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为什么他工作1小时等于你的1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3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21:40

你们一定和我有一样的经历,我发现自己有时候拿起手机想查一个信息,但不知不觉点开微信或者小红书,然后就玩半天,一回头过了一小时,已经忘记自己最开始拿手机是查啥了,特别浪费时间。

先讲几个名人的小故事,比尔盖茨每年有2周,都会去一个湖边小屋,沉浸式的看书,一本又一本,深入思考一个课题并且去解决;

马克吐温在写《汤姆.索亚历险记》时,一直呆在纽约农场的一个小屋子里,远离所有人,甚至他家人在喊他吃饭都不得不在远处的房子里吹响号角,吸引他过去;

在44年里编剧导演了44部电影的伍迪艾伦,一直在一台小小的老旧打字机上写剧本,远离电脑;

这些厉害的人在工作中都运用了用一个原则:深度工作,也就是本书的名字deep work。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对认识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人物,经常在受到干扰的环境下进行,这类工作不会创造出新价值,很容易被复制。

就像工作期间,不断的被电子邮件和微信打断,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社交网络似乎在剥夺人们的专注和深思能力,可怕的是,如果长期下去,大脑就再也回不到深度工作的能力了。

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如果你总是不断的查看微信,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电子邮件等等app,停不下来,像强迫症一样,你是不可能专注的。

深度工作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情,学会运用复杂的工具。现在的智能设备都傻瓜化了,他们是消费品,根本算不上工具。

例如,你想要产出好视频,用手机是拍不出来的,也无法高品质的剪辑,你还是需要去用专业的录影录音设备,操作复杂的剪辑软件,而这些设备和软件大多不是能瞬间掌握的,需要去专研学习。

让做工作质量和速度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就像在上一篇《心流》的读书笔记中提到的:一个人的身体和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也就是心流。

如果只是消费别人创造的东西,不管是图片还是文章视频,各种服务和实体产品等,你不产出,就不会成功,不管你天资多聪颖,技艺多娴熟。

大家都熟悉《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里提到的“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是髓磷脂的形成,人类不论是做智力还是体力方面的技能,最终都是建立大脑回路,如果你神经元周围聚集了更多的髓磷脂,你某一条大脑回路就会更轻松的运转,你对应那一方面的技能就会越强。

而促进髓磷脂鞘形成的途径,也是唯一的一条途径,就是需要你高度专注当前的任务,避免干扰,这样才能充分隔离相关神经回路,让你的神经元周围生长一层脂肪组织,保护这条神经元干净和正常快速的运转。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还是很烂,背了那么多地理历史化学知识,还是啥也不会。

就像现在,你决心学一门技巧,但你学习的同时会查看朋友圈,或者和身边人说话,这样你脑子中就有太多的回路同时进行。

你希望训练的那一条神经元就处于时而隔离时而非隔离的状态,那一层髓磷脂也会增长的很慢很少,你下次运用这个技能,这一条大脑回路的反应也会很差劲,这就是你感觉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可是还是学不会的生物原理解释。

高质量工作的产出=时间x专注度

2009年,sophie教授发布了一篇有趣的论文,叫做“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 这中间她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注意力残留”效应。

就是当你的任务从a专向b时,你的注意力并不能及时转移,仍残留到思考原始任务上,所以你注意力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

如果你在很多项目之前来回跳跃,或者经常被打扰,那你的注意力残留会很严重,你的表现也会很糟糕。

因为随时随地的深度工作是做不到的,所以你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节奏,可以是在早上或者晚上没人打扰时进入深度工作模式,也可以是平时深度工作一小时后,再处理其他工作,掌握自己的节奏。

深度工作的时候注意远离社交媒体,固定时间不回复邮件和外界的联系,专注高产出,最好每天设定一个固定深度工作时间和场所,或者还有某种仪式感,让进入专注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一点点打磨适合你的深度工作的习惯,肯定会受益无穷。

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在写《死亡圣器》时,会远离家里的熊孩子和狗叫声,高价入爱丁堡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那是苏格兰最奢华的酒店之一,拥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装饰华丽的失掉和高高的钟塔,每天需要支付1000美元,罗琳在古老酒店套房内只用纸笔进行创做,完美的完成了《死亡圣器》一书。

