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6小时前
二战后,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纳塞尔政权决定建设阿斯旺水坝,寻求西方工业国家的援助。然而,埃及在不放弃苏联援助的同时,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紧密联系触动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美英因此取消了阿斯旺水坝的贷款承诺,导致纳塞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这一举动引发了“苏伊士危机”,英法以三国在1956年发动对埃及的入侵,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这场危机暴露了英国试图维持大国地位的努力,但最终却加剧了其对美国的依赖,威望受损,中东影响力下降,为美苏争霸创造了机会。
英国入侵埃及的动机复杂,艾登曾谈判撤出运河区,但入侵可能是为了维护“国际信义”。然而,现实的打击使英国意识到,大国地位的维持已不再现实。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1967年开始逐步从苏伊士以东撤军,标志着其帝国梦想的破灭。这一过程提醒我们,每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时应考虑现实,而非固守历史大国地位。苏伊士危机的教训是,大国心态的转变需要时间,但认清现实并灵活调整外交策略是国际交往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