰兄长的女婿。曹操尊崇他的公正,感慨叹息,升迁他为中尉。



崔琰声音高远,眉目疏朗,胡须长达四尺,极为威严庄重,朝廷士大夫都仰望他,而曹操亦敬畏他。崔琰曾推荐钜鹿杨训,虽然才能不突出,但清廉守道,曹操随即以礼征召他。后来曹操成为魏王,杨训发表文章赞扬功勋,颂扬盛德。当时有人嘲笑杨训趋炎附势,认为崔琰推荐失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回文章细读,给杨训写信说:“阅读文章,言辞很好啊!时机啊时机,终将会有改变的时机。”崔琰本意是讥讽那些喜欢谴责而不知情理之人。有人举报崔琰这封信傲慢怨恨,曹操愤怒地说:“谚语言‘生女耳’,‘耳’非佳言。‘终将会有改变的时机’,意指不逊。”于是罚崔琰为徒隶,派人查看,但崔琰的言辞和神色并未屈服。曹操下令说:“崔琰虽被刑罚,却通融宾客,门庭如市场般热闹,面对宾客时,胡须直视,似乎有愤怒之色。”于是赐死崔琰。



起初,曹操性格忌讳,对某些人不满,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都因倚老卖老而不虔诚被诛杀。而崔琰最受世人痛惜,至今被认为冤枉。


扩展资料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