虽然说其实深度工作只需要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和纸笔就可以,但如果对环境投入大手笔,你就能更专注。

一个有趣的故事,著名演说家peter shankman偶然发现飞机里的环境能让他保持极度专注,又一次为了在2周时间内完成一本书的手稿,他在办公室怎么也静不下来,于是买了一张美国往返东京的商务舱机票。

一上飞机就进入状态开始写书,抵达日本后,在休息仓喝了一杯浓咖啡,又在返航美国的飞机上奋笔疾书,等飞机到美国机场时,他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手稿。这一趟旅行仅仅39个小时,花费了4000美元,但完全物有所值,一本书诞生了!

如果你有能并肩作战的朋友,最后和他/她一起工作,这样你们在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互相推动,更好进入深层状态,比单独工作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产出。

《高效能人士执行4原则》的建议:

原则一,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你想做的事情越多,你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原则二,抓住你能马上看到的指标,提高那个指标,而不是滞后性的指标。

例如,你需要产出一个图文发社交平台来吸引更多粉丝,那完成手上的任务就是引领性目标,而不是总是去思考发布后粉丝会如何评论这周需要一段时间才知道的问题。

原则三,准备一个醒目的记分板

随时记录自己目标和深度工作时间,放在醒目位置,能鼓励你让你更多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原则四,定期问责和复盘

每天或者每周可以拿出计划和真实记录对比,那些做到那些没做到,更科学的调整计划。

要制定休闲时间,例如工作间隙的休息,每周外出亲近大自然的放松娱乐时间,这样会让大脑更高效的工作,更多灵感。

高度集中注意力是需要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减少去分心事物的过度依赖,否则你做的训练就会白费,克服分心的欲望,要让自己不断专注。

每一次你感觉无聊,想到寻求更多新奇的刺激,但你要抵抗住,你抵抗的次数越多,你的专注力越能被锻炼。

你也可以进行一些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开车和淋浴等,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明确的难题上,就像冥想和佛教的打坐,你会发现自己注意力不断的涣散,然后你必须不断的拉回。

大家用社交媒体的理由多种作样,有的是为了了解朋友动态,有的是好看的视频,有的是学习和兴趣小组,或者是拓展人际关系网络。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只是消遣,并不可能成为你生活幸福感的中心。可能你会觉得用某一个社交app给你带来很多益处,例如用小红书学习穿搭,在微信公众号上学习烹饪;

但这些优点并非是你使用这些工具的理由,他们让你忽略到很大的弊端,抢走了你的时间和注意力,这些本来应该陪伴家人或者深度工作产出的宝贵时间,这些社交app让你陷入注意力散乱,上瘾依赖的状态,是非常可怕的,你失去了很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和成就。

你可能会说,我经营自己的ins或者小红书,朋友圈,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流量和注意力,这样就能靠这个赚钱。

但这其中有个巨大的陷阱,社交媒体的点赞评论和关注机制是双向的,它正好打破了努力创做有实际价值作品和注意力之间的正相关系,反而,它用浅薄的互惠互利和注意力交换原则代替了。

例如,你给我点赞,那我就给你回赞,你评论和关注了我,我也去评论和关注你,你慷慨的分给我注意力,那我也自己的注意力赠予你,这些协议带给每个人一种,我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或者关注和重要性的假象!

Vivi读完这本书,感觉背后有冷汗,我是一个手机重度使用者,一度沉迷发朋友圈和看别人的朋友圈,4年前我取消了朋友圈这一功能,看不到所有人的朋友圈,最开始我以为大家会发现我消失了,或者错过很多重要信息。

然而4年过去了,大家压根儿不知道我屏蔽了所有人,我也没有错过朋友的重要信息,真正重要的他们都会私聊分享给我,而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希望我们都能自己掌握自己的每一天,而不是被社交媒体控制,浑浑噩噩的刷手机。有和我一样困扰的小伙伴,欢迎找我私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