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1:21
对C919来说,追求国产化并非首要目标,商业化才是关键。
中国首架C919大飞机于今日正式开始验证飞行,标志着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一些批评者认为C919并非真正的“国产大飞机”,只因其国产化率不高。国产化率究竟该如何评价?
2006年,中国正式启动大飞机研发项目,2008年成立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之路。C919于2009年发布,2015年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完成首飞,2022年9月29日获得型号合格证,12月9日首架交付。整个研发过程历经16年,极为不易。
在国产化率方面,C919机体设计及关键部件由我国自主完成,但核心部件如发动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等并非国产。其中,发动机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集团的合资公司提供,航电系统则由美国GE公司与中航工业的合资公司提供。关键机电系统主要来自美国及欧洲企业。
因此,批评者认为C919只具备外壳,实质上并非国产大飞机。但这与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飞机的情况相似。波音787飞机的主翼和翼由日本东丽公司生产,起落架在法国制造。空客飞机的全球供应商中,国外占比高达70%以上,其中法国占27%、德国占19%、英国占12%,中国占2%。这反映了大飞机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
大飞机制造业的全球分工与合作是通行做法,这基于技术与商业考量。从技术上看,大飞机制造难度极高,一国难以独力承担。大飞机被称为“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复杂。即便是普通的轮胎,也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工艺。例如,C919使用的轮胎由法国米其林公司提供。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更是极为复杂,中国自主研发的CJ1000长江发动机预计在2023年实现量产,但新发动机的验证周期长达10年以上。
从商业角度看,构建全球供应链有助于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并分享利润。大飞机作为商品,追求的是性价比而非国产化率。在全球化供应链下,筛选来自世界各地的供应商能够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影响力。
对C919而言,商业化运营是关键。只有商业化运营,中国航空产业链才能实现良性升级。C919采用“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策略。随着C919的批量交付,中国航空产业链将加速升级。商业化运营不仅能够为中国航空产业链带来商业回报,还能够促进技术研发,形成正向反馈和良性升级。
当前,C919的商业化运营为打破技术封锁提供了重要筹码。虽然C919的发动机、系统等主要依赖欧美企业,但全球供应链让中国厂商与外国厂商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利益与风险。同时,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和备选方案的增多,中国将更加不容易受到技术封锁的影响。大飞机产业的全球化合作与竞争使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成为可能,这为避免技术封锁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架C919交付后,验证飞行完成后,国内商业化运营即将启动。接下来,C919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走向海外市场,争取获得欧洲和美国的适航证。一旦获得适航证,C919将能够与波音、空客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直接竞争。然而,欧美国家在大飞机制造领域拥有绝对优势,不会轻易放弃市场份额。适航证的获取将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考验着中国航空工业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C919的商业化运营对于实现国产化目标和打破技术封锁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航空市场中,C919的商业化进程能够为中国航空产业链带来发展机遇,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全球合作与竞争,C919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大飞机制造商展开较量,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